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片麻岩强风化区节理裂隙塌方空腔扩展边界判别

作者

刘朝阳

中国葛洲坝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宜昌 443000 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东方城乡东尾毛村葛洲坝项目部

引言

片麻岩强风化区岩体结构复杂,节理裂隙发育让岩体力学行为表现出明显不均质性,高应力与强风化双重作用下,局部空腔塌方产生及扩展成为影响地质稳定性的重要问题,地下工程与边坡建设规模扩大,准确识别塌方空腔扩展边界成为确保工程安全的关键环节。本文围绕节理裂隙控制的塌方机理展开,揭示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空腔扩展判别规律,为复杂地质条件下工程风险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一、片麻岩强风化区节理裂隙与塌方空腔形成特征分析

沿线挖方段产生的大量强风化片麻岩具有风化程度高、透水性良好、易破碎加工等特点,具备作为公路路基填料的潜在优势,但其工程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 具体而言,该路段强风化片麻岩的风化程度极高,其抗压强度主要依赖风化产物而非原生岩石结构,在地下水作用下,裂隙水极易侵入云母片层间,破坏其粘结和嵌挤结构,致使材料遇水软化,稳定性急剧下降;同时,强风化片麻岩以硅质石粉为主,属变质岩类且呈弱酸性,加工过程中易产生大量针片状易碎颗粒。片麻岩强风化区岩体结构复杂,长期风化作用使岩石矿物成分变化显著,造成结构松散、力学性能下降。片麻岩内部常见平行及交叉发育的节理裂隙,裂隙多呈高密度分布,形成各向异性力学特征。强风化条件下,节理面会出现泥化与剥落,岩体整体抗剪强度和黏聚力降低明显。地下水沿节理裂隙渗透,加快风化产物搬运与空腔发育,岩体骨架承载能力被进一步削弱。裂隙形态和连通性存在差异,不同部位应力集中程度不同,为塌方空腔形成提供了条件。

在片麻岩强风化区,塌方空腔多沿节理裂隙带发育,形成过程受控于风化深度、节理几何形态及外部荷载共同作用,节理裂隙密集且延伸连续时,岩体块体边界受力重新分配,局部区域形成张拉破坏带,节理交汇部位随之产生初始空腔。风化加剧、上覆荷载增加,空腔顶部受剪切滑移作用与压应力集中影响,围岩强度进一步下降,诱发局部掉块和拱形塌落,地下工程开挖、边坡切割等扰动条件下,这一过程表现尤为明显,体现岩体结构稳定性对节理分布的高度依赖性。

节理裂隙控制下的塌方空腔扩展具显著非线性特征,发展边界受多种因素耦合作用影响,风化剖面厚度、裂隙填充物性质及地下水渗流条件,共同决定空腔演化的动力机制,数值模拟显示,风化带厚度超临界值且裂隙连通性较高时,岩体内部局部破坏区迅速向周边扩展,形成不规则空腔群。区域应力场与节理组合角度一致,塌方范围会沿优势结构面呈定向发展趋势,这一特征揭示片麻岩强风化区塌方空腔形成的主导控制因素,为后续边界判别与工程防护提供理论依据。

二、基于力学与数值模拟的塌方空腔扩展边界判别方法研究

片麻岩强风化区塌方空腔的扩展边界判别,需综合考虑岩体力学特性、节理裂隙分布及风化作用的协同效应,强风化作用使岩体内矿物颗粒间结合力显著减弱,直接导致岩体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出现急剧下降,而节理裂隙在高密度分布条件下,会进一步破坏岩体结构完整性,降低整体稳定性。外部荷载持续作用、地下水不断渗透的影响下,局部岩块易逐渐产生松动与剥落现象,进而形成初始阶段的塌方空腔,通过对岩体力学参数开展系统测试与深入分析,能够精准量化节理倾角、裂隙连通性、风化深度及围岩应力之间的内在关联,为塌方空腔边界的准确判别提供关键基础数据。

