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BIM 技术驱动下工程造价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体系优化路径

作者

何敏

上海安信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引言:BIM 技术在信息集成、三维可视化等方面表现有明显的优势。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传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而这些问题很容易影响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导致工程实际成本增加,从而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而在 BIM 技术驱动下,优化工程造价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则可很好的满足当前工程造价管理的需求,实现造价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更好的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一、BIM 技术在工程造价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重要价值

BIM 技术在工程造价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中表现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可为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通过BIM 技术的运用,可保证工程造价数据信息的精准性。以往在实施工程造价管理时,通常都是利用人工的方式计算工程量或者借助二维软件辅助进行计算,稍有疏忽可能就会造成漏算、错误计算、重算等,难以保证工程造价数据的准确性。而在 BIM 技术驱动下,可实现对工程量的自动计算,在三维模型内设定工程的各项属性与参数化定义,基于此进行计算,可极大的提高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与效率。并利用 BIM 技术进行数据的共享,当 BIM 模型内某一参数信息变化,工程造价、工程量等数据将随之自动更新,可防止因为数据信息缺乏一致性而致使工程造价计算差错。

BIM 技术的数据共享优势可为全过程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的便利。参与工程建设的专业方较多,主要包括造价方、设计方、施工方与监理方等,如果各参与方间缺乏数据信息的顺畅、及时传递与沟通,通常会严重影响工程造价管理。利用 BIM 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各参与方可利用该平台实时更新、获取工程信息,像工程造价信息、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施工进度等,提高数据信息的共享性[1]。在 BIM 技术支撑下,还可优化全过程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流程。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繁杂工作,如果各阶段的工程造价信息传递滞后,很可能会导致各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相脱节。而在 BIM 技术的支撑下,各个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连接更加紧密,实现了全过程一体化工程造价管理。另外,BIM 技术还可为工程造价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保证了决策的合理性、可行性与科学性。在进行工程决策时,可充分发挥 BIM 技术在模拟、可视化方面的优势,模拟展示不同的工程方案,并进行深度分析,决策者可通过直观的对比,了解不同方案在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以此保证工程决策足够的科学与合理。

二、传统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的沟通缺乏顺畅性

工程建设参与方较多,像业主方、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和造价咨询方等,在传统工程造价管理中,各参与方间往往都是利用邮件、电话、纸质文件等方式进行信息沟通,该信息沟通方式的弊端较多。例如,在发生工程设计变更时,设计方一般会利用纸质文件的方式通知业主方与施工方,业主方接收到变更通知后,再传递给监理方、造价咨询方,该过程不仅耗时较长,而且在传递中还易发生文件丢失、信息理解出现偏差等情况。施工方接收到变更文件后,一旦理解不够准确,将造成错误施工,重新施工势必会导致工程造价增加。除此之外,在传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中,还很难保障相关信息在各参与方之间的及时传递。对于不同的参与方来说,其工作时间与节奏往往有所不同,所以信息的传递易发生延迟 [2]。实际施工中,当施工方发现现场情况不符合设计图纸时,需及时和设计方进行沟通,协同解决这一问题。但设计方可能由于需要先处理其他事务,无法对施工方提出的问题做出及时回复,致使施工方不得暂时停止施工,这势必会影响施工进度,导致工程造价增加。

(二)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传统工程造价管理通常都是利用人工计算与定额计价的方式进行测算,该测算方式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且需要人工计算的内容较多,人为因素很容易对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像计算人员的疲劳度、工作态度和专业水平等,均容易致使计算错误。对于结构复杂的工程,工程量的计算往往覆盖较多的构件与节点,利用人工方式进行计算,很容易重算、漏算,而其除了可能会导致工程成本增加以外,还可能对施工进度造成不利影响。定额计价方式是根据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的统一定额标准明确工程造价,但是定额标准通常很难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变化而及时更新[3]。近些年,建筑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种新技术、新材料与新工艺如同雨后春笋随之不断涌现出来,市场价格变化较大,而定额标准的更新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致使在实际计算工程造价的过程中,定额计价中使用的价格和当前市场实际价格之间有一定偏差。除此之外,传统工程造价管理中,数据往往不具有时效性。在工程建设中,难以结合当前的工程进展、市场价格等精准的调整工程造价。当建筑材料市场价格发生大幅度波动时,施工方在进行采购时才发现,而工程造价中利用定额计价方式制定的材料预算价格,比当前市场实际价格低较多,而上涨部分的材料价格需由施工方自行承担,致使工程造价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三、BIM 技术驱动下优化工程造价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有效路径

