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规模化羊场常见寄生虫病流行特征与综合防控策略分析

作者

杨峻

遂宁市安居区农业农村局 629000

引言

随着我国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规模化养羊业凭借其高效的生产模式和稳定的经济效益,在畜牧养殖领域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然而,寄生虫病的广泛流行已成为制约规模化羊场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因寄生虫病导致的养羊业经济损失每年高达数十亿美元,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羊场的寄生虫感染率长期居高不下,不仅严重影响羊只的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降低养殖效益,还对畜产品安全和公共卫生构成潜在威胁,部分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更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规模化羊场常见寄生虫病研究

一、规模化羊场常见寄生虫病种类与危害

1.1 寄生虫病分类

生产规模较大、种类繁多的羊场常见的寄生虫病有 5 种类型。肝片吸虫病属于吸虫类,其虫体发育为虫卵 - 毛蚴 - 胞蚴 - 雷蚴 - 尾蚴 - 毛蚴 -囊蚴 - 尾蚴 - 囊蚴 - 尾蚴,即成虫生活于羊肝脏的胆管内,呈扁片叶状,靠口吸盘和腹吸盘吸附在管壁上,虫卵随胆汁排入肠道,胆管下段分泌的碱性胆汁可使肠壁松软,虫卵在该处孵化出毛蚴,毛蚴需要借助于淡水螺进行发育。莫尼茨绦虫属于绦虫类,虫体的外形呈扁平形分节,虫体的头节上具有一对可分泌粘蛋白的唇乳突,以及4 枚领钩、1 对背钩和1 对腹钩,在羊小肠内寄生,虫卵在羊小肠中被排出后被地螨所吞食,在此期间虫卵变成似囊尾蚴,羊在饮食过程中吃进带有地螨的牧草,则会感染绦虫。羊体内线虫主要有两类,分别为胃肠道线虫和肺线虫,如捻转血矛线虫,雄虫为螺旋状,雌虫为红白相间的丝状,寄生于羊的真胃内,虫卵经过外界后变为感染性幼虫。

1.2 对羊只的危害

寄生虫危害严重,羊只受到感染,生长发育过程中,寄生虫夺取营养引起羊体消瘦贫血,肝片吸虫造成肝脏损害营养代谢障碍,生长缓慢;胃肠道线虫吸血,引发胃肠消化障碍,羔羊感染后发育不良;繁殖机能受到影响明显,母羊感染弓形虫等引起流产、产羔率降低,部分线虫感染后会引起生殖系统炎症,影响发情受孕。

1.3 对养殖效益与公共卫生的影响

寄生虫感染造成规模羊场一定的经济损失。感染的羊发病死亡或因生长缓慢而延迟出栏、治愈成本上升;肉羊感染后畜产品因质量下降,肌肉品质下降、皮毛质量下降,易造成产品销量不好。造成人类健康影响方面,部分寄生虫是人兽共患病原体,如弓形虫寄生人体可感染孕妇致胎儿畸形,隐孢子虫寄生于人体水源可使人类出现腹泻。

二、规模化羊场常见寄生虫病流行特征分析

2.1 地域分布特征

寄生虫病分布地域差异大。草地牧区水丰草茂,肝片吸虫病和绦虫病高发,与淡水螺和地螨多寄生在该地区密不可分;高原高寒牧区气温较低,羊圈养猪现象严重,胃肠道线虫病感染不常见,但肺线虫高发,与羊群密切接触和养殖卫生状况较差有关。农区羊圈养殖较多,羊群容易混感球虫病、疥螨病,粪便暴露机会增加,有利于寄生虫感染。

2.2 季节动态变化

流行节律上与季节密切相关。春季万物复苏,虫卵、幼虫生长,羊受冬季节饿病薄、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感胃肠道线虫,蛰伏的蜱虫等体外寄生虫开始活跃。夏天气温偏高、湿度偏大,球虫、疥螨等繁殖速度快,球虫病疫情发生可能性增加,蚊虫活跃易传播血液寄生虫。秋季虫体较多,绦虫病疫情易多发,羊啃食时易吞食地螨内含有似囊尾蚴虫体,昼夜温差较大,羊抵抗力不稳定易感染。冬季寄生虫的活动不活跃,羊群圈养集中,空气不流通,体外寄生虫易传染,部分虫卵、虫体在幼虫阶段,对来年感染的流行造成隐患。

