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机电安装工程给排水施工关键工序控制与管理策略

作者

焦健

210922199111262415

一、引言

在建筑工程机电安装领域,给排水系统作为核心功能模块,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安全性、耐久性及用户体验。据统计,给排水工程质量问题占机电安装工程投诉的 40% 以上,其中管道渗漏、设备运行异常等问题多源于关键工序控制不足(陈明,2023)。当前,国内学者针对给排水施工技术已开展大量研究,如刘志强(2022)对给排水管道安装工艺的优化分析,以及王海燕(2021)对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管控体系的构建研究,但在工序关键点的动态管理与系统性策略方面仍需深入探讨。本文结合现行规范与工程实践,聚焦给排水施工中的管道预制、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等关键环节,从技术要点与管理措施双重维度进行剖析,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可操作的管理范式。

二、机电安装工程给排水施工的关键工序识别与技术要点

(一)施工前期准备工序的技术控

1. 图纸会审与施工方案优化

施工前需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图纸会审,重点核查给排水管道与结构梁柱、电气管线的空间冲突。王海燕(2021)指出,某商业综合体项目因未提前优化卫生间给排水管线布置,导致后期管道安装与通风管道碰撞,返工成本增加 15% 。施工方案应明确关键工序的工艺参数,如管道坡度(生活污水管坡度 ‰ )、支架间距(DN100 钢管支架间距 ⩽3.5m )等。

2. 材料与设备进场验收

管材、管件的质量直接影响系统抗渗性与耐久性。陈明(2023)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劣质 PP-R 管材的维卡软化温度比国标要求低 12% ,高温环境下易变形渗漏。验收时需核查材质证明文件,对钢管进行壁厚抽检(允许偏差±10% ),对塑料管材进行耐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保压 30分钟)。

(二)管道安装关键工序的技术要点

1. 管道预制与支架安装

预制加工前需精确测量现场尺寸,采用 BIM 技术进行管线综合排布。刘志强(2022)提出,管道预制应遵循“先主管后支管、先大管后小管”原则,预制段长度偏差控制在 ±5mm 以内。支架安装需确保位置准确,固定支架与管道接触紧密,滑动支架的滑动面应洁净平整,其偏移量不得大于设计值的 1/2(GB50242-2016)。

2. 管道连接与坡度控制

不同材质管道的连接工艺差异显著:镀锌钢管应采用丝扣连接,套丝牙数不少于8 牙,螺纹外露2-3 扣;UPVC 管道采用承插粘接时,胶粘剂需涂刷均匀,承插深度偏差 ⩽5% 。张伟(2020)在工程案例中强调,排水管道坡度不足是导致堵塞的主要原因,实测数据显示,当坡度从 2.5%c 降至 1.5% 时,管道流速降低 30% ,泥沙沉积概率增加 40% 。

(三)设备安装与调试工序的技术控制

1. 水泵与水箱安装要点

水泵安装前需检查基础平整度(误差 ⩽2mm/m ),采用弹簧减震器时,减震器压缩量应均匀一致(偏差 ⩽5% )。王建国(2023)指出,某项目因水泵基础未做减震处理,运行时噪声达 85dB,远超规范限值( ⩽55dB )。水箱安装需控制垂直度(偏差 ⩽10mm ),满水试验需持续24 小时,观察渗漏情况。

2. 系统调试与压力试验

给水系统压力试验应分阶段进行:强度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且⩾0.6MPa ),稳压1 小时压降 ⩽0.05MPa ;严密性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稳压2小时压降 ⩽0.03MPa 。排水系统通球试验需采用管径 2/3 的橡胶球,通球率必须达 100% ,否则需查明堵塞点(李志强,2022)。

(四)防水与防腐处理工序的技术要求

1. 穿墙管道防水节点处理

管道穿越地下室底板或外墙时,应设置止水环(厚度 ⩾5mm ,直径大于管道 100mm ),周边用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分两次浇筑,外侧涂刷2mm 厚聚氨酯防水涂料。陈海燕(2019)通过渗漏检测发现,未设置止水环的穿墙管道,其渗漏概率是规范处理节点的8 倍。