(一)准确估算投资,提高工程决策科学性

工程项目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为前期阶段对工程投资的准确评估 [4]。通过 BIM 技术的运用建立工程模型,可精准且快速地收集同类工程的数据信息,其中包括工程土地成本、建筑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利用这些数据,根据即将建设工程的特点、需求等,像工程位置、现场环境、材料市场价格等,借助 BIM 模型精准的对工程投资做出估算。以往在进行工程投资估算时,通常都是利用经验指标与模糊参数进行估算,存在较大的估算误差。例如,在投资建设某大型商业综合体工程时,可运用 BIM 软件,结合工程功能需求,建立工程模型,以此自动计算工程投资,相对于以往采取的人工估算来说,不仅估算效率明显提高,同时估算准确度也得到了显著提高。BIM 技术还有着较强的信息关联功能,可直接与材料市场数据库相对接,实时掌握最新的材料市场价格信息,以此更加准确的估算工程投资。除此之外,还可利用BIM 技术比对多个投资方案,针对不同方案的成本、施工难度等进行全面分析,以此为工程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防止因为投资估算缺乏准确性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协同设计工程,减少签证变更

在BIM 技术驱动下优化工程造价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时,需重视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通过 BIM 技术的运用,实现协同设计,提高工程设计的可行性、科学性与合理性,以此减少后续实际施工中签证变更情况的出现,从而有效控制工程成本控制。以往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各个专业设计人员缺乏协作和沟通,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致使后续施工中频繁进行签证变更,工程造价增加。而在设计阶段,搭建 BIM 协同设计平台,可实时共享各个专业的设计信息,各专业设计人员可利用该平台进行协同设计 [5]。例如,在进行某商场项目工程设计时,机电专业设计人员借助BIM 协同设计平台,针对给排水管道的布设建立了相应的模型,发现卫生间区域的排水管道和工程结构梁相冲突。若采取以往各个专业设计人员各自为政的方式进行工程设计,该问题往往很难被事先发现,可能在施工时才会发现,而这时就需要进行签证变更,不仅会增加工程成本,还可能影响工程进度。而在 BIM 技术的支撑下,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便发现了问题,并对管道走向设计做出了调整,有效的保证了后续施工的顺利性,避免了因为设计方案存在施工冲突而不得不返工的情况,实现了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除此之外,BIM 技术还具有模拟功能,在减少签证变更方面表现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模拟,可直观的将工程各系统的安装空间、安装顺序展现出来,防止在实际施工中出现安装材料相互碰撞的情况,减少设计变更,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三)便捷施工,有效控制工程成本

在工程施工中应用BIM 技术,还可提高施工的便捷性。例如:在进行管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可借助 BIM 技术进行可视化工程交底,施工人员可便捷的完成管道的安装[6]。以往利用二维图纸进行交底,需要施工人员准确的把握复杂的管道安装要求,一旦存在理解偏差很可能会影响施工质量。利用 BIM 技术建立工程三维模型,以此进行可视化交底,运用动画、剖切等方式直观地展示管道的安装与连接等施工要点,防止因为错误安装、连接而造成返工,从而增加工程造价。并且通过BIM 技术的运用,还可缩短工程施工周期,间接的控制工程成本。将 BIM 模型与工程施工进度相关联在一起,建立集 3D 工程模型与施工进度时间、工程成本于一体的管理体系。例如,在进行风管安装施工时,可借助BIM 平台合理的制定每日安装进度,并确定人工成本与材料量。施工时,可借助现场扫描设备对施工中的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对比 BIM 模型,实时控制安装进度。一旦系统监测到风管实际安装进度滞后于 BIM 模型,系统将发出预警,并针对可能导致施工进度滞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全面、自动记录各种材料的使用情况,当材料实际用量超出预算,系统同样会发出预警,追溯超出预算的原因,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以此动态化的控制工程成本。

