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李巍巍
吉林省德惠市第十二中学 130300
引言:
现如今时代在快速发展,教育制度也在不断深入革新发展。目前阶段初中学校开始进一步强调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优化,注重有效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现阶段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各主体应该及时发现并深度优化解决。
一、现阶段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留守儿童父母多是在外务工,孩子是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照顾下长大,他们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会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心理情感上会存在一定缺失。再加上祖父母、外祖父母常常会存在溺爱孩子的现象,一些农村留守儿童便容易在青春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认知以及心理上的问题。而家庭教育的缺失也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其次,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交流沟通很少,而在有限的交流中,学习情况、分数成绩会占大部分,孩子身心各方面的成长情况则容易被忽略。有些孩子便容易随之产生成长认知偏差,甚至出现逆反心理。此外,学校以及学校教师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体所给予他们的人文关怀较少。学生也不乐于主动向教师吐露心声,教师常常难以快速高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精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长此以往,有的留守儿童便容易出现消极心态,学习、成长各方面则会产生各种问题。
二、具体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法策略
(一)全面了解学生特点,适当给予关爱疏导
现如今我们在具体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时,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积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适当给予他们关爱疏导,进一步促进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学习成长。初中阶段学生恰处在青春期,生理、心理各方面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如果缺乏良好的引导教育,则很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学校以及学校教师在目前阶段应该注重强化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给予他们一定帮助,循序渐进帮助留守儿童培育积极心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此外,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也能借助一些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改善成长态度,注重关爱学生,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疏导教育,更好地推动留守儿童教育效果优化提升。
(二)重视家校合作交流,优化家庭教育效果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育,目前阶段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中,初中学校要强化重视家校合作交流,有效引导家长重视留守子女教育问题,循序渐进优化家庭教育效果。结合现实因素考虑,教师能够与学校家长在线上平台进行交流,及时和家长分享学生的成长情况,就学生的成长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考虑到留守儿童在成长中缺少父母的陪伴,教师在家校合作开展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家长主动增加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在条件允许情况下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与支持帮助。学校也能结合教育实际考虑,适当为学生家长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逐渐推动家长优化家庭教育效果,进一步保证孩子各方面的健康成长。此外,针对留守儿童在学习成长中具体所出现的问题,学校也要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高效互通学生信心,有效定位问题出现原因,进而更好地帮助留守儿童解决问题,促进他们培育正确价值观念。
(三)完善学校基础设施,丰富儿童课余生活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几乎是他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初中学校在目前阶段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结合该阶段孩子的成长发展特点考虑,灵活丰富运动器材、活动设施等,逐渐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适当帮助他们弥补心灵情感上的缺失。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学校也要安排专门人员对具体设施进行定期维护,更好地优化初中学生们的成长体验。并且这些基础设施的拓展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进一步促进他们拓展成长视野,实现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学校还要就校情考虑深度完善心理健康方面教育安排,有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服务,给予他们有效心理疏导。学校以及学校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反馈,了解留守儿童的发展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优化具体的教育工作。教师也要积极拉近自身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优化师生关系,进而收获学生信任,更好地进行教育引导,逐渐提升教育综合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初中学校要进一步重视起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断优化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增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校也要注重与家长进行有效合作,合力推动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深度提高教育综合有效性,促进孩子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马晓琴. 农村留守儿童初中阶段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J]. 新课程 , 2021, (21): 9.
[2] 何文碑. 如何做好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 [J]. 当代家庭教育 , 2021, (02): 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