在数值模拟方面,采用有限元法与离散元法相结合的分析策略,对片麻岩强风化区节理裂隙网络构建三维模型,可有效再现塌方空腔从形成到扩展的完整过程,模拟应力场分布状态与围岩破坏演化路径,能够识别潜在局部不稳定区域,同时预测塌方边界的临界范围。模拟过程需重点纳入非均质性与各向异性特征,依托节理几何形态、渗流特征及岩体参数开展多场耦合分析,实现对塌方演化的动态追踪监测。结果显示,节理与主应力方向高度吻合且裂隙通透性强时,塌方空腔的扩展边界呈现快速非线性增长态势,且伴随显著的方向性特征。

结合现场监测数据与模拟结果,可建立适用于片麻岩强风化区的塌方空腔扩展边界判别准则,该判别方法引入岩体强度折减系数、节理剪切参数及风化层厚度等关键指标,形成多参数综合评价模型,模型能在不同应力状态下动态识别塌方演化趋势,同时预测空腔可能的扩展范围。对比单一力学判别方法,这种多因素耦合的判别方法在复杂地质环境中适用性更强,可为地下工程设计、边坡治理及风险评估提供精确依据,助力实现塌方风险的主动控制与科学防护。

三、节理裂隙控制下塌方空腔扩展边界影响因素与判别规律

片麻岩强风化区塌方空腔扩展边界,受多种因素耦合作用控制,节理裂隙特征是影响空腔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条件,节理倾角、走向与主应力方向的夹角关系,决定围岩块体受力模式,不同组合状态会形成张拉破坏区或剪切滑移带,诱发局部塌方。裂隙密度与连通性对边界控制尤为显著,裂隙呈高密度分布且延伸连续时,岩体骨架结构被削弱,局部区域形成低强度薄弱带,导致空腔扩展范围明显增大,强风化作用进一步促使节理表面产生泥化和碎屑堆积,降低剪切强度并增加渗流通道,改变围岩内应力分布与塌方演化模式。

地下水活动对塌方空腔扩展边界具双重作用,水体沿节理裂隙渗透,会加速风化产物的搬运与溶蚀,降低岩体整体承载力,推动初始空腔向深部及侧向扩展,地下水压力累积则在裂隙尖端形成局部应力集中区,让微小裂隙逐步扩展并与原有节理相互贯通,构建连通性更高的塌方网络。数值模拟显示,高渗透性条件下,空腔扩展呈现明显非对称性和方向性特征,塌方边界更易沿优势节理组合延伸,表现出局部集中破坏与整体性失稳并存的特点。

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塌方空腔扩展边界的判别规律,可通过构建力学参数与几何特征结合的综合分析模型确定,模型引入节理几何参数、裂隙连通系数、风化层厚度及地下水压力等关键指标,对不同控制因素量化并建立边界判别准则,研究显示,风化深度超临界阈值且节理倾角与主应力方向接近时,空腔扩展速率显著提高,边界呈现快速推进特征。该规律揭示片麻岩强风化区塌方空腔在节理裂隙控制下的演化机制,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风险预测与工程防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结语

片麻岩强风化区节理裂隙分布特征,对塌方空腔形成与扩展具决定性影响,岩体结构、风化作用与地下水渗流共同作用,导致围岩稳定性显著降低。力学分析、数值模拟与多因素耦合研究,揭示塌方空腔扩展边界的主控因素及判别规律,为复杂地质环境下工程设计和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成果深化对塌方机理的认识,为实际工程防护和灾害预测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 , 刘志强 . 片麻岩风化区节理裂隙特征及其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2023, 38(4): 715-725.

[2] 陈志峰 , 李明辉 . 强风化片麻岩边坡失稳机理及数值模拟分析 [J]. 岩土工程学报 , 2020, 42(3): 589-598.

[3] 周立新 , 高建华 . 节理裂隙对岩体塌方空腔扩展影响规律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2021, 40(6): 1243-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