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定向钻进技术在矿井探放水孔施工中的应用

作者

雷洪宇

大连伟业爆破工程有限公司

引言

矿井水害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尤其在深部、高含水层、断裂构造发育区域,突水、透水事件频发,易引发重大人员伤亡和设备损毁事故。为及时掌握含水层分布、识别突水隐患、疏导高压积水,探放水孔施工成为矿井水害防控的重要手段。传统钻进方式存在轨迹不可控、偏离目标层位、成孔质量差、无法穿越复杂地层等问题,导致施工盲目性强、效果不确定性高、治理成本上升。定向钻进技术作为一种融合现代传感、导向与实时反馈控制系统的先进施工技术,具备较高的施工可控性与适应性,已在油气勘探、城市地铁、市政工程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在矿井环境中引入定向钻进技术,不仅能够精准控制探孔轨迹,实现对目标含水层或突水通道的有效识别和引导放水,还能提升钻孔的施工效率和整体安全水平。本文基于定向钻进的工程适应性与技术优势,系统探讨其在矿井探放水孔中的应用策略及实际效果,旨在为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一、定向钻进技术原理与探放水孔施工的适配性分析

定向钻进技术是在钻进过程中实时控制钻头方向、深度和轨迹,使钻孔按照预设路径准确穿越目标地层或达到特定位置。该技术主要由导向系统、钻头控制系统、测量系统和轨迹调控系统等组成,具有轨迹可预测、路径可调节、实时反馈调整等特性。在矿井探放水孔施工中,常需要针对突水风险高的含水构造或断层带实施精准穿越钻探,传统直孔施工难以对复杂构造进行有效覆盖。而定向钻进可根据地质模型设定曲线、斜直交替等路径,保证钻头稳定进入目标区域,减少钻孔偏移带来的无效作业。其使用的随钻测量(MWD)与地面无线遥测系统能在高应力、复杂围岩条件下稳定传输数据,实现钻进状态与地质变化的实时感知。此外,该技术可搭载水文地质参数采集设备与成像工具,在钻进过程中同步获取岩层结构、水压、水量等信息,为动态决策与施工优化提供依据。因而,定向钻进技术不仅提高了矿井探放水孔的命中率与作业精度,也为施工过程中突发水体穿透、设备受困等风险提供更高的可控性与安全保障。

二、定向钻进技术在探放水施工中的关键实施环节

矿井探放水孔定向钻进施工一般包括前期地质信息获取与路径设计、钻具选择与导向系统部署、钻进过程控制与参数实时调整、成孔检测与后期放水管布置等环节。在前期准备阶段,需结合矿区地质勘探资料和水文地质模型,分析目标含水层的埋深、厚度、水压等参数,利用三维地质建模系统设计钻孔路径,确保避开障碍构造和高风险地带。钻具选择方面,应依据围岩强度与层间硬度变化选择可适应变形能力强、具备侧钻调向能力的 PDC 钻头或定向锥头,并配套随钻导向仪及轨迹记录模块,确保轨迹修正能力与数据稳定性。在钻进过程中,施工人员需结合孔深变化、钻压与扭矩参数、导向仪姿态变化数据,动态调整钻具姿态与旋转速率,确保钻头沿设定轨迹稳定前进。若遇异常情况如岩层变异、钻孔壁坍塌或孔隙突水,应迅速利用导向系统进行微调并反馈至地面处理端进行动态优化。成孔后,需对孔道进行贯通性检测与壁面稳定性评估,依据探孔功能布设钢制或高分子放水管线,并实施试压与通水实验,确保孔道功能完整、放水效率达标、运行安全可控。

三、定向钻进技术优势与矿井施工成效分析

在实际矿井探放水工程中,定向钻进技术展现出传统方法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首先,在穿越薄层、断层或倾斜构造等目标层位时,定向钻进可精确调整入射角度和轨迹,极大提升了目标命中率,减少了重复施工或无效钻探的资源浪费。相比传统直孔施工,其可将中靶率由不足50% 提升至 90% 以上。其次,定向钻进大幅提高了施工安全水平。在传统探水孔钻进过程中,由于孔道不可控,一旦误穿高压含水层易导致突水突泥事故,而定向钻进可逐步接近目标水体,并通过实时数据监测调整路径与施工节奏,降低了突水突压的发生概率。此外,该技术还具有作业效率高、施工周期短、对作业面扰动小等优势。特别是在多孔协同探放布置中,可通过集中发射点多路径分支钻进方式,在有限作业空间实现对多个水体目标的同步控制,大幅提升治理效率。实际工程案例表明,采用定向钻进技术施工的探放水孔,放水能力平均提升约 30% ,突水事件发生率降低 60% 以上,综合成本控制效果显著。

四、技术推广中的制约因素与优化方向

尽管定向钻进技术在矿井探放水施工中展现出良好适应性与应用前景,但在推广过程中仍面临若干制约因素。首先是技术成本与设备门槛较高。定向钻具、导向系统及随钻测量设备普遍价格昂贵,维护成本较高,对资金投入有限的小型矿井推广存在难度。其次,技术人员培训体系尚不健全。定向钻进对操作人员专业素养要求较高,涉及复杂设备调试、数据分析与轨迹控制,当前矿区技术人才储备与培训体系尚难以匹配施工需求。此外,地质资料精度直接影响钻进路径设计与施工成效,若前期水文地质信息不全或存在偏差,将显著增加施工偏移与失败风险。因此,未来技术推广应注重与数字地质建模、BIM 等平台的深度融合,提升路径设计科学性与作业前预测精度。同时,鼓励设备模块化与国产化发展,降低技术成本;推动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展专业人才培训,提升技术普及水平;加强施工全过程的标准化与信息化管理,保障工程质量与运行安全。

五、结论

定向钻进技术在矿井探放水孔施工中的应用,标志着煤矿水害防治技术从经验性走向数据驱动、从静态施工走向动态调控的新阶段。该技术通过高精度的轨迹控制、实时的数据反馈机制和强大的适应性,解决了传统钻探方法在复杂地质环境下命中率低、施工周期长和安全隐患大的问题,显著提升了探放水作业的精准性与安全性。实践证明,定向钻进技术不仅在提高目标识别能力、减少施工风险方面具有突出表现,也在提升矿井综合治理能力、延长安全开采周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动其更广泛应用,未来应加强技术装备的研发与国产替代能力,完善标准体系与施工流程,同时构建专业化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定向钻进技术与地质建模、智能监测等信息化技术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矿井水害防控现代化水平。通过科技赋能与管理优化双轮驱动,定向钻进技术有望在更广泛的矿井治理工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助力煤炭工业高质量与本质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建宇 . 定向钻进技术在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中的实践研究 [J]. 西部探矿工程 ,2024,36(01):38-40.

[2] 张卓 . 定向钻进工艺技术在煤矿探查中的应用——以柴里煤矿13321 工作面地质勘查为例 [J]. 华北自然资源 ,2023,(03):78-80.

[3] 任鹏飞 . 顺煤层长钻孔枝状钻孔群定向钻进技术研究及应用 [D].西安科技大学 ,2022.DOI:10.27397/d.cnki.gxaku.2022.000584.

[4] 叶强波 . 定向钻进技术在煤层走向探测钻孔施工中的应用 [J]. 煤矿机械 ,2021,42(08):169-171.DOI:10.13436/j.mkjx.202108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