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幼儿园室内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王云峰
天水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741000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体验式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愈发受到重视,幼儿园室内空间作为幼儿日常活动与学习的重要场所,其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效果,本文深入探讨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幼儿园室内空间布局优化问题,分析了体验式教学对幼儿园室内空间布局的要求,剖析当前布局存在的问题,从功能区域优化、空间环境营造、灵活性与适应性提升等方面提出具体优化策略为幼儿园打造更有利于体验式教学开展的室内空间环境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幼儿园;室内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引言:体验式教学强调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操作和直接感知来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情感与态度,在幼儿园阶段幼儿的认知发展主要依赖于对周围环境的直接体验,幼儿园室内空间作为幼儿学习、游戏和生活的主要载体,其布局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幼儿能否在安全、舒适且富有启发性的环境中获得丰富的体验。然而当前许多幼儿园室内空间布局存在功能分区不合理、空间环境缺乏吸引力、缺乏灵活性等问题,难以满足体验式教学的需求,因此深入研究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幼儿园室内空间布局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体验式教学对幼儿园室内空间布局的要求
(一)功能区域的多元化与融合性
体验式教学注重幼儿在多种情境下的综合体验,这就要求幼儿园室内空间布局应具备多元化的功能区域,除了传统的活动室、睡眠室、盥洗室等基本区域外,还应设置如科学探索区、艺术创作区、角色扮演区、建构游戏区等特色功能区域,满足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学习和探索需求,同时这些功能区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而是需要一定的融合性。
(二)空间环境的丰富性与启发性
幼儿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丰富的空间环境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创造力,基于体验式教学幼儿园室内空间布局应注重营造富有启发性的环境,可以通过设置主题墙、展示架、互动装置等,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实物、幼儿作品等为幼儿提供直观的学习素材,还可以利用色彩、材质、光影等元素的变化,打造独特的空间氛围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三)空间的灵活性与可变性
体验式教学强调幼儿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教学活动形式多样且具有不确定性,幼儿园室内空间布局需要具备灵活性和可变性,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和活动主题进行快速调整,例如采用可移动的隔断、家具和教具,方便教师根据活动规模和内容进行空间的重新划分和组合,在一些大型的集体活动或主题教学时可以将多个功能区域打通,形成一个开阔的活动空间,而在小组活动或个别指导时又能灵活地划分出相对独立的小空间满足不同学习场景的需求。
二、当前幼儿园室内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
(一)功能分区不合理
部分幼儿园在室内空间布局时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需求和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导致功能分区不合理,例如活动室面积过大但缺乏明确的区域划分,幼儿在活动时容易相互干扰,影响活动效果,而一些特色功能区域,如科学探索区、艺术创作区等,面积过小无法满足幼儿深入开展活动的需要。
(二)空间环境缺乏吸引力
一些幼儿园室内空间环境单调乏味缺乏对幼儿的吸引力,墙面装饰简单色彩搭配不协调,没有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展示内容陈旧不能及时更新,无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室内空间的光线、通风等条件也不尽如人意,影响幼儿的视觉感受和身体健康。
(三)空间缺乏灵活性与适应性
许多幼儿园室内空间布局采用固定式的装修和家具摆放方式,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一旦装修完成空间格局就很难改变,难以满足不同教学需求和活动主题的变化,例如教室内的桌椅摆放方式固定,无法根据小组活动或个别指导的需要进行调整,一些功能区域的设施设备也是固定安装的,无法根据幼儿的身高、年龄特点进行灵活变动限制了幼儿的活动范围和体验方式。
三、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幼儿园室内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一)功能区域优化:实现多元化与合理布局
