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鱼常见疾病与防治分析
李小平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622750
引言:近几年虹鳟鱼已经逐步成为市场中的常见鱼种之一,虹鳟鱼成为人们餐桌上常见的品种之一,由于其生长速度较快,味道鲜美,进而受到了大众的喜爱,但是在虹鳟鱼养殖过程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尽可能避免养殖时的病虫害出现,提高虹鳟鱼养殖的整体效果。
一、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1. 病情特点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主要也是目前虹鳟鱼在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毒性传染疾病,一旦出现该疾病时,虹鳟鱼死亡率会突然的、明显地提高,病鱼在病程过程中所呈现的状态为长时间处于嗜睡状态,病鱼不愿意进行运动,主动避开水流,也有部分病鱼呈现出暴乱、乱窜、打转的、明显的反常现象。在对病鱼进行治疗过程中能发现病鱼还具有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患病后鱼眼球会呈现突出的症状,并且鱼眼球会逐步变黑,对患病鱼的身体其他部位进行分析,能发现其肛门处会拖着不透明的假管型黏液粪便,加之腹部肿胀,这是虹鳟鱼患病后最为明显的特征。但是上述这些症状也并非该疾病独有。患鱼的鱼鳃处于苍白状态、鳍基部出血,则基本可以确定为该疾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病鱼的头部侧线上方显示皮下处于出血状况。
2. 流行特点
该疾病主要出现在水温在 8∘C 到 12% 时,这是由于该疾病是受水温影响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当水温在 10% 时,其死亡率最高。当水温在 10% 时,出现死亡的概率最高,而水温逐步降低后,一旦水温超过低于 10% 的病情的潜伏期则会逐步加强,在病情发展速度也会愈发缓慢。如果整体水温超过 10% 后,其病情则会快速走向较为急切的发展方向,并且呈现出低死亡率。当水温逐步升高至 15°C 后,一般情况下不会呈现自然发病的情况,该疾病主要出现在幼鱼和稚鱼之间,这也是最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水、食物、携带的病毒与粪便。
3. 治疗方式
为了有效地对该疾病进行治疗,可以通过提高对水温的整体控制避免该疾病的出现,还需要对鱼卵进行消毒,采用含量含有 1% 有效碘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剂 50mg 对鱼卵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15 分钟,则可以实现完全消毒。
二、虹鳟弧菌病
1. 病情特点
虹鳟弧菌病也是虹鳟鱼在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之一,在对该疾病进行治疗时,能发现该疾病的病症表现为病鱼在进食时进食质量不佳,体色发黑,各鳍条基部充血,病鱼的肛门处是红肿十分明显。加之病鱼的鳃丝呈现贫血略发白状况。对患者进行解剖观察,能发现无论是肝脏或是肠道等位置均呈现发炎状况,病情严重时还会出现明显的点状出血状况。虹鳟弧菌病其属于世界性流行疫病,主要针对的是孵化后一个月到 1 岁左右的虹鳟鱼容易感染该疾病。在整个疾病感染过程中,病程发展速度较快,并且死亡率较高。无论个体大小虹鳟鱼均容易感染该疾病,但是大部分虹鳟鱼感染该疾病后期均处于慢性发病状态。
2. 防治方法
近几年随着该疾病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该疾病的讨论与研究也越来越多,目前国外有商品化虹鳟弧菌病疫苗上市,不论是选择直接进行注射或者通过将疫苗以喷雾的方式喷洒在池塘中,均可以有效地预防该疾病的出现。
三、虹鳟鱼疖疮病
1. 病情特点
虹鳟鱼疖疮病一旦虹鳟鱼患有该疾病,可以从 4 个不同的类型进行探讨,如果虹鳟鱼所患有的是急性疖疮病,外部症状还并没有明显表现出来时,病鱼就已经出现突发死亡状况。亚急性病则是在出现疖疮症状后开始死亡,而如果虹鳟鱼处于慢性一型疾病,则表现出肠道发炎,并且鳍基部出血症状明显,死亡相对较为缓慢。慢性的二型虹鳟鱼疖疮病则需要逐步分离并找到病原菌。
2. 防治方法
由于该病症属于鳃感染,在患鱼出现感染时,皮肤创伤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之一,特别是当细菌病菌入侵之后,会导致细菌在其中大量地进行繁殖。对患鱼的皮肤状况进行分析,能发现其病灶位置会有极为明显的皮肤软化的情况,并且向外隆起形成疖疮。如果病鱼在感染时通过鳃进行感染,首先会在鳃小片上皮以及毛细血管处形成明显的菌落,进而引发血流障碍或者是组织崩坏的情况。细菌会随着血流逐步入侵至患鱼的心脏或是其他的内脏部位,进而导致病灶出现明显的转移情况,其感染处会呈现明显的肠道发红,肠道内含有血液黏稠物质,逐步形成相对严重的卡他性炎症。在该病症的检验时,为了提高病症的判断效果在该病症进行确诊时需要通过细菌学以及血清学两种检测方式,才能够确保在本次检测的过程中检测效果得到提升。虹鳟鱼的感受性相对较低,大多数的表现均为慢性或亚急性,其中该病流行水温为 6~34 度,最适宜的水温为20% 到 25°C 。
3. 治疗方式
在进行治疗时,为了想要提高治疗效果,需要有效地避免病原菌带入养虹鳟鱼养殖场,对转入的鱼卵、鱼苗应通过消毒管理后才能够进入池塘养殖。在进行养殖过程中应减少虹鳟鱼出现受伤的可能性。保证水质良好或者是注射灭鲑气单胞菌疫苗,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在虹鳟鱼发病时,则可以选择口服抗菌药物提高疾病的整体治疗效果。
四、细菌性烂鳃病
患病鱼在摄入食物时食用量较少,经常会出现离群独自在水面游的情况,并且患病的虹鳟鱼大多数会在排水口水面以及缓流口进行缓慢的游动。鱼鳃处会分泌大量的黏液,存在淤血或是局部贫血的情况,鱼鳃的鳃盖无法完全闭合。在对该疾病进行治疗时,选择含量为 5% 的食用的盐水浸泡,浸洗时间为 1 分钟,然后再放入消毒网箱,要将病鱼放入含量为 2% 的食盐水中进行洗浴,时间为 30分钟,治疗效果能够得到提升,也可以用含量为 1~2mg 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清洗时间为2 分钟,以此提高治疗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虹鳟鱼养殖过程中,想要进一步提高虹鳟鱼的养殖效果,了解虹鳟鱼养殖过程中所存在的病虫害,并且降低病虫害出现的概率,选择最正确的养殖方式,增强虹鳟鱼产量的同时,也能够为我国农户也能够为农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满足农业以及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青 , 杨斌 , 黄胜 , 等 . 水库中层水作为水源的陆基高位池养殖三倍体虹鳟试验 [J]. 黑龙江水产 ,2025,44(03):310-313.
[2] 李昭楠 , 李长忠 , 张娴 , 等 . 不同生长规格三倍体虹鳟形态学特征及内脏指数分析 [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5,(06):137-143.
作者简介:李小平、1974 年12 月出生、性别男、籍贯四川绵阳、学历本科、职称水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淡水养殖及病害防治,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邮编62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