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贝”启智慧,字润童心:一场汉字文化与阅读融合之旅

作者

宣思岐

益田实验小学523000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当今教育中,如何将汉字文化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次教研课以“‘贝’启智慧,字润童心”为主题,与阅读月活动相融合,精心设置了四节特色课,旨在引导孩子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这四节课分别是:仓颉造字绘本课、汉字演变过程课(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走进课文《“贝”的故事》以及《有故事的汉字》导读课。而我则负责执教课文《“贝”的故事》这一课。

为了使本节课能够与其他阅读课承上启下,我以“‘字’从遇见你”阅读活动为背景,结合“中国钱币博物馆”研学情境,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让识字教学自然融入文化体验之中。

一、情境创设:让汉字学习自然发生

在本次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字’从遇见你”阅读活动这一大情境。开课时,我以神秘的语气告诉孩子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年级要举办一个特别的活动……”这时,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当我展示“中国钱币博物馆”的研学邀请时,很多孩子都开心地笑了。这种情境创设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活动中,他们以“小设计师”“研学者”的身份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例如,在“捡贝壳”游戏中,学生为了“拥有”贝壳,积极主动地读出生字,课堂氛围活跃,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汉字学习变得自然而生动。

二、任务驱动:构建深度学习的阶梯

为了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层层递进,我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探秘任务,形成完整的学习链条。

(一)探秘活动一:寻找“贝”的来历

教学过程中,我将识字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既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又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甲、骨”两个生字时,我通过回顾甲骨文的发现地、演变过程,以及展示“骨”的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不同形态,引导学生观察、联想。让学生在了解汉字文化的同时,轻松地掌握了这两个生字。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学会了生字,还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种将识字与文化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感受到汉字文化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二)探秘活动二:解密“贝”的作用

在理解“珍贵”“饰品”“钱币”等词语时,我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图片展示、联系生活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在讲解“珍贵”一词时,我展示了贝壳制作的精美饰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贝壳会被视为珍贵的饰品。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贝”的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巩固了对相关生字的记忆。

此外,我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贝壳饰品或者与贝壳相关的故事。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进一步加深了对“贝”的作用的理解。

(三)探秘活动三:探究“贝”字旁的字与钱财的关系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贝”字旁的字与钱财的关系融入小组合作表演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汇报环节,各小组积极展示自己的表演成果。通过生动的表演,学生深刻理解了“赚、赔、购、货、贫”等字与钱财的关系。例如,对于“赚”这个字,有的孩子会理解成商家卖出去商品赚到钱,有的孩子则会想到通过打工、劳动可以赚钱。而对于“赔”字,我一开始设想的是他们会演卖东西亏钱,但当我下去巡视时发现有孩子会想到把别人东西弄坏了要赔钱。通过对比教学发现,单纯讲解“贝字旁与钱财有关”,学生只能机械记忆;而当他们亲手用贝壳进行交易后,对“货、购”等字的理解明显更深刻。这印证了“做中学”的理论价值。

从“知道”到“理解”的跨越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知道”到“理解”的跨越。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深刻理解了“贝”字旁的字与钱财的关系。同时,我还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列举出其他含“贝”的字,进一步加深了对形声字规律的认识。

例如,在小组合作表演中,学生通过表演“赚”“赔”“购”“货”“贫”等字的情景,不仅理解了这些字的意思,还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字。在汇报环节,各小组的表演都非常精彩,学生通过生动的表演,展示了他们对这些字的理解。这种从“知道”到“理解”的跨越,让学生对汉字的学习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深入理解汉字的内涵和规律。

最后,我将“贝”的故事拓展到《有故事的汉字》这本书,引导学生去了解更多汉字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进一步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这种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让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汉字的规律,激励他们自主识字。

四、教学反思与总结

通过本次教研课,我深刻体会到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在识字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情境创设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活动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任务驱动则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汉字文化。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如何更好地将汉字文化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创造更多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我也会更加注重学生从“知道”到“理解”的跨越,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汉字的内涵和规律。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支柱,它带着美跨越时空而来。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全方位分析汉字文化的内涵,巧设情境,加深学生对汉字的了解,同时化难为简,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发现、探究、吸收汉字。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们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对汉字文化的热爱,让他们在汉字的世界里开启智慧之门,润泽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