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传承的高校壁画设计教育探索与实践
房瑞丹
河北美术学院 050700
引言:壁画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神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其壁画设计教育不仅肩负着培养专业设计人才的重任,更应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积极作用,然而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现代设计理念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壁画设计教育在文化传承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高校壁画设计教育中融入文化传承的理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基于文化传承的高校壁画设计教育进行探索与实践为高校壁画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高校壁画设计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一)壁画设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壁画身为一种直观的艺术呈现形式,可借由生动形象的画面去呈现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文化内涵以及价值观念,高校壁画设计教育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壁画艺术的技法、风格和文化内涵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文化传承为壁画设计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化遗产为壁画设计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和灵感,从古老的岩画到精美的寺庙壁画,从民间壁画到宫廷壁画,每一幅壁画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高校壁画设计教育通过对这些传统文化资源的研究和挖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学生的作品更具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二、当前高校壁画设计教育在文化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与文化传承脱节
目前部分高校壁画设计教育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西方现代设计理论和技法的教学,而对传统文化的传授相对薄弱,在专业课程中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占比较小,且内容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和深度,学生往往只学习到一些表面的文化符号,而未能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这种课程设置导致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难以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有机结合,作品缺乏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
(二)教学方法缺乏文化深度
在教学方法上一些高校壁画设计教育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注重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文化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学生的作品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和审美标准,忽略了作品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此外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传承。
(三)师资队伍文化素养有待提高
师资队伍是高校壁画设计教育的核心力量,其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文化传承的效果,目前部分高校壁画设计专业的教师虽然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缺乏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文化元素融入到专业教学中,无法为学生提供具有文化深度的指导。
三、基于文化传承的高校壁画设计教育探索与实践策略
(一)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文化传承
高校对于壁画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做出调整,适当增加传统文化相关课程所占的比重,比如开设中国美术史、中国传统壁画艺术以及民间美术等课程,以此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以及艺术特色,并且把这些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之时,可深入领会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为创作出有文化底蕴的壁画作品奠定基础,在专业课程教学里教师要注重把文化传承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进程,同时鼓励学生把现代设计理念和材料与传统元素相结合,达成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文化传承兴趣
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作为核心,借助完成实际项目的方式来培育学生综合能力,于高校壁画设计教育里教师可引入和文化传承有关的实际项目,像历史文化街区的壁画设计、博物馆的壁画创作等,促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之中,深入去了解项目所关联的文化背景与需求,运用所学习到的知识以及技能展开创作,借助项目式教学法学生可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可提高对于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跨学科教学壁画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跟历史、文学、哲学等诸多学科紧密相关,高校可开展跨学科教学邀请其他学科的教师参与到壁画设计课程的教学当中,从不同层面为学生解读传统文化的内涵。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文化传承能力
提升教师文化素养方面,高校要强化对壁画设计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学术研讨会议、培训课程以及考察活动,以此拓宽教师的文化视野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师可自主开展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把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学当中,给学生提供更具深度与广度的指导。在引进有文化传承经验的专家方面,高校可引进一些于壁画设计领域有着丰富文化传承经验的专家充当兼职教师或者客座教授,定期为学生举办讲座并指导创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方面的指导以及职业规划建议。
(四)拓展实践教学平台,促进文化传承实践
高校可与博物馆、文化馆、历史遗迹等相关单位展开合作,搭建起文化传承实践基地,在此实践基地里学生可开展实地考察、写生以及创作等活动,深入知晓传统文化的实物载体及其历史背景,学生还可参与到实践基地的文化保护与修复工作当中,切实体会文化传承的意义以及紧迫性。高校应当积极主动地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文化传承活动,促使学生在这些活动里展示自身作品,了解社会对于文化传承的需求和期望。
结束语:基于文化传承的高校壁画设计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关系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关系到高校壁画设计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当前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壁画设计教育与文化传承的紧密关系,积极探索和实践有效的教育策略。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拓展实践教学平台等措施,将文化传承的理念融入到高校壁画设计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的壁画设计人才,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笛 . 广西高校绘画 ( 壁画 ) 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J]. 美术教育研究 ,2023(10):75-77.
[2] 赵雪 . 敦煌壁画在高中美术”融学课堂”中的教学实践 [J]. 爱尚美术 ,2023(5).
[3] 丁晓 . 高校美术专业毕业创作课程由”带”而”专”的教学思考—以湖北美术学院壁画与综合材料绘画系本科教学实践为例 [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