2.3 宿主特异性与传播途径

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羊群对寄生虫的易感性不同。绵羊对肝片吸虫、胃肠道线虫的易感性比山羊强,细毛羊由于羊毛浓密易感体外寄生虫。年龄大小不同,羔羊因为发育不全对球虫、胃肠道线虫抵抗力低,病情严重;而成年羊易感性低,但一些寄生虫可在其体内长期带毒传染他人。寄生虫的传染途径很多,如直接传染,如羊群互相舔咬、接触,体外寄生虫由一个传染到另一个,羊采食了被其他寄生虫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染胃肠道线虫。间接传染,需要通过中间宿主或媒介,例如肝片吸虫寄生于淡水螺,蜱虫携带巴贝斯虫,蚊虫可以传播血液寄生虫。还有人员、车辆、工具等也可

以作为机械携带将病原体传给羊群。

2.4 影响流行的关键因素

温度与湿度。对虫卵以及幼虫的生长发育和产卵速度都有很大影响。如适宜温度和湿度下球虫卵囊发育较快。土壤类型。草块在砂壤土中孵化较快而粘土会减少孵化数量。饲养条件。主要指饲养环境卫生条件,如羊舍过于拥挤或通风不良,粪便处理不彻底,羊群中营养缺乏,饲料种类单一,降低了抵抗力和饲养管理质量等,致使羊的感染几率增大。羊个体因素。包括品种特异性、年龄和免疫。通过进行合理的分群饲养和免疫接种能够减少其感染率。

三、规模化羊场常见寄生虫病综合防控策略

3.1 加强饲养管理

科学饲喂。注重营养调控,根据羊群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及性别、健康状况进行科学合理全价饲喂,注重补充富含维生素 A、D、E、微量元素硒的全价饲料。放牧饮水。及时供应充足干净的饮水,防止饮池塘、沟渠水,并定期检验水质。羊舍管理。注意做好干、通风工作,经常清除脏、乱、差现象,定期消毒,使用戊二醛、过氧乙酸等消毒药物,合理控制密度,减少接触性感染的可能性。

3.2 实施有效的驱虫措施

驱虫计划要根据当地的流行特点决定,肝片吸虫可春秋两季各驱虫 1次,胃肠道线虫在放牧前后驱虫 1 次,球虫病发病较多的地区羔羊断奶后连续驱虫。用药选择应坚持安全、高效和广谱的原则,如阿苯达唑、伊维菌素,严格按照说明控制用量,以避免药物产生耐药性。做好驱虫后的粪便处理工作,将其收集起来进行堆积发酵杀虫卵、幼虫,减少再次感染的机会。

3.3 控制传播途径

控制中间宿主、媒介等,通过经常清除羊场周围的杂草积水,降低淡水螺、蚊的密度;对蜱活跃季节喷洒灭蜱药。制定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禁止非场内人员及车辆出入、购进羊隔离饲养;排泄物进行粪便发酵、制沼等无公害化处理,禁止直接泼撒到牧场牧草。

3.4 提高养殖人员防控意识与技术水平

加强培训,聘请技术人员开展寄生虫病防控知识培训,包括诊断、治疗与防控,运用示范、现场讲解与实际分析等形式培训养殖人员,建立沟通交流平台、学习先进经验交流先进技术。将寄生虫病防控纳入岗位考核,调动积极性,促进寄生虫病防控的开展。

3.5 构建疫病监测与预警体系

监测点在羊场内部选定,每月抽查部分羊进行粪检、血检、体检。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将检测信息上报录入,进行流行趋势的预测,若出现感染变异或新的虫种,及时预报并进行计划性控制,积极联合防疫机构进行防控计划,提高防控效率和效果。

结语

规模化羊场寄生虫病防控需综合考量病种类别、流行特征与养殖实际。通过明确危害、掌握规律,落实饲养管理优化、科学驱虫、传播控制、人员培训和监测预警等策略,可有效降低发病风险。未来应持续探索绿色高效防控技术,推动养羊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建 , 李广东 . 唐县肉羊场常见寄生虫病及驱虫注意事项 [J]. 今日畜牧兽医 ,2022,38(05):111-113.

[2] 李烨 , 金振华 , 王丽坤 , 等 .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防疫技术 [J]. 现代畜牧科技 ,2025,(04):94-96.

[3] 栾 丽 娟 . 羊 常 见 寄 生 虫 病 的 防 治 技 术 [J]. 农 民 致 富 之友 ,2018,(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