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的经济性研究

作者

王付军

420984197801041010

引言: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当下,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的经济性愈发受到关注。经济性不仅关系到建筑项目的成本控制,更影响着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在满足建筑功能、质量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的成本,成为建筑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经济性的重要意义

1.1 降低建筑成本

经济性研究有助于在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合理分配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从而有效降低建筑的总成本。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可以减少材料消耗、缩短工期,进而降低人工、材料和设备等费用。

1.2 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备良好经济性的建筑企业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提供高质量的建筑产品,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提高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3 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注重经济性可以推动建筑行业采用更加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影响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经济性的因素

2.1 设计阶段因素

设计方案:不同的设计方案在结构形式、布局、尺寸等方面存在差异,会导致材料用量、施工难度和工期的不同,从而影响经济性。例如,过于复杂的设计方案可能增加材料消耗和施工成本。

材料选用:建筑材料的性能、价格和质量差异较大。选用高性能但价格昂贵的材料会增加建筑成本,而选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则可能影响建筑质量和安全。因此,合理选用材料是保证经济性的关键。

结构形式: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 - 剪力墙结构等。不同的结构形式在受力性能、施工工艺和造价方面各有特点。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需要综合考虑建筑功能、地质条件、抗震要求等因素。

2.2 施工阶段因素

施工工艺:先进的施工工艺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但可能需要更高的设备投入和技术要求。而落后的施工工艺可能导致工期延长、质量不稳定,增加成本。

施工管理水平:良好的施工管理可以协调各方资源,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窝工、返工等现象,从而降低施工成本。反之,管理不善可能导致成本增加。

市场波动:建筑材料价格、人工费用等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较大。市场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建筑成本,给经济性带来不确定性。

三、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经济性的策略

3.1 优化设计方案

开展多方案比选:在设计初期,设计师应提出多个不同的设计方案,从经济性、技术性、适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选择最优方案。例如,对于高层建筑,可以比较框架 - 剪力墙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造价和性能,选择更经济的方案。

采用标准化设计:推广标准化设计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设计变更,降低设计成本。同时,标准化设计有利于建筑构件的批量生产,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和施工难度。

注重结构优化:运用结构优化理论和方法,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例如,通过调整构件截面尺寸、合理布置钢筋等方式,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材料用量。

3.2 合理选材

综合考虑材料性能和价格:在选择建筑材料时,不能仅仅关注价格,还应考虑材料的性能是否满足建筑要求。应选择性价比高的材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例如,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选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减少运输成本。

推广新型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往往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更低的成本。例如,新型保温材料可以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减少能源消耗;新型墙体材料可以减轻建筑自重,降低基础造价。

3.3 加强施工管理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通过优化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降低人工和机械费用。

加强成本控制: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成本偏差,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整,确保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熟练的施工人员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质量事故,降低返工成本。

3.4 应对市场波动

建立材料价格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建筑材料市场价格动态,建立价格预警

机制。当材料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时,及时采取措施,如提前储备材料、调整采购计划等,降低成本风险。

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通过批量采购和长期合作,争取更优惠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四、实际案例分析

4.1 项目概况

某商业综合体项目,总建筑面积为 [X] 平方米,地上 [X] 层,地下 [X] 层。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对建筑的功能、外观和经济性要求较高。

4.2 经济性措施应用

设计阶段:设计师提出了多个设计方案,经过综合比选,选择了框架 - 剪力墙结构形式。该结构形式在满足建筑抗震要求的同时,相比纯剪力墙结构减少了部分剪力墙的设置,降低了混凝土和钢筋的用量。同时,采用标准化设计,对建筑构件进行了优化,提高了构件的通用性和重复使用率。

材料选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用了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降低了运输成本。对于一些非关键部位的材料,选用了性价比高的新型材料,如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既满足了建筑的节能要求,又降低了材料成本。

施工阶段:施工单位优化了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了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采用了先进的施工工艺,如装配式施工技术,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同时,加强了施工管理,建立了成本控制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进行了严格监控,确保了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4.3 效果分析

通过采取上述经济性措施,该项目在保证建筑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建筑成本。与类似项目相比,该项目的设计费用降低了 8% ,材料成本降低了 10% ,施工成本降低了 11% ,总成本降低了 9%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结论

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的经济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设计、施工、材料等多个方面。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合理选材、加强施工管理和应对市场波动等策略,可以在保证建筑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建筑成本,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在实际项目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结合项目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经济性措施,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的经济性问题,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高云河 , 黄冬梅 . 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与施工要点 [J]. 新型建筑材料 ,2021,48(04):173-174.

[2] 刘向东 . 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 [J]. 四川水泥 ,2017,(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