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城市环境居住区设计教学中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培养

作者

王俏

河北美术学院 050700

城市环境居住区设计是空间设计的重要领域,也是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构成,关乎全体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形象。如今,城市环境居住区设计需要满足居民的物质需求,更要注重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对于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的目标愿景,总书记在绿色宜居、文化传承、红色浸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指示,为城市环境居住区设计赋能。

一、城市环境居住区设计教学中集体主义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

(一)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集体主义价值观强调个人与集体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居住区设计中体现为注重社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利用,鼓励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合理的公共空间布局为居民提供交流和活动的场所有助于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比如一个拥有丰富公共设施和良好公共空间的居住区居民更愿意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从而减少邻里矛盾,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二)提升居住区设计品质

集体主义价值观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利益,而仅是追求个人的艺术表现或商业利益,设计师需要与居民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和审美需求,将这些因素融入到设计中,这样设计出来的居住区才能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从而提升居住区的设计品质,比如在设计老年公寓时考虑到老年人的行动不便和特殊需求,设计无障碍通道、合适的扶手、充足的采光等,体现了对居民的关怀,提升了设计的人性化和品质。

(三)培养社会责任感

在城市环境居住区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设计师作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其设计作品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环境和居民的生活,通过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设计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创作欲望,更是为了服务社会、造福居民,这样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会更加注重设计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积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城市环境居住区设计教学中集体主义价值观培养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融入集体主义价值观

在高校城市环境居住区设计教学中要有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必须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入手,将价值引领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当前许多课程仍以技术能力为核心目标,忽视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和集体观念的引导,所以应在课程目标体系中明确加入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培养要求,使其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应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集体主义的基本内涵及其在城市建设与社区发展中的现实意义,帮助他们树立服务社会、关注公共利益的职业责任感,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体现共享、协作、互助等价值理念。比如在空间布局中强化公共区域的功能性与可达性,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功能配置上注重资源的公平分配,满足不同群体的生活需求,增强社区凝聚力,还应强调学生对“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理解,使其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自觉践行服务大众、共建共享的价值导向。

(二)整合教学内容,渗透集体主义价值观

在城市环境居住区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要实现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有效融入必须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整合与优化,使其服务于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能承载价值引导的功能,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应突破单纯技术导向的局限,将社会价值观念特别是集体主义精神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学体系,通过调整教材结构、丰富讲授内容、更新案例库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熏陶,比如在讲解居住区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公共设施配置等内容时可以有意识地强调这些设计要素如何影响居民之间的互动关系与社区氛围的营造,从而引导学生关注设计作品背后的社会意义。在案例教学中应优先选择体现集体主义理念的经典或典型项目,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集体主义价值观在实际设计中的具体表现和积极作用,这些案例应涵盖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阶段,突出其在促进邻里交流、增强归属感、提升公共生活品质等方面的成效,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责任与公共利益的关注,还可结合当前国家关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模式的相关政策导向,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师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为了加深学生对居民行为模式与心理需求的理解。

(三)运用教学方法,促进集体主义价值观内化

在城市环境居住区设计教学中,要实现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真正内化仅靠知识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参与、体验与反思中逐步形成对集体价值的认知和认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情感共鸣,所以应积极引入互动性更强、参与度更高的教学策略,使价值观教育更具感染力和实效性,比如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居住区设计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可以让学生从技术层面理解设计要点,还能引导他们思考这些设计如何体现公共利益、居民共享以及社区归属感等集体主义核心价值,在分析与讨论中提升其价值判断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一种有效的价值观培养手段,通过组织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设计方案或课题研究能够让学生在协作过程中切身体会到沟通、协商、分工与责任担当的重要性,从而增强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角色扮演法也是一种富有代入感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设计师、居民、社区管理者等不同角色,在模拟决策与利益协调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换位思考,理解多元立场,进而深化对集体利益优先原则的理解与认同。

结论:

城市建设城市环境居住区设计教学中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常常发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贯穿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选定,教学案例的选取、实践教学的强化等环节,需要教师团队不断进行探索和研讨。培养具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设计人才,能够提高居住区设计的质量和品质,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还能够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对集体主义价值观培养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致力于培养处更多优秀的城市环境居住区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钱瑶 . 新时代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培育研究[D]. 苏州大学,2023.

[2] 邹太龙 , 宋雪艳 . 同辈群体对大学生集体主义的冲击及其教育引导 [J].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 2023, 40(5):2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