2. 管道防腐与保温施工

钢管焊接处需先进行喷砂除锈(达到 Sa2.5 级),再涂刷两道防锈漆与一道面漆;埋地钢管应采用三层PE 防腐层(底层环氧粉末、中间层胶粘剂、外层聚乙烯)。保温层施工时,接缝处需用胶带密封,玻璃棉保温管壳的接缝应错开,缝隙用玻璃棉填塞(GB50189-2015)。

三、给排水施工关键工序的管理策略

(一)材料与设备的全周期管控

1. 供应商准入与溯源管理

建立供应商黑名单制度,对管材、阀门等关键材料实行“一品一码”溯源管理,通过扫码可查询生产批次、检测报告等信息。陈明(2023)建议,对进场材料按批次进行抽样复检,如 PP-R 管的静液压试验( 70% 、 1.0MPa 条件下持续5000 小时无破裂)。

2. 材料存放与领用管控

管材应按规格分类存放,塑料管材需避免阳光直射(存放温度 ⩽40C ),钢管堆放高度不超过 2m 并设置防滚动措施。领用环节实行“施工班组签字确认 + 监理旁站”制度,确保材料可追溯(王海燕,2021)。

(二)施工工艺的标准化与动态管控

1. 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编制

针对管道焊接、设备减震等难点工序,编制图文并茂的作业指导书,明确工艺参数与质量标准。刘志强(2022)所在团队通过制定《给排水管道支架安装标准化手册》,使支架安装合格率从 75% 提升至 98% 。

2. BIM 技术与现场可视化管理

利用 BIM 模型进行管线碰撞检测,提前优化施工顺序;现场采用二维码技术,扫码可查看该工序的施工标准、验收记录等信息。张伟(2020)实践表明,BIM 技术的应用使某医院项目给排水施工返工率降低 60% ,工期缩短 15 天。

(三)质量验收与风险防控管理

1. 三检制与旁站监理强化

实行班组自检、工序互检、专职质检的“三检制”,对管道压力试验、设备单机调试等关键工序实施监理全程旁站。王建国(2023)建议,建立质量问题“红黄牌”制度:黄牌问题需24 小时内整改,红牌问题必须停工整顿。

2. 渗漏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理

施工阶段可采用红外热像仪检测管道隐蔽渗漏点,投入使用前设置渗漏监测传感器(灵敏度 ⩽0.01L/min )。李志强(2022)提出,应制定《给排水系统渗漏应急预案》,明确渗漏定位、抢修流程及责任分工,如地下室管道渗漏需在发现后4 小时内启动止水措施。

四、结论

机电安装工程给排水施工的关键工序控制与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从材料管控、工艺优化、质量验收等多维度协同发力。本文通过剖析施工前期准备、管道安装、设备调试等关键工序的技术要点,提出了涵盖全周期材料管理、标准化工艺实施、智能化质量监控的管理策略。未来,随着建筑工业化与智慧建造技术的发展,可进一步探索给排水管道预制装配技术(如工厂化预制率⩾70% )与物联网监测系统(如实时流量、压力监测)的应用,以持续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管控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明 . 机电安装工程给排水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J]. 施工技术 , 2023,52(10): 132-135.

[2] 刘志强 , 王伟 . 房建工程给排水管道安装工艺优化研究 [J]. 建筑科学 ,2022, 38(05): 102-106.

[3] 王海燕. 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管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18): 189-191.

[4] 张伟 . BIM 技术在给排水施工工序优化中的应用 [J]. 建筑施工 , 2020,42(07): 1234-1236.

[5] 王建国 . 高层建筑给排水设备安装调试关键技术 [J]. 给水排水 , 2023,59(03): 112-115.

[6] 李志强 , 陈海燕 . 机电安装工程给排水系统渗漏防治技术研究 [J]. 建材世界 , 2022, 43(02): 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