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中职生阅读学习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肖艳川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074200

引言: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教育领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改变,中职教育是培育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区域。中职生的学习方法和阅读行为在人工智能浪潮里发生了改变,智能推荐系统,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流行,给中职生带来了全新的阅读学习环境和工具,不过,这种技术变革既带来方便又引发不少值得留意的问题。中职生属于数字土著,他们的阅读学习行为表现出跟传统模式完全不同的特点,深入探究人工智能背景下中职生的阅读学习行为特点及其影响要素,对改良中职教育教学策略,改进学生的信息素养,塑造符合智能时代需求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一、人工智能背景下中职生阅读学习行为特征

(一)数字化阅读成为主流方式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之下,中职生的阅读载体从传统的纸质媒介全部转变为数字化平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变成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各种阅读 APP,在线学习平台。数字图书馆成为他们的日常阅读主要场景,这种数字化阅读具备即时性,便携性,互动性等特征,中职生可以随时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利用超链接,多媒体等形式优化阅读体验,人工智能算法按照用户的阅读历史和喜好执行个性化推送,使得中职生的阅读内容更符合自己的兴趣需求,不过,这种过度依靠数字设备的阅读方式也引发注意力分散,深度思考缺少等问题,从而影响到中职生的阅读质量及其学习效果 [1]。

(二)阅读呈现碎片化与浅层化倾向

人工智能时代下信息呈爆炸式发展,这股信息洪流冲击着中职学生,他们面对的信息多、速度快,阅读碎片化十分明显,喜欢快速浏览、跳跃式阅读,追求获得信息的速度与广度而缺少深度。社交媒体上的短视频、图文推送之类的碎片信息大量抢占了中职生的阅读时间,他们很少有完整连贯性的阅读,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导致中职学生很难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复杂的事务思考分析不足,缺少系统的、有层次的知识,智能推荐算法产生的“信息茧房”会把中职学生困在同质化的信息之中,并缺少对多样化看法及深层次知识的探寻,不利于批判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

(三)智能化工具依赖性增强

人工智能学习辅助工具普及以后,中职生对技术的依赖程度持续上升,智能搜索引擎,在线翻译工具,AI 答疑系统等等成了他们处理学习难题的第一选择,这些工具确实提升了学习效率,帮学生迅速得到答案和解决办法。但是过分依靠智能工具也带来不少负面效应,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下滑,碰到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 AI 帮忙而不是自己去摸索,记忆力和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变差,因为随时都能借助工具获取信息。学习的主动性与探究精神被压制,这种“技术依赖症”让一些中职生丧失了深入钻研和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影响到专业技能的扎实把握和革新思维的培养 [3]。

二、影响中职生阅读学习行为的因素分析

(一)人工智能技术环境因素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与广泛应用催生出全新的阅读学习生态系统,给中职生的行为方式带来极大改变,技术环境既便利又智能化,获取信息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各种学习平台借助大数据分析来给予学生个性化服务,智能推荐系统依照学习轨迹推送相关内容。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创造出沉浸式学习体验,不过,技术环境同样存在不少问题,网络信息参差不齐,假消息和低质内容到处都是,算法推荐也许会引发知识获取的片面性,过于娱乐化和游戏化的设计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而且,数字鸿沟问题依旧存在,有些中职生由于经济状况不好而无法尽情享用技术带来的好处,技术更新速度很快,学生要不断适应新的学习工具和平台,这加重了他们的学习负担 [4]。

(二)中职生认知发展与学习动机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职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阅读学习行为,从认知发展角度来说,此时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提升,但仍然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撑。人工智能给予的可视化、互动性学习资源正好符合这种需求,不过有些中职生因为基础教育阶段学习基础差,碰到复杂的专业知识就容易产生畏难心理,更愿意挑选简单、直观的学习资料,学习动机方面,中职生的学习目的常常比较实用主义。重视技能获取和就业导向,这就造成他们在阅读选择上偏向实用性强的内容,对理论性、思辨性读物兴趣不大,内在学习动机不足是个普遍现象,很多学生没有主动去探索知识的愿望,更多是为完成任务或者应付考试才读书 [5]。

(三)学校教育引导与家庭支持要素

​学校以及家庭都是中职生成长的地方,学校的教育观念与支持程度会影响学生阅读学习行为,学校里,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教师信息素养,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都是影响因素。有些中职学校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投入不够,没有专门的数字素养培养课程,老师对于新技术的掌握以及应用情况参差不齐,传统教学模式不符合智能时代的特征,阅读指导仅限于专业教材,缺少对课外阅读以及终身学习习惯的引导,家庭环境也很关键。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家庭阅读氛围等均会作用于学生的阅读行为,很多中职生家庭的经济状况一般,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方式知晓有限,无法给予充分的引导与帮助。

三、优化中职生阅读学习行为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人机协同阅读指导体系

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中职教育要创建人机协同的阅读指导体系,技术优势发挥的同时保持人文关怀,这个体系的关键是做到技术赋能和教师引导相结合。既利用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推荐功能,又保留教师的价值引领和情感支持作用,体系建设包含三个层面,技术层面搭建智能化阅读管理平台,整合各类数字资源,用大数据分析学生阅读行为,给出精确的学习诊断,教学层面重新定位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设计者和引导者,帮学生制订阅读计划,选出合适的阅读策略。管理层面创建跨部门协作机制,整合图书馆,教务处,信息中心等部门资源,形成合力支撑阅读教学改革。

