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新教材的课时学历案情境创设探究
粟芝
成都市温江区东辰外国语学校 温江区 611130
引言: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新教材应运而生,其更注重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课时学历案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情境创设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良好的情境创设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而当前在基于新教材的课时学历案情境创设中,仍存在情境与知识结合不紧密、缺乏创新性等问题。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一)挖掘日常数学元素
数学并非是脱离生活的抽象概念,它其实就潜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教师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深入挖掘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课时学历案的情境创设里。
以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有理数的加减法”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想象一下学生们跟着家长去超市采购生活用品,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价格各不相同,有的商品标价是正数,像一瓶售价 5元的饮料、一包 8 元的薯片,而有的商品因为促销活动会出现价格是负数的情况,比如购买某品牌洗发水,商家推出“买一送一,返现 10 元”的活动,这里的返现就可以看作是 -10 元,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让学生模拟购物过程,计算购买一系列商品后最终的付款金额或者找零情况,比如学生先买了那瓶 5 元的饮料,又买了一包 8 元的薯片,接着购买了返现 10 元的洗发水,那么学生就需要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来计算: 5+8+(-10)=3 元也就是最终需要支付 3 元,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能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意识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和公式,而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实用工具,从而更主动地去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总是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关注和讨论,将数学问题与社会热点相结合来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使命感。
在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材“统计调查”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当下热门的垃圾分类问题为背景,如今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各个社区都在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所在社区不同类型垃圾的产生量进行调查,学生们需要设计合理的调查方案,比如确定调查的时间范围、调查的垃圾类型(如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等),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学生们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部分居民不配合、数据记录不准确等,但他们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收集完数据后,学生们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制作成统计图表,如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直观地展示不同类型垃圾的产生量情况。
二、借助数学史创设情境
(一)引入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就像一座蕴藏丰富的宝藏,其中蕴含着宝贵的数学思想和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能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七年级数学课时学历案的编写中,适时引入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数学家故事,能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以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绘声绘色地讲述法国数学家笛卡尔的故事,笛卡尔有一次生病卧床,百无聊赖之际,他看到一只蜘蛛在墙角结网,蜘蛛在网上爬来爬去,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一会儿左,一会儿右,笛卡尔突然灵光一闪,他想能不能用一种方法来确定蜘蛛在墙上的位置呢?经过反复思考,他创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跟随笛卡尔一起经历了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他们了解到平面直角坐标系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源于数学家对生活中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这样的情境创设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应用,感受到数学家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魅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呈现数学发展历程
数学的发展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充满了曲折和惊喜。呈现数学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成果,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数学知识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演变的,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
在讲解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九章算术》中就有关于方程的记载,当时方程的表示方法与我们现在有所不同,求解方法也独具特色,教师可以把古代方程的表示和求解方式展示给学生,比如“今有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实三十四斗;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实二十六斗。问上、中、下禾实一秉各几何?”然后让学生对比我们现在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表示和求解方式,通过这种对比学生们能真切地体会到数学的发展和进步,感受到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
三、以问题驱动创设情境
(一)设置悬念性问题
悬念性问题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能激起学生内心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去思考和探索。在七年级数学课时学历案中设置悬念性问题情境,能让课堂充满活力。
以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例,教师先让学生画一个任意三角形然后神秘地提问:“你们能想办法知道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吗?”这个问题就像一个谜团,让学生们产生了疑惑,他们开始纷纷开动脑筋,有的同学拿出量角器去测量每个内角的度数然后相加,有的同学则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看看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创新精神。
(二)提出挑战性问题
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挑战精神,使他们在解题中提高自身的能力,例如在对“整式的乘法”进行讲解时,给出了几个有一定难度的整式乘法,包含多个字母和较高阶幂的整式乘法,当学生在解题的时候老师可以适当地指导与协助,使他们能够在克服困难的同时,掌握整式乘法的运算方法与技能。
结束语 : 基于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新教材的课时学历案情境创设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探索 , 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借助数学史以及以问题驱动等多种策略创设情境,能使数学知识更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顾琳 , 朱春水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学历案”的教学实践 [J]. 初中生世界 ,2024(12):44-46.
[2] 范佳亮 , 孙文豪 .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数学学历案优化实践 [J]. 数理天地 ( 初中版 ),2025(5):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