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与推理能力培养研究

作者

丁雅琼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初级中学 江苏省常州市 213179

摘要:初中数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中,问题解决与推理能力的培养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培养不仅关乎学生数学学习的成效,更对其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与推理能力培养展开研究,以期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问题解决;推理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育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问题解决能力和推理能力等高级思维技能。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与推理能力,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问题解决与推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数学不仅仅是记忆公式和定理,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后的概念和原理。当学生面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他们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推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种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还能够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数学方法,进一步拓展数学应用的领域。因此,问题解决和推理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深入和广泛。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它包括逻辑思维、归纳分类、类比推理等多种思维形式。在问题解决和推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思维活动,这些活动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判断;在归纳分类时,他们需要观察和分析数学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在类比推理时,他们需要找到不同数学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和联系。这些思维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问题解决与推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解决教学问题至关重要。为此,初中数学老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案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可以使用游戏、实例、趣味问题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并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应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和优势,鼓励学生相互尊重和合作,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提供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发展区内有所收获。在引导学生思考时,边思考边提问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为学生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并进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数学老师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和互助,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并设计小组活动、合作解题等任务,让学生相互支持和共同成长。

(二)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提出质疑

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正处于从基础的数学知识向高等数学知识的过渡阶段,这也使得初中数学知识中会有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只有当数学老师帮助学生理解了这些知识点,才能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实现对知识的充分掌握。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对于自身存在的疑问进行归纳,而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疑问进行思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数学老师能够很好地了解教学中哪些知识点容易掌握,哪些知识点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在初中数学“不等式”的知识点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内容,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引导式教学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学生边预习边思考就会有很多疑问。如不等式在成立的情况下,如果对不等式两边同时增加或者减少相同的数时,那么该不等式是否依旧成立?如果是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时,不等式是否依旧成立?当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进行课堂学习时,能够在数学老师讲解不等式知识点时实现对相关知识以及相关内容的结合,从而使学生明白: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值时,其和有最小值,而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值时,其积有最大值。

(三)利用案例助力学生掌握逻辑推理技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逻辑推理不仅要求学生能够遵循一定的逻辑道理进行推导,而且还需要他们将这些逻辑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开展案例分析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数学知识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应用的。这种实际应用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情境相结合,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概念。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与勾股定理相关的案例,如建筑设计、工程测量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价值。案例分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当学生面对一个真实的案例时,他们会被问题本身所吸引,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不自觉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从而提升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勾股定理》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直角三角形边长计算的案例。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具体的直角三角形,并给出其中两边的长度,要求学生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第三边的长度。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回顾勾股定理的定义和公式,并运用逻辑推理来验证答案的正确性。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还能够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问题解决与推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提出质疑;利用案例助力学生掌握逻辑推理技巧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庆元.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93.

[2]孙花.初中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