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风文化与冰雪文化结合视角下的非遗保护

作者

于琰 李成芬 李成芬 周凤 黄红 杨婷

2024 哈尔滨剑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校级项目 项目编号:X202413303074

摘要

本文以“国风上林春,携非遗而扬”项目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国风文化与冰雪文化结合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模式。本文总结了国风文化与冰雪文化结合研究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国风文化;冰雪文化;结合研究视角;创新性保护模式

引言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中国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记忆,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的提高,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在经济发展快速的现代社会,非遗文化仍面临着传承困境和新的挑战。

本文旨在总结项目的国风文化与冰雪文化结合研究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国风文化与冰雪文化的兴起

近年来,“中国风”“新国潮”正成为我国文化领域两个持续升温的名词,“中国热”也正在世界范围内以锐不可当的势头崛起,成为引领国际流行趋势的新“风向标”。作为新兴的文化现象,“国潮国风热”所涉及的圈层领域、涵盖的受众群体、未来的发展趋势都呈现出新的特征。而冰雪文化更是每年冬季必霸榜的高频名词,冰雪文化是人类在寒冷环境中的文化创造,涵盖艺术、运动、旅游等多个领域。其兴起可追溯至古代,近代以来随着冬季运动的普及和冰雪旅游的发展,冰雪文化逐渐繁荣,并在当代成为全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2025哈尔滨市所举办的亚冬会更是再度带火“冰雪文化”。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

‌独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特定民族、国家或地域内人民的独特创造力,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它们间接体现出来的思想、情感、意识、价值观也都有其独特性,是难以被模仿和再生的。

‌活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文化,其文化内涵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这种“活态”性在口头传说、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以及传统工艺技能等遗产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传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被人类以集体、群体或个体方式一代接一代享用、继承或发展的性质。传承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基础特征,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与发扬。

‌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一定的地域产生的,与环境息息相关。不同地域的人文环境、价值观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是各种表现形式的综合,具有认识、欣赏、历史、娱乐、消遣、教育、科学等多种作用。

‌可接受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被共同体、团体和个人所接受,是其存在的基础,也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基础。

‌功利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与其功利性密切相关,功利性能否实现关系到其生存和发展。

‌非孤立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周围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不是孤立存在的。

三、融合模式下的非遗

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融合的创新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例如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融合进度滞后于改革开放的进程,新常态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融合面临“多元赋能”,融入群众生活消费成为一个新的传承方式。

而与国风文化、冰雪文化相结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融合中存在着不重视市场化融合路径、不重视非遗融合中的“文化消费”、不重视拥抱互联网经济等误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具备产业属性,拥有自我盈利能力,从而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

国风文化兴起的背后离不开国人民族文化自信的回归、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大国“软实力”的彰显与对传统文化“双创”历史使命的传承。而与国风文化相结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要承担“双创”历史使命,这也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从而逐步拥有自我创新能力。

在与国风文化、冰雪文化结合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生成的多元性、产业性、创新性,是其传承、发扬与保护的重要动力源,是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结论

项目的研究表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与时俱进,结合现代科技和市场需求。通过与国风文化、冰雪文化等跨界合作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非遗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使其逐渐具备产业属性,实现自我盈利,自我更新,加强其自我保护能力。未来,应继续探索非遗文化与其他文化、产业融合路径,培养更多年轻传承人,推动非遗文化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同时,政府、企业和公众应共同努力,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崔燕. 国潮风里的文化密码[N]. 青岛日报, 2024-02-26(006). DOI:10.28617/n.cnki.nqdrb.2024.000334.

[2]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推动东北地区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实施方案》[J].新型城镇化,2025,No.102(01):18-20.

[3] 陈宇华.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融合[J]. 艺术评鉴, 2022, No.651(04):181-184.

[4]修明圆.“国潮国风热”:新时代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创新表达与实践探索[J].福州党校学报,2024,No.209(04):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