缩略图

预见性护理在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的临床应用

作者

蒋中国

安徽省立医院南区 安徽合肥 230036

脑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介入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成为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1]。然而,脑动脉瘤介入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如脑血管痉挛、颅内出血、穿刺部位血肿等,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2]。预见性护理是基于对疾病发展规律的认知,提前评估风险并采取干预措施的护理模式,可有效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3]。本研究旨在探讨预见性护理运用于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临床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研究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 2022 年 9 月 -2023 年 12 月我院脑动脉瘤介入术的 46 例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基线资料见表 1,( 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 ① 经确诊为脑动脉瘤并接受介入栓塞治疗; ② 年龄 18-70 岁; ③ 意识清楚,能配合护理; ④ 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 ① 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② 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③ 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需二次手术; ④ 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

表1 两组基线资料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如:病情观察、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风险评估:术后24 小时内,采用改良 Fisher 量表评估脑血管痉挛风险,根据动脉瘤大小、位置、栓塞程度等因素评估颅内出血风险,通过患者凝血功能、穿刺部位情况评估穿刺部位血肿风险 [4]。脑血管痉挛预防:密切监测患者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等变化,每 30分钟记录1 次;术后24 小时内给予尼莫地平持续泵入,严格控制滴速,观察有无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保持患者情绪稳定,避免声光刺激。颅内出血预防:控制患者血压在 120-140/70-90mmHg ,避免血压波动;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观察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症状。穿刺部位血肿预防:术后穿刺部位加压包扎,沙袋压迫 6 小时,患肢制动24 小时;每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触摸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指导患者避免穿刺侧肢体屈曲、负重。早期康复干预:术后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被动运动、主动运动、语言训练等,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1.3 观察指标

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7 天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脑血管痉挛、颅内出血、穿刺部位血肿等)。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别于护理前及护理后14 天,采用NIHSS 卒中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由 11 个项目组成,总分 0\~42 分,评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越好。采用 GCS 量表评估意识状态,从睁眼、语言、运动 3 个维度评分,总分3\~15 分,评分越高表示意识状态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2.0 分析,两组患者NIHSS、GCS 评分采用( )表示,t 检验;两组并发症发生以率( % )表示, χ2 检验。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P<0.05 )。见表 2

表2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护理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别( P>0.05 );护理 14

天后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分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3。
表 3 NIHSS、GCS 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虽然具有微创优势,但术后并发症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5]。预见性护理通过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提前评估和干预,可有效降低风险,改善患者预后。研究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预防脑动脉瘤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这与预见性护理通过风险评估,提前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密切相关,如早期应用尼莫地平预防脑血管痉挛,严格控制血压预防颅内出血,加强穿刺部位护理预防血肿等 。

神经功能恢复是脑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研究显示,护理14 天后,观察组 NIHSS 评分、GCS 评分优于对照组,( P<0.05 ),说明预见性护理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由于预见性护理在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的基础上,早期开展康复干预,能够有效刺激神经功能重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述,预见性护理运用于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能有效减小并发症发生率并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燕萍 , 沈洁 , 范蓉 . 认知 - 信念 - 行为导向性护理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J]. 齐鲁护理杂志 ,2022,28(22):137-139.

[2] 陈利莉 , 谭晓洁 , 刘雪 , 等 . 循证理论下的预见性护理在脑动脉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J]. 齐鲁护理杂志 ,2022,28(20):28-30.

[3] 汪盈 . 基于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的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J]. 医疗装备 ,2023,36(12):117-120.

[4] 熊丽娜 . 以 Autar 风险评估表为基础的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当代医药 ,2022,29(17):181-184.

[5] 张小玉 , 魏冬华 , 黄少华 , 等 . 预见性护理在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后的临床应用 [J]. 安徽医专学报 ,2021,20(5):57-58,61.

[6] 索肖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华养生保健 ( 学术版 ),2022,40(4):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