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工程预算的有效应用探究
张振武
321121199602232532
引言
建筑工程造价失控已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其根源在于传统预算模式难以适配动态施工环境。现行工程预算普遍存在定额体系滞后、风险溢价模型缺失及信息化协同不足等痛点,导致成本预测与资源分配偏离实际需求。基于此,本文旨在为破解成本超支顽疾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推动建筑业向精益化管理转型。
1 工程预算的内涵
工程预算是基于定额体系构建的量化成本框架,其内涵涵盖三大核心要素:定额体系依托全费用综合单价法,通过动态调整机制响应市场价格波动,整合企业定额库与行业消耗量标准(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工程量清单遵循国标清单编码规则,采用特征描述与计量规则双控模式,实现分部分项工程、措施项目的精准列项与三维算量(BIM 协同);成本预测模型则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拟合历史数据,结合蒙特卡洛模拟量化风险溢价,纳入全生命周期成本(LCC)及现金流折现模型(DCF),形成涵盖量、价、费的三维动态造价数据库,为投标报价与过程控制提供决策支持。
2 造价控制的目标
造价控制的核心目标在于实现成本动态平衡与资源帕累托最优配置。前者依托全生命周期成本(LCC)理论,通过挣值管理法(EVM)实时监测 BCWS(计划值)、BCWP(挣值)与 ACWP(实际值)的偏差,结合 BIM 技术构建成本四维模型( 3D+ 时间轴),动态修正材料价格指数与人工费率波动影响。后者则基于资源受限项目调度(RCPSP)理论,运用关键链法(CCM)识别资源冲突节点,通过价值工程(VE)分析功能成本比,实现机械台班、劳动力及周转材料的非线性优化配置,同时引入碳足迹成本核算模型,将环境资源损耗纳入多目标决策体系,最终达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同提升等。
3 工程预算在造价控制中的实践痛点
工程预算编制阶段的核心局限在于设计参数模糊性引发的工程量清单漏项,以及定额库更新滞后与市场实际价格形成机制脱节。BIM 协同不足导致多专业界面工程量重复计算,风险溢价模型未充分整合技术迭代速率与供应链波动因子,形成静态成本框架与动态施工要素的结构性矛盾。工程预算执行阶段动态管理失效体现为变更签证流程响应延迟与 BIM 协同平台未实现多源数据动态耦合,导致模型与施工进度脱节形成信息孤岛,全要素风险预警机制缺失加剧成本超支风险。
4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工程预算的有效应用路径
4.1预算编制的科学化提升
在预算编制阶段,基于 BIM 的工程量智能计算通过参数化建模实现精度跃升:运用Revit 等平台构建LOD300 级模型,自动提取混凝土用量误差率可控制在 1.5% 以内。可视化校核依托 Navisworks 进行多专业模型碰撞检测,某综合体项目通过三维校核提前发现机电管线冲突 327 处,减少返工成本约 18% 。智能算量引擎整合清单规范与地方定额库,如广联达 GCL 软件自动匹配 13 大类构件特征参数,使钢筋算量效率提升 70% 。通过 BIM5D 模型动态关联进度与资源单价,实现工程量清单 ±3% 误差阈值预警,使预算编制周期缩短 40% ,为造价控制建立精准基准。在预算编制中引入蒙特卡洛模拟可量化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基于历史价格数据构建对数正态分布模型,通过10 万次随机抽样生成价格概率云图。某高层项目模拟结果显示,混凝土采购成本在 95% 置信区间内波动范围为 ±12.5% ,据此设置 8.2% 价格应急储备金,较传统经验法预留 15% 资金减少 45.3% 无效资金占用。模拟引擎同步整合供应链中断概率、汇率波动等 30 项风险因子,输出多维概率密度函数曲线,使预算弹性空间精准匹配项目风险等级,实现成本超支概率从 34.7% 降至 12.5% ,为 EPC 项目提供动态风险对冲决策支持。
4.2预算执行的动态控制策略
预算执行的动态控制策略需构建“预算 - 进度 - 资源”三联动管控模型,通过全生命周期数据链打通实现多维要素协同。该模型以预算成本基线为约束,进度计划为时序轴,资源消耗为驱动变量,依托 BIM 协同平台实时采集人机材消耗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量化三者的耦合效应。基于关键路径法识别资源冲突节点,结合价值工程理论优化冗余资源配置,同步建立成本偏差预警阈值触发进度计划动态修正机制。采用物联网技术嵌入施工机械与库存系统,实时感知资源消耗速率与市场价格波动,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动态调整资源采购批次与分配策略。最终形成“监测 - 预警 - 调整 - 反馈”的闭环控制回路,实现预算执行风险的前瞻性干预。预算执行的动态控制中,设计变更的实时成本影响分析需依托挣值管理法构建动态预测模型,通过对比计划值、挣值与实际成本的偏差指数,量化变更对关键路径成本及工期的复合影响。快速响应机制基于BIM 协同平台实现变更指令- 模型更新- 算量计价的闭环联动:设计变更触发 BIM 模型参数化重构后,云计算引擎自动提取变更工程量并关联合同清单单价,生成多维成本影响矩阵(含直接费、措施费及间接费波动)。同步启动跨部门协作平台,通过蒙特卡洛模拟预判风险传导路径,依托智能合约技术自动匹配合同调价条款,由变更控制委员会(CCB)决策后生成优化方案,形成“识别-评估-决策-追溯”的全链条管控闭环,确保成本偏差率控制在阈值范围内。
4.3信息化技术赋能
信息化技术赋能下,云平台驱动的预算数据管理依托边缘计算节点与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构建跨区域的多方协同网络。通过数据湖架构整合 ERP、BIM 及物联网系统的多源异构数据,采用联邦学习算法实现企业级预算模型动态优化。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设定数据权限层级,结合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合同条款触发预算修正。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映射物理施工场景至虚拟空间,实时校核进度 - 成本偏差,并利用图数据库挖掘隐性成本关联规则,实现预算风险传导路径的可视化预警与自适应性策略生成。
结束语
总之,工程预算的有效应用需突破静态成本框架束缚,通过动态平衡机制实现资源时空优化。研究证实,基于 BIM 的智能算量技术、蒙特卡洛风险模拟及多维度预警模型,可显著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执行的适配性。然而,预算控制效能的全面释放仍面临技术融合壁垒与组织协同惰性等挑战。未来需深化人工智能在预算偏差自修正中的应用,构建绿色建筑预算评价体系,并强化从业人员技术- 管理复合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彭泽坤 . 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及优化策略研究 [J]. 房地产世界 ,2024,(21):122-124.
[2] 曹冰冰 . 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J]. 居业 ,2024,(08):146-148.
[3] 屈腾 , 孙晓清 . 基于工程预算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策略分析 [J]. 建筑与预算 ,2024,(07):25-27.
[4] 陈善胜 . 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J]. 建筑与预算 ,2024,(06):73-75.
[5] 刘永强 . 基于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重要性研究 [J]. 大众标准化 ,2024,(1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