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基础施工关键技术与质量控制研究
韩国忠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有限公司 贵州 贵阳 550000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向低碳化转型,风电产业已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风机基础作为风力发电机组的“根部”,需承受风机塔筒、叶片及风荷载的长期作用,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机组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近年来,风电项目向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拓展,施工环境的特殊性对基础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基于风电项目施工实践,结合行业规范与技术难点,探讨风机基础施工的关键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
一、工程概况与施工特点
风机基础施工是风电项目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功能是为风机设备提供稳定、耐久的支撑。根据地质条件与荷载需求,风机基础可分为浅基础(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好地区)和深基础(如桩基础、地下连续墙,适用于软土、膨胀土等复杂地基)。
风电项目的施工特点显著:
1. 工期紧凑:以 50MW 山地风电场为例,从开工准备到全部机组投产需9~15 个月,其中工程建设期最短为6 个月,最长为9 个月,需在当年完成并网,体现“短、平、快”的特征。
2. 施工强度高:因需集中完成基础开挖、备料及临建设施(如钢筋加工厂、混凝土拌和系统)建设,施工时段集中性显著。
3. 地域性差异大: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如山区地形险峻、沿海地区台风盐雾腐蚀)、气候环境(如昼夜温差影响混凝土养护)及交通条件(山地风电场常面临运输不便)均对施工方案产生直接影响。
二、施工关键技术与工艺要点
(一)地质勘察与基础选型
地质勘察是风机基础施工的首要环节,需全面评估土壤类别、承载力、地下水位等参数,为后续设计与施工提供数据支撑。例如,在山地风电场中,地质结构复杂(如XX 岩层)、稳定性差,需结合勘察报告选择适应性的基础形式(如钢筋混凝土圆锥形基础),并合理设计施工工艺。
(二)施工测量控制
施工测量是确保基础位置与高程精度的关键。需建立包含基准点、辅助点及施工控制点的测量控制网,并通过全站仪、GPS 等设备结合传统水准测量方法,确保坐标与高程传递的连续性与准确性。
(三)土方开挖与垫层施工
土方开挖方法需根据地质条件选择:机械开挖适用于大面积硬土场地,爆破开挖用于复杂地质或大土方量场景,人工开挖则适用于小面积软土区域。开挖后需检测土质含水率、密实度等参数,确保符合垫层施工要求。垫层材料需具备良好级配、足够的压缩模量及透水性,以提升地基承载力并减少沉降风险。
(四)基础环安装工艺
基础环是风机塔筒与基础连接的核心部件,其安装质量直接影响机组稳定性。关键施工步骤包括:
·吊装环节:需采用专用吊具,控制吊装速度与角度,避免基础环变形或损坏;
·焊接环节:焊缝需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焊接过程中需监控温度与湿度,防止焊接缺陷;
·浇筑环节:混凝土浇筑需分层进行,输送管应远离基础环锚板,避免泵送冲击影响锚板水平度;同时,需复核锚板位置与水平度,确保与设计一致。
(五)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是风机基础施工的重点难点。需注意:
·材料控制:优先使用商品混凝土,确保原材料稳定性与计量准确性;若自建搅拌站,需提前储备黄砂、碎石等材料,水泥等仓储量需达1/2 以上以满足连续浇筑需求;
·运输与浇筑:山地风电场混凝土运输时间长(可达2 小时),需添加缓凝剂延长初凝时间,防止远距离运输导致混凝土离析;高温环境下需采取降温措施(如覆盖塑料薄膜与草席),控制入模温度与水化热影响;
·养护管理:养护需保持混凝土湿润,避免雨水冲刷或温度骤变导致开裂;模板拆除应及时,以提高周转效率。
三、复杂地形下的施工难点与对策
(一)山地风电场施工难点
山地风电场因地形险峻、交通不便,施工面临多重挑战:
1. 地质条件复杂:岩层不稳定、承载力不足等问题易导致基础沉降或滑移;
2. 设备管理难度大:大型机械(如挖掘机、泵车)在陡坡区域调度困难,需优化设备布置与施工流程;
3. 气候环境影响:昼夜温差大、降水频繁等条件对混凝土性能(如强度、抗裂性)提出更高要求;
4. 水土流失风险:不合理开挖或回填易破坏地表植被,需加强环保措施。
(二)针对性技术对策
针对上述难点,需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勘察与监测:通过详细地质勘探与实时监测,确保数据准确性,为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优化施工流程:结合场内道路进展划分作业区域,合理调配资源,缩短工期;路基施工优先于风机基础土建,以保障运输通道;
·严格材料管理:控制混凝土运输时间与温度,采用缓凝剂、降阻剂等材料应对远距离运输与腐蚀问题;
·落实环保要求:合理规划土方堆放区域,减少运输距离与扬尘;回填时清除杂物并分层夯实,避免破坏生态。
四、施工质量与安全控制
(一)工程质量控制
风机基础施工需以“质量第一”为原则,关键控制点包括:
·基础结构稳定性:确保底面积、地基承载力等参数满足设计要求,避免因荷载失衡导致基础破坏;
·钢筋与模板安装:钢筋间距、高程需符合设计规范;模板需通过钢丝绳固定与木方支撑,防止胀模、跑模;保护层垫块需强度不低于该部位混凝土,并预埋扎丝固定;
·验收标准:施工完成后需按国家规范验收,重点关注基础环水平度、混凝土强度及结构尺寸。
(二)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是施工的核心原则,需通过以下措施保障:
·防护设施配置:配备安全带、安全网、防护栏杆等设施,防范高空坠落与机械伤害;
·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专项操作培训(如爆破、高空作业),提升安全意识;
·应急预案:针对恶劣天气、设备故障等风险,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并定期演练。
五、结论与展望
风机基础施工是风电项目成败的关键环节,需结合地质条件、环境因素与设备特性,科学制定施工方案。通过加强地质勘察、优化基础环安装工艺、严格混凝土浇筑与养护管理,可有效提升基础稳定性与耐久性。在复杂地形(如山地)中,需重点关注设备调度、气候影响及环保要求,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施工风险。未来,随着风电技术的发展,风机基础施工将进一步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演进,需持续探索新型材料与工艺以应对更高荷载与更复杂环境的挑战。
参考文献
风电项目风机基础施工工程技术标.docx - 人人文库试论风力发电风机基础环安装施工工艺- 陈岳- 中文学术期刊【掌桥科研】
山地风电风机基础土建施工难点与质量控制研究_ 参考网风机基础施工方案 -20250326.docx - 人人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