例如,具体实施时,学校可创建智能阅读指导中心,配置专门的阅读指导教师和技术人员,先开发或者引进符合本校学生情况的智能阅读平台,该平台具有阅读资源推荐,进度跟踪,效果评价等功能。教师每周给学生布置个性化的阅读任务,按照学生专业和阅读水平推荐 3-5 本书籍或者文章,学生阅读完毕之后把读书笔记交给平台。系统自动剖析阅读深度和领悟程度,老师定时看数据报告,对阅读有困难的学生做一对一辅导,每月开线下读书交流会,学生表现读书成果,老师给予点评指引,带动同伴学习,创建阅读导师制,高年级优秀生做低年级阅读导师,形成传帮带的状况,通过线上智能帮助,线下深入指导结合,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合适自己的阅读扶持。

(二)培育深度阅读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信息碎片化时代,要提高中职生的学习质量,就要培养他们的深度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深度阅读不只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也是对知识的系统构建和批判性审视。培养策略要从阅读方法训练、思维技能提升、实践应用这三个方面入手,阅读方法上要教学生掌握预览、精读、复述、总结等基本技巧,还要教会他们用批注、思维导图这些工具来帮助自己理解;思维训练要借助问题引导、观点辨析、逻辑推理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实践应用要创造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实际问题上,这样就能在应用中加深理解,整个培养过程要慢慢来,从简单的文本到复杂的文献,从单一的视角到多样的观点,慢慢提升学生的阅读层次和思维深度。

例如,实施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展“主题阅读月”活动,每个月选定一个跟专业有关的主题深入探究,拿机电专业来说,确定“智能制造”主题以后。教师先布置一些基础的阅读任务,让学生读读教材相关部分,再找 2-3 篇科普文章,大致了解一下基本概念,第二周开始深度阅读,学生选一本专业书仔细读,一边读一边做批注,把重要的地方、难懂的地方都圈出来,有问题就提出来。教师安排研讨课,带大家把不同的意见比着看,练练论证和驳斥,第三周开始应用实践,学生们被分成小组,用学到的知识去研究本地企业智能制造的情况,写个调查报告出来,第四周就是展示成果和反思的时刻,不仅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要反思自己读的过程,想的过程有什么变化,通过这样的结构化深度阅读训练,学生们专注力,理解力和批判性思维都会得到提升。

(三)构建多元化阅读评价激励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是实现阅读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多元评价应该跳出以知识为主的单维度评价方式。构建以过程评价 + 表现评价 + 发展评价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多元化,可以包含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评、机器智能评价等,评价内容全面化,可以是阅读的数量和阅读的质量、阅读范围和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评价方法多样化,可以通过阅读档案、成长足迹、阅读作品、口头表达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均衡的成长发展,评价结果发展化,不能只用等级来评定结果,应该注重诊断性评价与改进性评价,在阅读教育中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的肯定与认同。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努力实现自我超越,同时要设计出与之对应的激励措施,激励措施应更贴近于中职生的心理需求,及时的鼓励性反馈,阶段的提升式进阶,给予荣誉感的认可等,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成就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例如,在具体操作上,学校可建立“阅读成长档案系统”,为每位学生建立电子档案,系统自动记录学生的阅读书目、阅读时间、笔记质量等基础数据。教师每月综合评价一次,从阅读计划完成度 (20%) 、读书笔记质量 (30%) )、课堂讨论参与度 (20%) 、阅读分享表现 (20%) 、创新应用能力 (10%) 五个维度打分,并推行“阅读等级认证制度”,设铜章、银章、金章三个等级。学生达到一定阅读积分可申请认证,认证结果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每学期评选出“阅读之星”“进步之星”“创新之星”等荣誉称号,对获奖同学给予图书券奖励,优先参与校外研学,建立班级阅读竞赛制度,以班为单位开展班级阅读 PK 赛,形成你追我赶的阅读氛围,形成一种立体化的评价激励机制,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追求有所提升。

结语

人工智能时代给中职生的阅读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中职生阅读学习行为出现的数字化、碎片化、工具依赖等现象,体现出技术变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技术环境,学生自身情况,教育支持等方面入手剖析,我们了解到要想改善中职生阅读学习行为,就得找到系统的解决办法,创建人机协同的指导体系,养成深度阅读习惯,形成多种评价机制等等策略。为改善现状给予了可操作的方向,以后中职教育要持续探寻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入融合的方式,在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的前提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培育既擅长应用智能工具又能独立思考,具有终身学习意识的高素养技术技能人才,使他们能在智能时代的波涛中乘风破浪,达成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 王树青 . 人工智能背景下中职英语生态课堂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J]. 今天 ,2022,(16):187-188.

[2] 卢婷 . 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语文智能个性化教学探究 [C]. 对接京津——扩展思维基础教育论文集 . 中国河北省廊坊市 ,2022:1024-1027.

[3] 张澄 . 人工智能下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评价实践 [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4):96-97.

[4] 李燕 . 基于人工智能环境下的初中英语适性阅读研究 [J]. 中学生英语 ,2021,(20):27-27.

[5] 邝希恩 , 王明东 . 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生课外阅读的对策研究 [J]. 广东教育(职教),2016,(10):116-117.

课题项目:本文为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 2025年度课题《基于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中职生阅读行为研究》( 课题批准号 :JZY25187) 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