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职业中专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唐爱萍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甘肃民勤733399
引言
数学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学科,其应用能力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职业发展。当前职业中专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理论性过强与实践性不足的问题,学生往往难以将数学知识与专业技能有机结合,导致数学学习缺乏动力与方向,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需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体系。有效的教学策略应当充分考虑职业中专学生的认知特点与专业需求,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其数学应用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基于专业情境的数学应用教学策略
将数学教学置于专业情境之中,能够有效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增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一)专业案例导入的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专业案例导入的数学概念教学策略通过真实的行业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使数学学习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教师应当选择与学生专业领域密切相关的实际案例作为教学载体,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与掌握数学知识,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职业中专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1]。这种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与专业技能之间的关联,提高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针对性。
(二)工作场景模拟的数学技能训练策略
工作场景模拟的数学技能训练策略通过构建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场景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工作场景,创设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多元化教学模式需要从教学主体与学生思考意识及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2]。学生能够通过场景模拟训练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在职业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数学学习的目的性与实效性,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职业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任务驱动的数学知识建构策略
职业任务驱动的数学知识建构策略以具体的职业任务为驱动力,引导学生在完成职业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体系。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与职业发展需求,设计具有挑战性与实践性的职业任务,让学生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职业中专数学教学需要采用各种方法来达到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3]。这种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将数学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使学生在完成职业任务的同时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形成系统性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基于实践操作的数学应用教学策略
理论学习需要通过实践操作得到验证与深化,实践操作为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载体。
(一)动手实验融入数学原理学习的教学策略
动手实验融入数学原理学习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操作体验,增强学生对数学原理的感性认识。教师通过设计与专业相关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数学规律验证数学结论,机械专业学生可通过测量齿轮传动比来理解函数关系,建筑专业学生可通过制作模型来掌握几何计算方法。实验操作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数学原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技能竞赛促进数学应用能力的教学策略
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数学应用能力的平台,通过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竞争意识。教师应当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各类数学应用竞赛活动,设置贴近职业实际的竞赛题目,让学生在竞赛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竞赛活动能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同时通过竞赛结果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明确努力方向,这种教学策略有效地将数学学习与技能提升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三)校企协同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
校企协同开展数学实践活动通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为学生提供authentic 的数学应用环境。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设计实践活动方案,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产问题,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确保实践活动的专业性与实用性。这种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还能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增强职业适应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实现教育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三、基于能力递进的数学应用教学策略
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构建科学合理的能力提升路径。
(一)分层分类的个性化数学教学策略
分层分类的个性化数学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与专业特点,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与类别进行针对性教学,教师通过入学测试与专业分析,准确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与专业需求,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注重基本概念的巩固与基础技能的训练,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应用问题与拓展内容。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数学应用模块,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的层次上获得发展,实现个性化学习需求与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二)螺旋式上升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螺旋式上升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策略遵循认知发展的渐进性原则,通过重复深化的方式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教师将数学知识点按照由浅入深及由简到繁的顺序进行螺旋式安排,让学生在不同阶段反复接触相同的数学概念,但每次接触都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深化与拓展,这种教学策略允许学生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数学应用的复杂程度与综合性,形成稳固的知识结构。通过螺旋式的能力培养过程,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数学应用能力体系,为解决复杂的职业问题奠定基础。
(三)跨学科融合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升策略
跨学科融合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升策略通过整合数学与专业课程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作共同设计跨学科的教学项目,让学生在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过程中同时运用数学知识与专业技能,这种教学策略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形成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学生通过参与跨学科项目,不仅能够提升数学应用能力,还能增强专业综合素养,培养创新思维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适应现代职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做好充分准备。
结语
职业中专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专业情境导向与实践操作融入与能力递进培养等教学策略的协同实施。专业情境为数学学习提供真实应用背景,实践操作为理论转化搭建桥梁,能力递进设计确保学习过程的科学性。这些策略相互融合构建了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体系,为培养适应现代职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靳玉柱 . 浅谈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职业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中学课程辅导 ( 教师教育 ), 2021, (03): 67.
[2] 杨贝贝 .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职业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J].新智慧 , 2025, (01): 7- 9.
[3] 颜张磊 . 职业中专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 (17):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