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与实践探索

作者

尹嫡娜

431202199001250040

引言 : 城市化进程中,园林绿化对改善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但传统建设模式存在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问题,不符合可持续发展需求。因此,研究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是当前园林绿化领域的关键课题。

一、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概念与内涵

1. 定义:节约型园林绿化强调在园林建设各阶段贯彻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原则,利用科学和先进技术,确保建设与生态保护协调,实现多方面效益统一。

2. 核心理念:

(1) 资源节约:园林建设中注重节约土地、水、能源和材料等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2) 环境友好:园林建设应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负面影响。选择适宜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构建生态平衡的园林绿地系统,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3) 可持续发展:园林绿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重视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持续贡献。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确保园林绿化系统持续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

节约型园林绿化的主要特征:

(1) 节地:优化城市空间利用,通过屋顶和垂直绿化增加绿化面积,节约土地资源。

(2) 节土:保护土壤,减少挖掘损失,使用改良技术提升土壤质量。

(3) 节水:利用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耐旱植物,减少水资源消耗。

(4) 节能:使用节能照明和通风系统,利用自然光风减少能源依赖。

(5) 节材:选用环保材料,优化设计减少浪费,提高材料使用效率。

(6) 节力:运用智能化养护技术,提高养护人员效率,节约人力资源。

二、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1. 规划与设计

节地型设计:利用屋顶、垂直绿化和社区绿地共享,提升城市空间利用和土地效率,确保绿地与环境融合,形成完整绿地系统。

节土型设计:在维护土壤生态平衡的同时,改良土壤质量,合理规划施工区域,减少土壤挖掘和运输损失。

节水型设计:依据植物需水和水资源状况,合理规划绿地和水系,实施雨水收集和循环利用,减少绿化用水,选用耐旱植物,降低灌溉需求。

2. 施工技术与材料选择

环保材料:选择可再生、可回收和环保型材料,如透水砖、再生塑料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注重材料的耐久性和维护成本,确保园林绿化的长期效益。

节能措施:在照明、灌溉等方面采取节能措施。如使用LED 灯具等高效照明设备,减少电能消耗;采用智能灌溉系统,根据植物需水量和土壤湿度自动调节灌溉量。

3. 植物选择与配置

乡土植物:提倡以乡土植物为主,这些植物适应性强、易于养护且经济成本低。同时,乡土植物还能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科学配置: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进行合理配置。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群落结构,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

节约型园林植物景观:通过精心设计和植物搭配,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节约型园林植物景观。如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打造四季有景的园林景观;通过植物组团种植形成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感等。

4. 养护与管理

科学养护: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和季节变化制定科学的养护计划。包括合理浇水、施肥、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同时注重养护过程中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节水灌溉:采用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蒸发和浪费。同时利用雨水收集系统为灌溉提供水源。

病虫害绿色防控: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成本控制与效益提升:在运营管理过程中注重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通过优化养护流程、提高养护效率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注重园林绿化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提升园林绿化的综合价值。

三、案例研究

1. 国内典型案例:福州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节约型实践

(1) 案例背景:福州市作为“千园之城”,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积极践行节约型理念,致力于构建绿色低碳、生态友好的城市环境。近年来,福州市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和精细管理,在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球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2) 成功经验:

福州市园林绿化规划遵循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原则,合理布局绿地系统,构建“千园之城”体系,结合大型生态公园、街头小公园和口袋公园,形成绿色网格,提升城市宜居性。设计注重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平衡,如福山郊野公园的“三山四轴三十六园”规划,保护原生态植被,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微喷,减少水分浪费。利用雨水收集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如儿童公园的水循环系统,每年节水约万吨。

优先使用适应性强、易于养护的乡土植物,采用生态修复技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市区采用“大树加草坪”种植法,选用耐磨、耐踏、常绿草皮,满足市民游玩需求,保护绿地资源。

推行“周四走现场”工作机制,实现精细化管理。搭建城市公园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管理水平,如设置人流监测、一键报警、电子巡更等功能,实现人防与技防结合。

(3)不足之处与改进方向:福州市在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上取得成效,但绿化养护和科技创新管理方面需改进。未来,应增加科技投入,采用智能化管理提升建设质量效率,并加强市民绿化意识,鼓励参与绿化,共同改善城市环境。

(4) 借鉴与参考:福州市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为其他城市提供了经验。规划与设计阶段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植物选择与配置上优先考虑乡土植物和生态修复技术;养护与管理方面应采用节水灌溉和雨水利用等节水措施;加强科技创新和智能化管理。这些措施有助于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市民创造更宜居的环境。

2. 国外典型案例:新加坡“花园城市”的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

(1) 案例背景:新加坡作为“花园城市”,其园林绿化建设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绿化工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技术手段,实现了城市绿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 成功经验:

新加坡政府立法和政策支持绿化,确保绿化用地供应和利用,激励社会参与。推动绿色建筑和屋顶绿化,提高建筑能效和舒适度,增加城市绿地和生态多样性。鼓励公众参与绿化,通过活动和项目提升市民绿化意识和参与度。

(3) 不足之处:

新加坡虽在建设“花园城市”方面取得成就,但需关注绿化不足和生态退化问题。同时,城市化和人口密度增加也带来保持绿化水平的挑战。

(4) 借鉴与参考:

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建设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启示。政策上,需制定法规和措施确保绿化;技术上,推广绿色建筑和屋顶绿化技术;社会上,强调公众参与和社区绿化的重要性。同时,要关注城市化中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节约型园林绿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至关重要。成功案例显示,其建设需政府、社会和公众合作。未来应持续科学规划,利用本地资源保护生态,推广节水和环保技术及材料,减少浪费和污染。在植物配置上,应优先使用乡土植物,科学配置群落,提高生态和景观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稼林 . 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1,(05):56-57.

[2] 王 志 刚 . 太 原 市 建 设 节 约 型 园 林 绿 地 实 践 与 思 考 [J]. 山 西 林业 ,2020,(04):34-35.

[3] 张绍强 , 周广雨 . 建设节约型园林和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工作的探讨 [J].现代园艺 ,2020,43(12):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