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杨柳
420321198705141739
引言
城市化和建筑技术进步导致高层和大跨度建筑增多,对材料和施工技术要求提高。预应力混凝土因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在建筑中广泛应用。它通过预应力提高结构承载力和抗裂性。但施工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研究关键技术对提升建筑质量和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一、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1. 预应力钢筋的张拉与锚固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张拉设备选择关键。常用设备有拉杆式、锥锚式和YC-60 穿心式千斤顶。选择需考虑预应力筋种类、张拉锚固工艺和设备额定张拉力。设备需调试,专人管理,定期维护。张拉工艺有先张法和后张法。先张法是先拉钢筋后浇筑,后张法是先浇筑预留孔洞再加钢筋锚固。过程中需控制张拉力,不超过设备额定值,并减少预应力损失。锚固装置需满足设计要求,承载力、耐久性强。安装时要确保位置准确、固定可靠,与预应力筋垂直。加强检查和维护,保持良好状态。锚固长度计算确保预应力钢筋有效锚固。考虑钢筋形状、强度、混凝土强度和直径等因素。严格按规范要求计算,确保结果准确可靠。采取措施确保锚固长度达到设计要求。
2.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技术
模板支撑工艺是混凝土浇筑前的重要准备。模板支撑需稳定可靠,承受侧压力和重量。安装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确保尺寸准确、表面平整。模板支撑系统需验算设计,满足施工要求。钢筋绑扎和预应力筋捆绑是浇筑前关键步骤。钢筋绑扎应按图纸和规范进行,确保规格、数量、间距和位置准确。预应力筋捆绑牢固,避免浇筑位移或脱落。加强钢筋和预应力筋保护,防止损坏或污染。混凝土浇筑须按工艺要求执行。浇筑前,检查模板、钢筋和预应力筋的安装,确保满足施工要求。浇筑时,控制混凝土下落高度,防止离析。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无气泡。浇筑后需及时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以防干缩裂缝。养护是确保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方法分自然和人工两种。自然养护适用于高温高湿地区;人工养护包括洒水、覆盖等方法。需控制养护时间和条件,确保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养护工作有效执行。
3. 预应力构件的几何尺寸精度控制
预应力构件设计需满足结构和施工要求。设计时需考虑几何尺寸精度对性能的影响,并设定控制措施。尺寸要求应明确、易于操作,符合规范。施工控制方法包括模板安装、钢筋绑扎、预应力筋张拉。模板安装应严格按要求,确保尺寸准确;钢筋和预应力筋应按规定施工,位置准确。加强施工监督,及时纠正偏差。误差原因有人为(操作不当、测量不准确)、设备(精度不足、故障)和环境(温度、湿度变化)因素。针对这些原因,应制定相应解决方案。如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设备精度和稳定性、加强环境控制等。同时,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检查验收制度,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4. 预应力损失的控制
4.1 预应力损失的原因主要包括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预应力钢筋与承受拉力设备之间的温度差、预应力钢筋松弛以及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预应力钢筋中的预应力逐渐减小甚至丧失。为了减少预应力损失,可以采取减少锚固回缩损失,选择变形小或使预应力钢筋内缩小的锚具和夹具。尽量少用垫板,增加台座长度以减小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减少摩擦损失,对于较长的构件,在两端进行张拉以减少摩擦阻力。采用超张拉工艺,即在张拉过程中超过设计应力后再放松至设计应力,以补偿摩擦损失。在接触材料表面涂水溶性润滑剂,减小摩擦系数。提高施工质量,减小钢筋的位置偏差。减少温差损失,采用两次升温养护方法,先常温养护待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升温。在钢模上张拉预应力构件,以减少温度变化对预应力的影响。减少应力松弛损失,采用短时间内超张拉的方法,使预应力钢筋在短时间内达到设计应力,减少松弛时间。减少收缩和徐变损失,采用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减小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使用级配好的骨料,加强混凝土振捣和养护,提高混凝土密实性。控制混凝土的预压应力,防止发生非线性徐变。
4.2 预应力损失的检测与评估:预应力损失的检测与评估是确保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常用的检测与评估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张拉前后的预应力钢筋长度变化或应力变化来评估预应力损失。间接测量法,利用传感器或精密压力表等设备监测张拉过程中的力值变化,通过计算得到预应力损失值。模拟计算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等工具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进行模拟计算,预测预应力损失情况。
二、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 预应力钢束损坏问题及解决方案
1.1 损坏原因及表现形式
预应力钢束损坏的原因包括:张拉时钢束断裂,可能由钢束直径过大、锚具夹片不匹配、操作不当引起。滑丝和断丝可能由锚夹具尺寸不准确、夹片硬度不匹配、束编排不规范导致。锚固失效可能由锚垫板与孔道轴线不垂直、锚具安装不正、混凝土收缩变形等因素引起。
1.2 防护措施与保养方法
确保预应力钢束直径、锚夹具尺寸及硬度符合设计要求,锚垫板安装对中且固定可靠。张拉前对张拉端钢束进行清理,张拉过程中注意监测油压和张拉力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选用质量稳定的预应力钢束和锚具,确保材料性能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张拉,避免混凝土收缩变形对预应力钢束的影响。
1.3 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
对预应力钢束的梳理编束、张拉、锚固等关键工序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施工质量。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减少人为操作错误。引入数字化和自动化设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降低人为操作风险,提高施工精度和效率。
2. 预应力混凝土外观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案
外观质量问题的种类及原因:预应力混凝土外观质量问题主要包括麻面、孔洞、裂缝等,其原因可能与模板脱模剂使用不当、混凝土浇筑和振捣不到位、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等因素有关。
改善外观质量的施工措施:选用质量好的模板材料,合理设计模板结构,确保模板表面平整光滑。脱模剂应均匀涂抹在模板表面,避免过多聚集或形成液滴。
加强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密实,避免出现气泡和孔洞。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后期修复与保养方法可采用稀草酸溶液清洗表面油污,再用水泥砂浆修补并覆盖保湿养护。对于细裂纹可采用表面修补法,如涂抹水泥浆或环氧胶泥;对于较宽的裂缝可采用灌浆法或嵌缝法进行修复。先将孔洞处松散混凝土剔除干净并冲洗干净,然后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补好并养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安全、耐久及性能的核心。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可以预防质量问题并提升施工效率与品质。展望未来,随着科技和管理的发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将更加智能化和精细化,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朱黎明 . 房屋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03):208.
[2] 张兴华 . 房屋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J]. 中国高新科技 ,2020,(04):90-91.
[3] 蒋艳芳 . 房屋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J]. 建筑技术开发 ,2020,47(13):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