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廊坊打造“戏旅品牌”推动文旅融合实践研究

作者

李荣

河北省廊坊市 中共廊坊市委党校 065000

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对于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廊坊市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通过打造“戏旅品牌”,廊坊市成功实现了戏剧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廊坊市“戏旅品牌”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一) 背景分析

廊坊市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域,交通便捷,文化底蕴深厚。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廊坊市敏锐捕捉到戏剧文化在文旅融合中的独特魅力与巨大潜力,因此提出打造“戏旅品牌”,以戏旅新业态带动京津冀地区文化旅游消费升级。

(二) 意义阐述

打造“戏旅品牌”不仅有助于提升廊坊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能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城市经济的全面发展,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满足游客对高品质、个性化旅游体验的新要求。

二、廊坊市“戏旅品牌”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 明确品牌定位

廊坊市在打造“戏旅品牌”的过程中,首先明确了品牌定位,即依托丰富的戏剧文化资源,打造独具魅力的文旅体验。这一定位不仅体现了廊坊市的文化特色,也为“戏旅品牌”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二)廊坊戏剧曲艺发展资源分析

廊坊地处京畿,拥有较为丰富的戏剧曲艺文化资源,戏曲从最早的周代傩礼一直绵延流长,尤以明清时期为盛。廊坊市戏剧曲艺种类繁多,流传延续至今的戏曲唱腔以京剧、评剧、河北梆子为主,炊庄高腔、西河大鼓、京东大鼓、永清老调、燕山大板等被列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廊坊地区戏曲艺术名人众多,代表性人物有郝寿臣、李寿山、魏连升、李兰亭、李少春、筱俊亭、鲜灵霞、李桂春等;廊坊戏曲专业演员和票友群体近万人,全市戏曲观众基础好,对于繁荣戏曲事业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各县(市、区)均有群众自发成立的民间剧社,由退休的专业演员及戏迷票友组成,活跃了基层戏曲文化传承发展;廊坊还拥有丰富的戏剧曲艺资源,包括戏曲名人纪念馆2 座、国有文艺院团3 家、市级专业协会1 家、重点培养戏剧人才的学校3 所;近年来廊坊创作推出了一系列原创优秀作品,包括:现代评剧《妈妈》、河北梆子《宋相吕端》、抗战题材评剧《寸草春晖》、大型京剧《脚印》、大型音乐剧《紫檀》、大型评剧《秋月》及《情暖梨园》、河北梆子《孙毅将军》等;廊坊市龙头戏剧旅游项目是“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目前已成为廊坊市戏旅融合地标性项目。大厂县“域见未来”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预计 2025 年 6 月竣工,将打造中国首个沉浸式戏剧文化生活体验中心。永清县益田戏剧产业孵化基地,正在努力打造戏剧技术教育中心、戏剧产业资源平台。整合戏剧产业上下游链式化,计划打造廊坊最大戏剧产业孵化基地;廊坊市还拥有两家专业戏剧道具生产厂家,分别是生产戏靴的霸州市三义斋及生产戏剧“把子”的固安县御泽剧装厂。同时,廊坊市还拥有专门研究历代服饰的中国服装博物馆,以及花丝镶嵌、京绣、焦氏脸谱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具备开发戏剧周边产品的能力。

(三) 文旅产品创新

在“戏旅品牌”的建设过程中,廊坊市注重文旅产品的创新。通过深入挖掘戏剧文化元素,推出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戏旅演艺产品,打造凝聚地方特色、传播地方形象的优势品牌。同时,廊坊市还积极整合“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李少春大剧院等重点项目,挖掘打造“小而美”的戏剧之家、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不断丰富“戏曲 + 旅游”“演艺 + 旅游”“展览 + 旅游”等业态。

三、廊坊市叫响““戏旅品牌””的意见建议

(一)政策扶持与激励

戏剧作品从创作到成型耗时耗力且周期长,需要大量资金扶持,对比全国戏剧市场发展较好的城市,廊坊市在艺术创作、演出补贴、教育培训、税收优惠、政策激励等方面均缺少财政资金支持,同时还面临人才短缺问题,现有演员年龄结构老化、从事戏曲演出的年轻演员严重不足、职工工资待遇偏低,后备力量形成断崖式下降。

廊坊市应从政策扶持、教育培训、人才引进等方面多点发力,切实解决戏剧人才短缺问题。可出台相关政策,对戏剧人才给予扶持和激励。例如,设立戏剧人才专项基金,用于资助戏剧人才的培训、创作和演出等活动;提供税收减免、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戏剧人才;加强戏剧教育,从源头上培养戏剧人才。在廊坊市各级学校中增设戏剧课程,或者与高校合作开设戏剧专业,注重人才选拔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发现并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戏剧人才。同时,可以举办戏剧培训班、工作坊等活动,提升现有戏剧从业者的技能水平;积极引进域内外优秀戏剧人才,为其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与国内外知名的戏剧团体、院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戏剧人才,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二)创新戏剧服务功能

针对当前戏剧市场经营惨淡的现状,廊坊市应在普及戏剧教育的同时,推出多样性、个性化戏剧服务功能,满足群众戏剧文化创新需求。例如举办戏剧工作坊、讲座、剧本朗读会等活动,让公众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了解戏剧。结合时代脉搏和观众喜好,策划多样化的戏剧剧目,包括经典剧目和现代剧目,引入实验戏剧、互动戏剧等新形式,吸引年轻观众群体。利用社交媒体、新媒体等平台进行观众调研,了解观众需求,调整演出内容和形式,开辟戏剧观赏点单自助模式。

增强“戏旅品牌”建设的可持续性

廊坊市打造“戏旅品牌”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阵风而过。要有持续发力的后劲,为了保障品牌实施的可持续性,廊坊市应进一步突出文化内涵与特色,深挖本地优质戏剧、曲艺资源,融合京畿文化、运河文化、长城文化中的戏剧元素,深化本地文化内涵。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戏剧演出形式与内容,如利用VR、AR 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戏剧体验场景,提升游客的观剧体验。同时,注重戏剧剧目的创新,推出反映时代精神、符合现代审美的戏剧作品。延伸戏剧旅游产业链,拓宽戏旅服务内容和品质,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和消费链条。真正使戏剧 + 旅游成为廊坊文旅融合的响亮品牌,提升廊坊“戏旅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参考文献:

[1] 河北廊坊拓展融合维度打造戏旅品牌 [N]. 光明日报 ,2024-12-20(008).DOI:10.28273/n.cnki.ngmrb.2024.007740.

[2] 张文静 , 吴维东 . 文旅融合促消费业态创新聚活力 [N]. 楚雄日报 ( 汉 ),2025-08-22(001).

[3] 陈雯 . 小戏小剧创作现状与“ 破题” 路径 [J/OL]. 金钥匙( 汉 文、 蒙 古 文 ),1-6[2025-08-25].https://link.cnki.net/urlid/15.1381.I.20250821.1137.002.

(本文为2025 年度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成果,项目编号:2025074,课题组成员:李荣、兰宏伟、张秦、徐丹。)

作者简介:李荣,1980 年 1 月生,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学历:本科,单位:,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