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延误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周虎子
南京舒适庭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1500
键词:施工进度管理、延误原因分析、进度控制措施、建筑工程管理、BIM 技术应用
1. 引言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工程项目规模扩大,施工进度管理越发重要,可实际中进度延误现象常见,超 60% 建筑项目工期延误,这会增加成本、引发纠纷与浪费资源。
国外已构建较完善的施工进度管理理论体系,国内则侧重分析具体案例延误因素,在系统性解决方案上不足,且局限于单一因素分析,缺乏多重因素整合研究。
为此,本文拟采用文献综述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梳理影响施工进度的关键因素,为建筑企业提供科学进度管理方法,助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2.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延误的理论基础
2.1 施工进度管理相关理论
施工进度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核心内容,源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秉持全过程、动态化理念,含计划编制、实施控制、偏差分析、调整优化环节。关键路径法适用于确定性工期估算,计划评审技术适合不确定性大的项目,挣值管理可为项目绩效评估提供量化依据。
2.2 进度延误的定义与分类
进度延误指实际施工进度偏离计划进度,按不同标准有多种分类。从延误性质分关键、非关键延误;按责任归属分业主、承包商、不可抗力延误;按影响程度分局部、整体延误,且常具复合性特点,增加处理难度。
2.3 进度延误的影响分析
进度延误多维度产生影响。经济上,会使人工、机械成本增加,可能引发违约赔偿;管理上,打乱资源配置计划,增加协调难度;社会层面,影响项目交付使用,降低投资效益。研究显示,工期每延长 1% ,成本平均增加 0.3%-0.5% ,还会损害声誉、影响后续投标,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3.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延误原因分析
3.1 人为与管理因素
人为与管理因素是施工进度延误主因,约 42% 工期延误由此致。表现为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现场管理人员经验不足、劳务人员流动性大且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某地铁项目因施工交底不充分返工延误 23 天,激励机制缺失也影响工人积极性。
3.2 材料与设备因素
材料供应问题占比约 28% ,甲供材料未按时到场较突出,某商业综合体项目曾因钢结构构件延迟致工序滞后。设备方面,故障频发、调配不合理、操作人员技能不足是主要问题。
3.3 技术与设计因素
86% 项目遇设计变更,平均每个项目因此延误 17 个工作日,常见原因有施工图设计深度不足、图纸冲突、业主临时改功能等,某医院项目曾因机电管线与结构冲突停工等变更达 35 天。
3.4 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虽不可控但可预防,气象因素影响施工效率,如某跨江大桥因暴雨延误关键节点 58 天,行政审批延迟、周边居民投诉、突发公共事件等也干扰施工,新冠疫情还大幅延长工期。
4.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延误应对措施
4.1 全过程进度管控体系
建立 PDCA 循环动态机制与三级进度计划网络分解,如某超高层项目应用后工期偏差率降 62% 。引入 BIM+5D 技术模拟进度,可减 15% 设计变更,设三级预警阈值,偏差超 5% 自动纠偏,某地铁项目应用后工期延误发生率降 41%c 。
4.2 供应链管理
构建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协同优化,建含 200 家供应商主材数据库并分级管理,A 级供应商供货准时率 98% ;实施 “双库存” 策略,某机场项目借此应对 15 天供应中断;推行物联网技术管理设备全生命周期,监控 500台主要设备,故障响应缩至 4 小时内,设备利用率提 27% 。
4.3 设计施工一体化管理
推行 EPC 总承包模式,组建联合设计小组让施工方提前介入,某医院项目变更单数量减 53% ;应用 BIM 技术做全专业碰撞检查解决管线冲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缩短变更审批周期。
4.4 风险防控体系
采用分级管理,编制 82 项风险源清单分类管控,针对季节性风险专项应对,某市政项目调工序避雨季省 28 天工期,建资源库减少突发事件影响 35-50% 。
4.5 智慧工地技术集成应用
部署 50 个 AI 监控点采集分析数据,应用 AR 技术提升偏远项目问题解决效率,搭建协同平台让 200 家参建单位协作,缩短文档传递时间,整体施工效率可提升 18-25% 。
5. 典型案例实证分析
本研究以某省会城市金融中心超高层综合体项目为例实证分析,其总建筑面积 38 万㎡,总投资 52 亿元,原定工期 980 天,实际延误 146 天。
为剖析延误原因与找解决方案,构建 12 维度评估体系,运用现场调研、进度日志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深入研究。
多维度诊断发现:设计管理有 37 次重大变更, 68% 因建筑 - 结构冲突,主因是设计阶段管线综合不足;施工组织中核心筒施工 5 次工序交接延误,最长 9 天,源于分包队伍协同机制缺失;供应链里幕墙单元体延迟63 天,涉及供应商产能与物流规划问题;环境管理受雾霾停工令影响 28天,因应急预案不足又多延误 7 天。
针对问题,项目组实施系列方案。设计优化组建 BIM 协调中心,解决 83 处冲突,变更量降 72% ;施工重组引入 “工序交接卡” 制度,明确责任,效率提 65% ;供应链再造设专项小组,采用 5+2′′ 模式,提高准时交付率;环境应对购置雾炮机并建预警机制挽回工期。
实施 6 个月后成效显著,进度绩效指数从 0.82 提至 1.05,关键路径缩短 31 天,变更成本占比降,节约 2800 万元,获评省级智慧工地示范项目,形成 5 项创新工法,提前 12 天竣工。
案例启示超高层项目延误多因系统性管理缺陷,需 “技术 + 管理” 综合治理。相关方案已在 3 个同类项目推广,平均缩短工期 15-20% ,建议建企业级延误案例库完善知识管理体系,供后续项目参考。
6.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经理论与实证探讨,发现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延误具多因素耦合特征,设计变更、供应链及施工组织缺陷是主诱因,BIM 等技术管理模式可减少延误,“四维分析框架” 提供分析工具。
成果在多大型项目成功验证,通过开发预警系统、编防治手册、建资源库等,让项目平均工期履约率达 92% ,超行业平均水平 17 个百分点。
但当前研究在智能算法应用于进度预测深度、低碳施工对工期影响、国际工程项目延误特性分析上有待加强。建议后续研究聚焦深化数字孪生技术在进度模拟应用、探索双碳目标下工期管控创新路径、开展 “一带一路” 项目跨国延误协调机制研究,这些方向兼具学术与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思远 . 建筑工程进度延误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J]. 科海故事博览 ,2025(11):91-93.
[2] 姜卫国 .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与管理解决对策 [J]. 电脑爱好者(校园版),2022(22):124-126.
[3] 王争战 .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与进度控制研究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5(7):273-275.
[4] 廖顺虎 .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进度的协调与管理探讨 [J]. 模型世界 ,2022(17):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