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故案例看安全工程评价在预防机制构建中的作用
罗昌祥
重庆新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引言
目前随着化工行业技术和新产品、新材料的层出不穷,很多化工企业面临着扩大产能、改变产品、改变生产工艺的迫切需求,以便适应新的市场和技术。另外,对于一个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运的企业来说,来自安全和环保的越来越严格要求,也倒逼企业进行各种安全环保设施的新建和改造,企业需要配套对系统内其他生产装置和设施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无论是哪一种建设项目,对于企业现有的装置和设施来说,都属于变更的范畴。在变更实施的过程中,企业会进行各种各样的特殊作业,包括动火作业、高处作业和吊装作业等等,安全风险高。
1 安全风险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安全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其他严重后果的不确定性因素。它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尤为明显。安全风险的产生源于施工过程的复杂性与多变性,涉及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科学地定义和分类安全风险,是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的前提。按照风险的性质,公路桥梁施工的安全风险可以分为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直接风险指直接对施工人员或设备造成伤害的因素,例如机械设备故障、高空坠落和模板支撑失稳等;间接风险则是因管理缺陷或外部环境变化间接引发的安全问题,如施工计划失误、气候异常和材料供应不足。根据风险的来源,可进一步将安全风险分为人为因素风险、技术风险、环境风险和管理风险。人为因素风险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责任意识不足等;技术风险涉及施工技术的缺陷或应用不当;环境风险则涵盖地质条件变化、气候影响等不可控因素;管理风险则与项目组织不力、监督不到位等密切相关。这些风险分类既相互独立又彼此交织,在实际施工中常常以复合形式出现,对施工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因此,明确安全风险的概念及分类,为公路桥梁施工中的风险识别与防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2 从事故案例看安全工程评价在预防机制构建中的作用
2.1 内部环境建设
(1)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建筑企业要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划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例如,可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类风险;设立工程管理部门,负责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设立财务管理部门,负责资金计划、成本控制等。同时,要建立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2)企业文化与风险意识。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预防机制的软实力。建筑企业需着力营造诚信、合规、创新的文化氛围,提高全员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定期开展风险管理培训、案例分享等活动,使员工充分认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自觉参与到风险防控工作中来。同时,要将风险管理绩效纳入考核体系,调动员工参与风险管理的积极性。
2.2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在上述化工厂爆炸事故案例中,如果在项目建设前期进行全面的安全预评价,运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等方法,对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物料、反应条件、设备设施等进行细致分析,就能够提前识别出生产工艺落后、设备老化可能带来的危险,如反应失控、物料泄漏等。通过安全现状评价,定期对化工厂的设备运行状况、安全防护装置有效性等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压力监测与控制系统失灵、可燃气体泄漏报警装置故障等问题,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从而避免事故发生。在建筑施工坍塌事故中,安全预评价可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施工工艺等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出地基承载力不足、施工工艺复杂可能导致的坍塌风险。在施工过程中,利用安全检查表法对脚手架搭建、施工设备使用等进行定期检查,依据检查表中的标准规范,及时发现脚手架杆件间距过大、连墙件设置不足等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坍塌事故。对于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通过安全工程评价中的瓦斯含量测定、通风系统分析等手段,能够准确识别出通风系统不完善、瓦斯监测设备缺失等危险有害因素。在日常生产中,借助安全现状评价,定期对通风系统运行情况、瓦斯监测设备状态以及电气设备防爆性能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降低瓦斯爆炸风险。
2.3 双重预防机制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
① 应构建数字化施工安全管理平台,将公路桥梁施工的各环节数据统一整合,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对风险与隐患的动态管控。例如,在桥梁基础施工中,利用 BIM 技术可以模拟基坑开挖过程,提前预判可能的风险点并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更新监控数据。 ② 推动智能化监测系统的应用,通过安装传感器、监测设备和无线数据传输装置,对桥梁施工中的关键部位如支架结构、基坑边坡和桥面施工区域进行实时监测。智能化设备可对位移、荷载、振动等参数进行精准测量,当监测数据超出安全阈值时,系统将自动报警并通知相关负责人及时处置,从而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在某高速公路大桥施工项目中,项目团队引入了一套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监测系统。首先,该系统通过在关键施工节点(如高墩施工区域、吊装作业点)安装传感器,实时采集应力、温度和振动等安全数据。其次,这些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中央控制平台,利用大数据算法分析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在一次施工吊装过程中,系统检测到某吊索的拉力值超出安全阈值,立即向施工人员发出警报,避免了可能的安全事故。再次,平台还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识别长期存在的隐患趋势,如高频超载区域,从而为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最后,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了施工安全的动态监控与预警,使得双重预防机制能够精准高效地运行。
2.4 加强安全评价与实际安全管理的融合
安全工程评价不应仅仅停留在出具评价报告阶段,而应与企业实际安全管理紧密融合。从事故案例可以看出,部分企业虽然进行了安全评价,但未能将评价结果有效应用于安全管理实践,导致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消除。企业应建立安全评价结果跟踪应用机制,将安全评价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纳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安全评价机构应定期回访企业,了解评价结果应用情况,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安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安全评价与安全管理的良性互动,切实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结语
企业应当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作为本单位安全事故预防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视、周密组织、认真落实、上下同心、形成合力,不断改进和完善双重预防机制体制,从而防范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发生,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在事故预防机制中的作用,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景语 . 城市立体有轨交通拼宽桥梁施工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J]. 公路与汽运 ,2024(1):141-145,151.
[2] 王聪 . 京哈高速绥中 ( 冀辽界 ) 至盘锦段改扩建工程中桥梁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防控 [J]. 北方交通 ,2022(7):14-17,21.
[3] 王磊 , 郭震山 , 杨国俊 . 黄土山区冲沟地形桥梁下部结构安全风险评价 [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22(1):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