(四)实时监控工程,动态调整工程造价

在实时工程造价全过程精细化控制的过程中,可通过 BIM 技术的利用构建工程实时监控体系,以此对施工中引起工程造价发生变化的因素及时进行收集。在 BIM 工程监控平台上,合理的设定工程成本监控阈值,并在施工中实时监控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机械成本。例如,在进行某管廊工程施工时,BIM 监控平台识别到镀锌钢管材料的市场价格突然大幅度上涨,已超出平台预警值,触发预警。造价管理人员收到预警后,快速对材料市场价格上涨的原因以及对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对工程造价做出动态化调整。在监控工程设计变更与调整施工方案时,可利用 BIM 模型快速测算变更、调整后的工程成本。例如,在监控桥架设计变更时,通过分析确定变更的原因为增加桥架回路优化电气系统,并利用BIM 模型根据增加桥架的长度以及配件数量等,对变更后工程的材料成本和安装成本进行了重新计算。同时深度分析了变更对工程工期产生的影响,对因为赶工期等产生的间接成本进行了计算。造价管理人员利用这些数据对工程造价预算做出调整,并积极与参与工程建设各方进行协商与沟通,及时制定了工程造价管理应对策略[7]。除此之外,利用 BIM 技术实时监控工程施工,还可及时发现施工中潜藏的风险因素,及时预警。利用 BIM 技术对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各项数据进行收集,再与以往的工程建设经验以及行业标准进行比对,可及时识别可能造成工程成本上升、施工周期增加以及工程变更的风险因素。例如,在进行某桥梁工程施工时,借助 BIM 技术对工程进行监控发现,该工程施工现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可能导致基础施工难度增加,易引发工程变更,增加工程成本。为此,施工企业针对该情况事先制定了应急预案,引进了工程所需的设备与技术,有效避免了设计变更风险的出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先进 BIM 技术的支撑下优化工程造价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的弥补传统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问题,使得有关工程造价方面的数据信息更加顺畅、及时的共享,同时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以此为工程投资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依据。并且通过BIM 技术的运用,可使得工程设计方案更加的精准,有效的减少签证变更情况的出现,而借助 BIM 模型直观的呈现工程施工方案,还可提高施工的便捷性,避免错误施工情况的出现。在工程建设中,还可利用BIM 技术实时监控整个建设工程,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动态调整。未来,随着 BIM 技术的发展,其在工程造价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将越来越深入,其价值的发挥将更加的充分。

参考文献

[1] 周宏 . 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下的成本优化路径研究 [J]. 现代装饰 ,2025,606(7):166-168.

[2] 刘文娟 . 建设单位视角下财政投资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策略研究 [J]. 魅力中国 ,2025(16):100-102.

[3] 王万春 , 朱丽 , 崔玉 , 等 . 基于 BIM 技术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的应用研究 [J]. 广西城镇建设 ,2023(2):98-106.

[4] 石秀 . 建筑施工全过程成本精细化管理与造价控制 [J]. 建筑·建材·装饰 ,2023(17):88-90.

[5] 潘红 . 精细化管理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J]. 中外企业家 ,2024(1):127-129.

[6] 陈婷婷 . 基于 BIM 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标准化协同管理技术探讨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5,23(2):79-81.

[7] 贺瑞 . 成本管理视角下 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运用研究 [J]. 砖瓦世界 ,2025(9):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