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必读书目阅读方法及策略研究
冯蕾 吕伯洪
路南区第二实验小学063000
一、引言
新课标将 “整本书阅读” 纳入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强调 “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快乐读书吧” 作为统编教材特色板块,以 12册 12 个主题的系统设计,将必读书目阅读课程化,成为衔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重要纽带。然而当前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必读书目教学定位模糊,存在 “重任务布置轻方法指导”“重结果评价轻过程体验”等问题,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低迷、阅读能力提升缓慢。基于此,本研究立足新课标理念,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必读书目阅读方法及策略,旨在实现 “培养阅读兴趣 — 掌握阅读方法 — 形成阅读习惯” 的递进式培养目标。
二、“快乐读书吧” 必读书目阅读方法体系构建
(一)基础层:掌握通用阅读方法
1. 目标导向阅读法:针对不同学段设计阶梯式目标。低年级明确“认读生字、复述大意” 目标,如阅读《一只想飞的猫》时,通过 “圈出生字、用一句话讲故事” 完成基础任务;中年级聚焦 “梳理情节、感知形象”,阅读《夏洛的网》时,用 “情节链” 梳理 “小猪遇险— 夏洛救友 — 生命传承” 的主线;高年级侧重 “感悟主旨、鉴赏语言”,阅读《水浒传》时,通过 “批注人物语言” 分析林冲性格变化。
2. 工具辅助阅读法:借助可视化工具提升效率。低年级使用 “阅读打卡表”,以贴纸记录每日阅读页数;中年级采用 “人物关系图”,梳理《安徒生童话》中不同故事的角色关联;高年级运用 “批注三栏法”(原文摘录 — 疑问标注 — 感悟书写),深化对《西游记》“三打白骨精”情节的理解。
(二)进阶层:运用文体专属方法
1. 童话类读物:想象拓展法:针对童话 “奇幻想象” 的特征,设计 “续写、改写” 任务。阅读《安徒生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引导学生续写 “小女孩来到温暖的国度后发生的故事”,在想象中体会 “渴望温暖” 的主题;阅读《一只想飞的猫》时,让学生改写 “猫学会飞之后的经历”,理解 “脚踏实地” 的道理。
2. 寓言类读物:寓意提炼法:通过 “故事 — 形象 — 哲理” 的逻辑链条解读寓言。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时,先梳理 “愚公移山”的情节,再分析 “愚公”“智叟” 的形象象征,最终提炼 “坚持不懈”的寓意。可辅以 “生活联结” 活动,让学生举例说明 “身边的愚公精神”,实现 “读懂寓意 — 迁移运用” 的转化。
3. 名著类读物:聚焦研读法:针对长篇名著 “内容复杂” 的特点,采用 “聚焦一点、深入研读” 的方法。阅读《西游记》时,可围绕 “孙悟空的成长” 设计专题:从 “大闹天宫” 的桀骜到 “西天取经” 的担当,通过对比不同阶段的语言、行为,分析人物成长轨迹;阅读《水浒传》时,聚焦 “武松打虎”“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等经典情节,通过 “动作描写赏析” 体会人物性格。
三、“快乐读书吧” 必读书目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一)精准定位:构建 “三阶”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 “核心素养” 要求,将必读书目教学目标分为基础、发展、高阶三个层次。以五年级下册《西游记》为例:基础目标为 “梳理主要情节,识记重要人物”;发展目标为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情节作用”;高阶目标为 “鉴赏语言特色,感悟文化内涵”。教学中通过 “目标可视化”,让学生明确每阶段任务,如用 “目标清单” 标注 “本周需完成‘三借芭蕉扇’情节梳理”,增强任务达成感。
(二)情境驱动:设计沉浸式阅读活动
1. 生活化情境:将阅读任务与学生生活关联。阅读《田螺姑娘》时,创设 “班级助人故事征集” 情境,让学生结合 “田螺姑娘助人为乐”的形象,分享身边的助人故事,在对比中理解 “善良” 的内涵;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时,开展 “生活小问号” 活动,鼓励学生提出 “为什么天会下雨”“为什么月亮会变圆” 等问题,再从书中寻找答案,培养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的意识。
2. 活动式情境:通过多样化活动激活阅读体验。组织 “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以 “小老师” 身份讲解《夏洛的网》中 “夏洛用蛛网写词语” 的情节,锻炼表达能力;开展 “阅读戏剧节”,分组改编《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为课本剧,在台词设计、肢体表演中深化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举办 “阅读成果展”,展示学生的 “思维导图”“读后感”“角色绘画” 等作品,增强阅读成就感。
(三)支架辅助:提供个性化阅读支持
针对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设计分层支架。为阅读困难学生提供 “情节填空卡”,如阅读《夏洛的网》时,给出 “威尔伯面临被宰杀的危险时,夏洛用蛛网写下了 __ 等词语” 的填空,帮助梳理情节;为中等水平学生提供 “问题引导卡”,如 “夏洛为什么愿意用生命帮助威尔伯?” 引导深入思考;为高水平学生提供 “拓展探究卡”,如“比较《夏洛的网》与《安徒生童话》中‘友谊’的不同表现形式”,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多元评价:完善阅读过程性监测
构建 “三维度、多主体” 的评价体系。“三维度” 指 “阅读习惯”(如每日阅读时长、笔记质量)、“理解能力”(如情节复述、寓意提炼)、“表达运用”(如分享发言、创意写作);“多主体” 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反馈。例如设计《阅读成长手册》,记录每周阅读页数、摘抄的好词好句、阅读心得,教师每周批阅并写下鼓励性评语;每月开展 “阅读之星” 评选,结合同伴投票和家长反馈,表彰 “坚持阅读”“善于思考” 的学生。评价结果以 “星级贴纸”“成长曲线图” 等可视化形式呈现,让学生直观感受进步。
四、结论
新课标理念下的 “快乐读书吧” 必读书目阅读教学,需以 “学生发展” 为核心,通过 “适配性选书、阶梯式方法、情境化活动、多元化评价” 的策略体系,实现 “兴趣培养 — 能力提升 — 习惯养成”的目标。实践中,教师应避免 “形式化活动”“机械性任务” 等误区,始终聚焦 “核心素养” 培养,让必读书目真正成为学生 “认识世界、丰富精神” 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张盛添。小学语文 “快乐读书吧” 整本书阅读实践 [J].文理导航,2024(33):54-56.
[3] 倪永梅。基于“快乐读书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J].甘肃教育,2025(05):138-142.
[4] 杨元山。小学语文 “快乐读书吧” 模块的教学要点及其呈现 [J]. 课程・教学新探,2025(08):96-98.
课题项目:本文系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课题名称: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 " 快乐读书吧 " 必读书目的阅读方法及策略研究。课题类别 : 市级立项课题。课题编号 :LX202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