为契合体验式教学需求对幼儿园室内空间进行科学且细致的布局优化十分必要,在功能分区方面需进行精细划分,除保障基本生活区域外,科学探索区可进一步细分为物理探索区、生物观察区等为幼儿营造更具专业性的探索环境,助力他们在不同科学领域深入探索;艺术创作区则可设置绘画区、手工制作区、陶艺区等充分满足幼儿多样化的艺术表达需求,要精心规划各功能区域的面积与位置保证每个区域都拥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且各区域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方便幼儿在不同学习场景间自然切换,还应结合幼儿园的教学主题与特色课程,打造独具特色的主题功能区,如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创设传统文化体验区,陈列传统服饰、民间工艺品、传统游戏道具等,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自然生态”为主题构建自然生态观察区,种植各类植物、饲养小动物,引导幼儿近距离观察自然现象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空间环境营造:增强丰富性与启发性
在幼儿园室内空间环境营造中需多维度着手以契合幼儿发展需求,精心打造主题墙面,各功能区域都应配置契合其主题的墙面,其内容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依据教学推进节奏与幼儿兴趣偏好定期更新,将幼儿的作品、学习成果以及探索历程等展示其上,以科学探索区为例主题墙面可呈现幼儿探索物理现象、生物特征时拍摄的照片、记录的笔记以及获得的发现,如此一来幼儿在回顾自身探索之旅时能收获满满成就感,其他幼儿也会因这些鲜活内容而好奇心大增,主动开启探索求知之路;合理设置互动装置至关重要,在室内空间恰当布局互动装置,能极大提升空间的趣味性与启发性,比如在角色扮演区可打造模拟超市互动装置,幼儿在此能通过扫描商品条形码、核算价格等环节,沉浸式体验购物过程,于无形中掌握数学知识与生活技能;在艺术创作区设置光影互动装置,幼儿通过灵活调整光源与物体位置,能变幻出千姿百态的光影效果充分激发其艺术创造力,色彩与材质的科学搭配也不容忽视,需紧密结合不同功能区域特性以及幼儿年龄特征进行色彩与材质的组合,像活动室作为幼儿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宜采用黄色、橙色等明亮活泼的色彩,营造积极欢快的氛围,睡眠室作为幼儿休息区域则应选用蓝色、绿色等柔和宁静的色彩,助力幼儿舒缓身心、安然入眠。
(三)灵活性与适应性提升:满足多样化教学需求
在幼儿园室内空间布局优化进程中为更好地适配教学活动的灵活性与多样性,需从家具教具选择、设施设备设计以及空间规划等多方面着手,应优先选用可移动的家具与教具,像桌椅、书架、储物柜等家具皆需具备可移动特性,同时教具也应便于携带与操作,如此一来教师便能依据具体的教学需求以及不同活动主题,迅速且便捷地调整室内空间布局。对于一些需长期使用的设施设备,如洗手池、小便池等应采用可调节设计理念,鉴于不同年龄段幼儿身高存在差异,洗手池可设置不同高度的出水口,这样小班和中班幼儿使用时就能更加顺手,无需踮脚或借助外力,小便池也可依据幼儿身高进行适当调整,以此提升幼儿使用这些设施设备的舒适度与便利性,避免因设施不适配而给幼儿带来不便或安全隐患;在室内空间布局规划时需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以从容应对各类突发情况或特殊教学需求,比如可专门设置一个多功能备用活动室,在平时它可作为储物间存放各类教学用品和幼儿物品也可作为教师备课室,为教师提供安静的备课环境,而当幼儿园需要举办大型讲座、家长会,或是开展特殊主题活动时,这个备用活动室便能迅速“变身”,经过简单布置后成为合适的活动场地,充分发挥其多功能性确保各项活动都能顺利开展。
(四)注重安全与舒适:保障幼儿身心健康
在幼儿园室内空间布局规划里幼儿的安全与舒适体验是重中之重,需从安全防护、温湿度通风以及采光设计等多维度细致考量,安全防护方面要全方位关注幼儿在室内的活动安全,于各个功能区域的边角位置安装防撞条,以此缓冲幼儿可能发生的碰撞降低受伤风险,在楼梯、走廊等幼儿频繁走动的区域,设置醒目的安全标识与稳固的扶手引导幼儿安全有序地通行,对于电器设备要精准规划其安装位置,确保远离幼儿可随意触碰的区域,并配备完善的防护装置,杜绝幼儿触电隐患,舒适环境营造上维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与良好的通风条件是关键,可借助空调、暖气等设备灵活调节室内温度,依据季节变化与实际需求,让室内始终处于舒适温区,利用加湿器、除湿器等设备精准调控湿度,避免空气过于干燥或潮湿;同时科学规划窗户和通风口的位置与数量,保证室内空气能够顺畅流通,有效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为幼儿打造一个健康清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结束语: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幼儿园室内空间布局优化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和需求,结合体验式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从功能区域优化、空间环境营造、灵活性与适应性提升以及安全与舒适保障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优化室内空间布局为幼儿打造一个多元化、富有启发性、灵活适应且安全舒适的室内环境,能够更好地支持体验式教学的开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靳鸽,靳满.基于体验式教学下的幼儿园室内空间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5(2):2.
[2]宋丽芳,张琼.体验式教学在幼儿园区域游戏课程中的实践探索——以河南某高职院校为例[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3(1):43-45.
[3]卞蓉.体验式教学在幼儿园区域游戏课程中的实践探索[J].智力,2022(30):160-163.
[4]赵晓雪.体验式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及策略探讨[J].微电脑世界,2019,000(10):1.
[5]袁伟芬.体验式教学在幼儿园中的运用[J].信息周刊,20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