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
刘宇
凌海市林业草原保护中心
引言
林木种苗作为林业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成效。随着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种苗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林木种苗也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林木种苗生产中仍存在问题,制约了种苗质量的提升。因此,加强林木种苗管理措施,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成为提高种苗质量,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分析
(一)种子采集与处理
种子采集是林木种苗生产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后续种苗的质量和产量。优质的种子应具备遗传品质优良、外观整齐、籽粒饱满、无残缺、无杂质等特点,以确保高发芽率。在采集种子时,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同时,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环境,确定最佳的采集时间和方法。例如,有些树种需要在果实成熟后立即采集,而有些树种则需要在果实开裂前采集。采集后的种子需要进行一系列处理,以提高其发芽率和抗逆性。催芽则可以通过温水浸种、层积沙藏等方法,打破种子的休眠状态,促进发芽。
(二)苗圃建立与耕作
苗圃是林木种苗生产的重要基地,其选址、规划和耕作管理对于种苗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苗圃应选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地方。同时要远离污染源,避免对种苗产生不良影响。此外,还应考虑苗圃的长期使用和规划,确保其在未来能够满足林业发展的需要[1]。苗圃的耕作管理包括整地、施肥、灌溉、除草等环节。整地时要将地块整平耙细,清除杂草杂物,确保土质松软、基部坚实。施肥应根据土壤状况和种苗生长需求进行合理配比,以速效肥料为主。灌溉要适时适量,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种苗造成不利影响。除草要及时彻底,防止杂草与种苗争夺养分和水分。
(三)播种与育苗
播种与育苗是林木种苗生产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种苗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播种时间的选择应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自然气候条件来确定。一般来说,春季是大多数树种播种的最佳时期,因为此时气温适宜、雨水充沛,有利于种苗的生长和发育。然而,对于某些特定树种,如夏季成熟的树种,则需要在秋季进行播种。播种方法包括撒播、条播和点播等。撒播适用于小粒种子,能够充分利用土地,条播则便于管理,光照和通风好,苗木质量高,点播则适用于大粒种子,能够节省种子并便于管理。在选择播种方法时,应根据树种的特性和苗圃的条件进行综合考虑。育苗期间要加强管理,包括灌溉、施肥、除草、降温、防治病虫害等。灌溉和施肥要根据种苗的生长需求和土壤状况进行合理配比,除草要及时彻底,防止杂草对种苗造成压迫和争夺养分,降温要采用遮阴或喷灌等方式,避免高温对种苗造成灼伤。
二、林木种苗管理措施
(一)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为确保林木种苗的质量,各级林业部门需采取一系列监督管理措施,从源头上把控种苗质量,提升造林成效。林业部门应督导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者依法申领《林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并依法取缔无证生产经营行为。通过深入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单位,查看主要造林树种持证生产经营情况,严把许可证审核办理关口,强化事中事后规范监管,引导企业依法从业,合法生产经营。在造林过程中,应坚持适地适树原则,优先采用乡土树种的营养袋苗、土球苗。
上山造林苗木必须是无病害、木质化成熟、长势旺盛的壮苗。只要苗木符合设计规格和质量要求,能内部供应的就不进行外调,最大限度提高苗木的适应性和成活率。林业最佳造林季节通常为每年的12 月至次年的3 月份,应在这一时期,特别是在阴雨天气土壤湿度大的时期,抢抓造林工程进度。因地制宜合理谋划,结合实际情况提前确定种植点位,科学设计造林方式,提前预订苗木适当修剪枝冠,为全面开展退化林修复工作打好基础。
(二)林木种苗质量管理能力建设
提升林木种苗质量管理能力,是确保种苗质量的关键。这要求林业部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注重提升种苗生产经营者的质量管理意识和能力 [2]。利用林业实用技术培训等活动,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悬挂宣传横幅、面对面答疑、微信群转发、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群众生产经营使用林木种苗的法律意识,形成全社会关注和监督林木种苗生产经营的良好氛围。深入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单位,全面摸清苗木繁育和经营状况,掌握苗圃销售或现有苗木库存量。对新办证及换证种苗企业,严格落实林木种苗育苗地要求,严把审核办理关口,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规范种苗生产经营秩序,定期组织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者参加技术培训,提升其种苗繁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能。
(三)推广先进技术提升林木种苗质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林业领域也涌现出了众多先进的技术手段。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林木种苗的成活率,还能优化其生长性能,从而满足市场对高质量林木种苗的需求。因此,必须积极推广这些先进技术,确保其在林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推广先进技术的过程中,应注重技术的引进与研发,通过与国际先进林业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引进适合林业发展的先进技术,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改造。同时还应鼓励林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为林木种苗的培育提供更多先进实用的技术手段。例如,控根快速育苗技术,该技术采用特殊设计的容器和栽培基质,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大田育苗和常规容器育苗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控根技术,限制主根的生长,促使侧根发育成短而粗壮的状态,且数量众多。这不仅提高了苗木的根系质量,还显著缩短了育苗周期,提高了移栽成活率。同时,控根快速育苗容器可反复使用,耐用性极强,降低了生产成本。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林木种苗管理措施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落实质量管理制度、强化质量管理能力建设以及提升培育技术和抚育管理水平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林木种苗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未来,应继续加强种苗管理,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生产者技术水平,加强市场监管,为林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吉巧玲 . 林业种苗管理与生产技术探讨 [J]. 新农业 ,2023, (14): 30-31.
[2] 王永文. 新时期提高林木种苗技术水平的策略 [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 2023, (02): 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