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程测量技术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创新

作者

黄先全

四川敏锐测绘有限责任公司 618100

一、引言

现代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领域和环节。从城市的整体规划布局,到具体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再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都离不开精确的测量数据作为依据。工程测量技术通过获取地理空间信息,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城市建设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工程测量技术不断创新,为城市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二、工程测量技术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2.1 城市规划阶段的应用

在城市规划阶段,需要全面了解城市的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交通状况等信息,以便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工程测量技术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测量技术如全站仪测量,通过测量控制点之间的角度和距离,能够精确获取地形特征点的坐标,从而绘制出详细的地形图。这种方法在地形较为复杂、通视条件较好的区域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例如,在城市新区的规划中,利用全站仪对区域内的地形进行测量,为规划道路、绿地、建筑物等的布局提供了准确的地形数据。

而卫星定位技术(如 GPS)则具有全天候、全球性、高精度等优点,能够快速获取大面积区域的坐标信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通过 GPS 测量可以快速确定城市边界、主要交通干线的走向等关键信息,大大提高了规划工作的效率。例如,在一些跨区域的城市发展规划中,利用 GPS 技术能够迅速完成大范围的测量任务,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2 城市建设施工阶段的应用

2.2.1 建筑物施工测量

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工程测量技术用于确保建筑物的位置、垂直度、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全站仪和 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是常用的测量仪器。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利用全站仪进行垂直度测量,通过测量建筑物轴线与铅垂线的偏差,及时调整施工偏差,保证建筑物的垂直度精度。同时,使用 RTK 技术进行楼层标高的测量,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每层楼的施工标高,提高施工效率。

2.2.2 地下管线测量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的 “生命线”,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等各类管线。准确掌握地下管线的位置、走向、埋深等信息对于城市建设和维护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地下管线测量方法有探地雷达法和磁偶极感应法。探地雷达利用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特性,能够探测到地下管线的位置和形状。在城市道路改造工程中,通过探地雷达对地下管线进行探测,提前了解管线分布情况,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管线造成破坏。磁偶极感应法则适用于金属管线的探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定位精度。

2.3 城市运营维护阶段的应用

2.3.1 建筑物变形监测

随着城市中高层建筑和大型基础设施的增多,建筑物的变形监测成为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对建筑物进行沉降、倾斜、位移等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建筑物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例如,利用水准仪和全站仪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监测,通过测量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变化,分析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在一些大型桥梁的运营维护中,采用光纤传感技术对桥梁结构的应力、变形进行实时监测,为桥梁的安全评估提供数据依据。

2.3.2 城市基础设施维护测量

对于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定期的维护测量能够及时发现设施的损坏情况,制定合理的维护方案。在道路维护中,利用激光平整度仪对路面平整度进行测量,评估路面的使用状况,为道路维修提供依据。在隧道维护中,通过测量隧道的净空尺寸、衬砌结构的变形等,判断隧道的结构安全状况,确保隧道的正常使用。

三、工程测量技术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创新发展

3.1 智能化测量技术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测量技术逐渐应用于工程测量领域。智能全站仪能够自动识别测量目标,实现自动照准、测量和数据处理,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和精度。例如,在一些大型建筑工地,智能全站仪可以根据预设的程序,自动对多个测量点进行测量,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同时,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通过对测量图像的分析,能够自动提取地形特征、建筑物轮廓等信息,实现测量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

3.2 自动化测量系统的应用

自动化测量系统能够实现测量过程的无人值守和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与处理。无人机测量系统就是一种典型的自动化测量设备。在城市地形测绘中,无人机可以按照预设的航线进行飞行,快速获取大面积区域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通过配套的软件对影像数据进行处理,能够生成高精度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地面模型(DTM)等产品。

3.3 多技术融合的创新应用

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呈现出多技术融合的发展趋势。例如,将卫星定位技术、惯性导航技术和激光扫描技术相结合,形成了移动测量系统。该系统可以安装在车辆、船舶等移动平台上,在移动过程中快速获取道路、河流等沿线的三维空间信息。在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中,利用移动测量系统能够快速获取道路现状的三维数据,为工程设计提供详细的基础资料。同时,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工程测量技术的融合,使得测量数据的管理、分析和应用更加便捷高效。通过将测量数据导入 GIS 系统,可以进行空间分析、可视化展示等操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四、案例分析

以广州市的城市建设为例,广州市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积极应用创新的工程测量技术。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带领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研发团队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智能化的低空遥感监测网。该监测网由无人机自动机场和移动道路测量车组成,并结合 AI 技术,实现了对城市的高效监测。

无人机自动机场通过自主起降、航飞、充电或换电,能够实现无人值守和长时间连续不间断作业。在海珠区的违建动态监测中,通过布设五个无人机自动机场,按每周覆盖全区一次的频率开展常态化、自动化、智能化监测,采集高精度、高频率、全要素的无人机影像数据,为及时发现违建行为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结论

工程测量技术在现代城市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传统测量技术到新型智能化、自动化测量技术的发展,以及多技术融合的创新应用,不断满足着城市建设日益增长的需求。通过提高测量精度、效率和数据处理能力,工程测量技术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建设施工的精准性以及运营维护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程测量技术将继续创新发展,为打造更加智能、绿色、宜居的城市环境做出更大贡献。城市建设者和测量工作者应积极关注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不断提升工程测量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 袁东胜 , 刘梦瑶 . 关于工程测量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探讨 [J].建筑·建材·装饰 ,2023(23):169-171.

[2] 李珍 . 在城市建设中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 [J]. 建筑·建材·装饰 ,2021(14):166-167.

[3] 陈叠 . 工程测量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 [J]. 科学与信息化 ,2017(17):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