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策略
尹翔
扎兰屯市蘑菇气镇中学 162673
摘要:地理学作为一门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在初中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探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复杂关系,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生态文明理念。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地理教学紧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策略,以期为地理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共同推动初中地理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教学;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新课标的推行明确了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应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探究地理教学的改革方法,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应明确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优化地理课程结构,强化学生的整体与区域认知。教师应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建构地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促使学生在深刻的亲身体验中树立人地协调观,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推进地理高效课堂的建构。
一、聚焦核心素养,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高效课堂需要以明确的教学目标做指导。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师应将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对其进行具体分析,细致划分至每节地理课堂中,明确以核心素养为主的教学目标,科学引领教学方向,强化课堂教学的目标性,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在建构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应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现状及课堂内容展开分析,具体指出学生所应达成的核心素养目标及其方式,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以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疆域”的教学为例,八年级学生虽然初步了解了世界地图,却未能从经度纬度、邻国位置等角度精确表述我国的疆域。教师应组织学生对世界地图展开多角度探究,引导学生从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以及海陆位置等角度概括我国疆域的特点,明确我国疆域位置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学生需明确南海诸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我国的固有领域,明确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这种以核心素养为主的教学目标能明确地理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向,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完善课程体系,搭建优质学习平台
系统而完善的课程结构,无疑是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基石,更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在核心素养的宏观视角下,初中地理教师需精心规划地理课程结构,为学生搭建起一座通往知识殿堂的优质桥梁,以此促进课堂效率的显著提升。在高效课堂的构建实践中,教师们应勇于突破传统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转而聚焦学生的学习需求,紧密围绕课堂主题,构建一个既系统又完善的地理知识体系。这一知识体系不仅要涵盖广泛的地理知识,更要注重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此激发学生的地理探究欲望,帮助他们建立起个性化的认知框架,从而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需求,实现课堂效果的全面提升,有力推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进程。以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和地势”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教材虽已从整体层面详细阐述了我国三级阶梯的划分以及地势的主要特征,并深入分析了地势对河流、气候、交通等多方面的影响,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宏观的认知框架。然而,这样的课程体系在关联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探究地域特色方面仍显不足。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教师可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巧妙地引入省份划分概念,将我国辽阔的国土细分为一个个具体的省份单元。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每个省份的地形特点及地势划分,使他们能够清晰地把握当地的主要地形与地势特征。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地理知识,更促使他们学会从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视角去审视地理现象,深化了对地理课堂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理解,显著提升了学习效果,同时也有效强化了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的革新,无疑是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效果的关键一环,特别是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其重要性尤为凸显。初中地理教师应积极探索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浓厚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发现课堂中的疑问,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究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从而深化学习体验,提升探究能力,彻底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推动课堂教学效果迈向新台阶,从根本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教师需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尝试并摸索新型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以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灾害”章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班级学生科学地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一种自然灾害作为研究主题,随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对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影响、高发区域以及预防和减轻措施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创新学习成果的展示方式,如制作PPT、拍摄短视频、绘制图表等,将小组的学习成果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这种小组合作的新型教学方法,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还为课堂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得以在不同思维的碰撞中拓宽认知视野,锻炼综合思维能力,总结并提炼出成功的学习方法,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四、结束语
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者不断探索和实践。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挖掘生活中实用的地理知识,促进学生终身发展。通过加强识图教学、利用思维导图、丰富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活动等多种策略,可以优化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教育者还应关注课堂氛围的营造,构建和谐、包容、鼓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地理知识,形成对人地关系的深刻理解。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进步,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将更加完善,为培养具备生态文明理念的新时代青年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海英.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建构[J].科普童话,2020(28)
[2]孙怡.视听教学融合初中地理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