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程概预算审核要点及常见问题剖析与对策研究

作者

王明正

130823199504026510

一、工程概预算审核的核心要点分析

(一)工程量计算的审核要点

工程量是工程概预算的基础数据,其准确性直接决定造价结果。审核时需重点关注:

1. 计算规则的一致性:需对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等标准,核查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例如,土方工程中挖沟槽与挖基坑的划分标准、混凝土构件的模板面积计算规则等,若存在违规计算,将导致工程量虚增或漏算。

2. 图纸与现场的匹配性:审核需结合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文件及现场勘查数据,避免因图纸标注模糊或现场实际施工与设计不符而产生误差。如某市政道路工程中,审核发现设计图纸未明确路基处理范围,施工单位按最大范围计算工程量,经现场复核后核减工程量达 15% 。

3. 数据逻辑的严谨性:对工程量计算书进行交叉验算,如建筑面积与分项工程工程量的逻辑关系、不同分部分项工程之间的尺寸关联等。某住宅楼工程审核中,通过核对墙体工程量与门窗洞口尺寸,发现施工单位未扣除门窗洞口体积,核减混凝土用量约200 立方米。

(二)定额套用与单价审核的要点

1. 定额适用性审核:需根据工程性质(如建筑、市政、安装等)及地区定额标准,核查子目套用是否准确。例如,高层建筑的垂直运输费定额子目需区分结构类型与高度,若套用普通多层建筑子目,将导致费用低估。

2. 单价组成的合理性:重点审核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单价是否符合市场行情及合同约定。如某装修工程中,施工单位将普通乳胶漆套用高档涂料定额,经市场询价后,单价核减 30%

3. 换算内容的规范性:当定额子目需要换算时,需核查换算方法与系数是否正确。如混凝土强度等级换算时,需按定额规定调整材料单价及消耗量,避免因换算错误导致造价偏差。

(三)取费标准与费用文件的审核要点

1. 取费基数的准确性:管理费、利润、规费等取费基数需以分部分项工程费、人工费或人工费 + 机械费为基础,审核时需对照合同及地区计价文件,防止基数错误。如某工程将规费基数误按市场价人工费计算,而非定额人工费,导致规费多计20 万元。

2. 费率选用的合规性:根据工程类别、企业资质及合同约定,核查费率是否符合规定。例如,二类工程的管理费费率若按一类工程标准计取,将增加造价约 5% 。

3. 文件时效性审核:关注政策文件更新,如税率调整、人工费动态调整等,确保取费标准与最新规定一致。2016 年“营改增”后,若工程概预算未按规定调整税金计算方式,将导致税费计算错误。

二、工程概预算审核中的常见问题剖析

(一)工程量计算环节的典型问题

1. 计算误差与漏项:部分审核人员对规范理解不深入,导致工程量计算错误。如某厂房工程中,屋面防水工程量未扣除通风井所占面积,多计工程量约80 平方米;卫生间防水反边高度按 150mm 计算,未按设计要求的 300mm 计取,漏算工程量约30 平方米。

2. 设计变更处理滞后: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频繁,但审核时未及时更新数据。某桥梁工程因地质勘察误差,桩基长度由设计的 25 米调整为 30 米,施工单位未在概预算中体现变更,审核时发现后需重新核算桩基工程量及造价。

(二)定额与单价应用的常见问题

1. 高套定额与重复计价:施工单位为提高造价,故意高套定额子目。如将普通墙面抹灰套用装饰抹灰定额,单价差异达 40% ;某安装工程中,管道安装子目已包含支架制作安装费用,施工单位又单独计取支架费用,形成重复计价。

2. 材料价格失真:部分材料单价未按市场实际价格计取,如某工程将钢筋单价按信息价上限计入,而实际采购价低于信息价 10% ;装饰材料中,进口石材单价虚报现象尤为突出,审核时需通过多方询价核实。

(三)取费与费用文件的管理漏洞

1. 取费程序不规范:部分工程未按规定程序计取费用,如未按合同约定下浮费率,或擅自增加无依据的取费项目。某政府投资项目中,施工单位违规计取“特殊工程增加费”,经审核后予以核减。

2. 文件依据不明确:审核时未明确费用计取的政策文件,如某工程规费计算同时引用已废止的文件与现行文件,导致费率混乱。

三、工程概预算审核问题的对策与优化路

(一)完善审核制度与标准化流程

1. 建立分级审核机制:推行“初审 - 复核 - 终审”三级审核制度,明确各环节责任。初审重点核查工程量与定额套用,复核关注取费标准与文件依据,终审进行整体造价合理性评估。某大型国企采用该机制后,审核误差率从 8% 降至 3% 以下。

2. 规范审核流程文件:制定《工程概预算审核操作手册》,明确审核步骤、重点内容及质量标准。例如,规定工程量审核需附计算式与图纸标注对照记录,定额套用审核需注明子目选用依据。

(二)强化技术手段与数据应用

1. 推广 BIM 技术应用: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进行工程量自动计算与审核,通过模型数据与概预算数据的比对,实时发现工程量偏差。某商业综合体项目应用BIM 审核后,工程量审核效率提升 40% ,误差率降低至 1% 。

2. 构建造价数据库:整合历史工程数据,建立地区性人工、材料、机械单价数据库及典型工程指标库,为审核提供参考依据。如某省造价管理站开发的“工程造价信息平台”,可实时查询各类材料市场价及造价指标,提升审核准确性。

(三)提升审核人员专业素养

1. 加强规范与政策培训:定期组织审核人员学习最新计价规范、定额标准及政策文件,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2023 修订版)》等,确保知识更新及时。

2.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案例研讨、现场勘查实训等方式,提升审核人员对图纸、施工工艺及市场行情的认知。某咨询公司开展“工地实训计划”,要求审核人员每年参与2-3 个项目现场管理,其审核质量显著提升。

(四)优化审核协同与监督机制

1. 加强多方协同审核: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及监理单位参与联合审核,及时解决图纸歧义、现场变更等问题。某市政工程通过协同审核,在7 天内完成原计划15 天的审核任务,避免因争议导致的进度延误。

2. 引入第三方审计监督:对重大工程项目,委托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监督,确保审核结果客观公正。如政府投资项目实行“跟踪审计”制度,对概预算审核过程全程监督,有效减少违规行为。

结语

工程概预算审核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项目投资效益与管理水平。通过明确审核要点、剖析常见问题并采取针对性对策,可显著提升审核效率与准确性。未来,随着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需进一步整合BIM 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推动工程概预算审核向智能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 刘伊生 . 工程造价管理(第 5 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

[2] 尹贻林 . 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 [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9.

[3] 吴佐民.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4] 张建平 . BIM 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 建筑经济,2018,39(05):23-27.

[5] 李慧民,王艳伟 . 建设工程概预算审核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 施工技术,2017,46(S1):789-791.

[6] 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 . 建设工程计价 [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