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部分液体辅料炮炙中药的经验技巧
赵翠玲
元氏县医院
引言
液体辅料炮炙作为中药炮制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加入适量的液体辅料,改变药物的性味、归经和功效,以达到增强疗效、降低毒性、矫味矫臭等目的。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总结部分液体辅料炮炙中药的经验技巧,为中药炮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1 中药炮制的意义
中药炮制的意义在于多方面提升药物效用。通过炮制,可以降低或消除中药的毒性或副作用,如将有毒药物漂洗去毒,使其更安全可靠。同时,炮制能改变药物的性能,如寒热温凉,以适应不同病症需求。此外,炮制还能增强药物疗效,提高有效成分溶出率约 15%-20% ,便于调剂和制剂,利于贮藏保存,矫味矫臭,提高患者用药体验。因此,中药炮制是确保中药质量、安全和疗效的关键环节。
2 常用液体辅料的作用
黄酒和白酒是中药炮制中常用的液体辅料,其主要成分是乙醇,此外还含有酯类、有机酸类等物质。黄酒性温,味甘辛,酒精含量一般在 4% 到 20% 之间;白酒性大热,味甘、辛,乙醇含量一般在 30%1~65% 之间。两者均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醋,传统采用陈久的米醋,为淡棕色至黄棕色的澄明液体,其性质味酸、微温,入肝经,具有收敛、解毒、行水、散瘀、止痛等作用。在中药炮制中,醋的主要作用包括引药入肝、理气止血、增强活血祛瘀的效果。因此,醋在中药炮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适用于多种药材的炮制。蜂蜜,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所酿的蜜糖,主要成分为糖类,占总量的 80% 以上,其中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还含有少量蔗糖、麦芽糖、糊精、树胶以及含氮化合物、有机酸、挥发油、色素、蜡质、酶类、维生素、乙酰胆碱等成分。在中药炮制中,蜂蜜的主要作用包括补中润燥、止痛解毒,并能增强药物的疗效和缓和药性。因此,蜂蜜在中药炮制中具有重要作用,适用于多种药材的炮制。生姜汁,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经捣碎或绞取得到的汁液,主要成分包括挥发油、姜辣素(姜烯酮、姜酮、姜萜酮混合物)、多种氨基酸及淀粉等。在中药炮制中,生姜汁的主要作用在于能增强药物的温中散寒效果,并有助于药物更好地发散药效。例如,厚朴经姜汁炮制后,能增强其温中行气、燥湿消痰的作用;竹茹经姜汁炮制后,其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功效更为显著。因此,生姜汁作为中药炮制中的常用辅料,具有独特的炮制作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3 部分液体辅料炮炙中药的经验技巧
3.1 酒炙法
酒炙法的操作步骤与要点内容如下: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于容器中,加入定量黄酒(通常每 100kg 药物用黄酒
),搅拌均匀,使黄酒充分浸润药物,此过程一般在搅拌设备中进行以确保均匀性。随后,将药物稍闷润,待黄酒被药物吸尽后,移至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制。炒至药物表面干燥、色泽加深时,即可取出晾凉。整个过程需注意火候控制,避免炒焦,确保药物质量。以酒炙丹参为例,取丹参片,加入定量黄酒(通常每 100kg 丹参片用黄酒 15kg )拌匀,闷润至透。随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制,炒至丹参表面微黄、干燥后取出晾凉。经酒炙后,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等活性成分含量显著升高,分别可达
和 0.85%1~52.51% ,从而增强其活血祛瘀、调经止痛的功效。
3.2 醋炙法
醋炙法的操作步骤要点如下方面:在炮制室内,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如柴胡、三棱等)置于容器中,加入定量米醋(通常每 100kg 药物用米醋
,最多不超过 50kg ),搅拌均匀后闷润,使醋液充分渗透药物内部。随后,将药物移至炒药机内,用文火加热炒制,炒至药物表面干燥、色泽加深、略带焦香时取出,摊开晾凉。整个过程中需不断翻动药物,确保受热均匀,避免炒焦。以醋炙延胡索为例,在炮制室内进行。取净延胡索片,置于容器中,加入定量米醋(通常每 100kg 延胡索用米醋 20kg)拌匀,闷润至醋液被吸尽。随后,将延胡索移至炒药机内,用文火加热炒制,炒至表面深黄色、光泽不明显、略带醋香时取出,摊开晾凉。醋炙后的延胡索,其生物碱与醋酸结合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使水煎液中总生物碱含量显著增高,从而增强其行气止痛的功效。
3.3 蜜炙法
蜜炙法的辅料选择与处理内容如下:蜜炙法通常选用经过加热炼制的蜂蜜作为辅料,即炼蜜或熟蜜。炼蜜性温,具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矫味的作用,适用于炮制润肺止咳和补中益气的药物。炼蜜的用量需视药物的性质而定,一般用量为每 100kg 药物用炼蜜 25kg ,但对于质地坚实、粘性较强的药物,如百合,用炼蜜量可减少至 5kg⨀ 。炼蜜时需在炮制室内进行,火力不宜过大,以免焦化,炼至含水量在
为宜。在炮制室内,以蜜炙麻黄为例。取净麻黄段,置于容器内,将定量炼蜜(通常每100kg 净麻黄段用炼蜜 20kg )加适量开水稀释后,淋入麻黄段中拌匀,闷润至蜜汁被吸尽。随后,将麻黄段移至预热后的炒制器具内,用文火加热炒制,炒至不粘手、表面深黄色、微有光泽、略具黏性、有蜜香气时取出,晾凉后密封保存。蜜炙后的麻黄,其辛散发汗作用得以缓和,同时增强了宣肺平喘的功效。
3.4 姜炙法
姜炙法的操作步骤与要点通过以下方面:在炮制室内,先将生姜洗净捣烂,加入适量水压榨取汁,反复 2\\~3 次合并姜汁备用。再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如黄连、厚朴等置于容器内,加入定量姜汁(如每 100kg 药物用生姜 10kg 榨汁)拌匀,闷润使姜汁渗透。随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微干、色泽加深,取出晾凉。姜炙的关键在于姜汁的制备与渗透,以及火候的控制。以姜炙竹茹为例,在炮制室内进行。取净竹茹段,置于容器内,将定量姜汁(通常每 100kg 竹茹用生姜 20kg 榨汁)均匀喷洒其上,拌匀后闷润至姜汁被完全吸收。随后,将竹茹移至炒药机内,用文火加热炒制,炒至表面微黄色、略带焦香、姜汁均匀渗透时取出,晾凉后密封保存。姜炙后的竹茹,其降逆止呕的功效显著增强,适用于治疗呕吐、呃逆等症状。
结束语
总之,中药炮制作为中医药学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液体辅料炮炙作为中药炮制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加入适量的液体辅料,能够改变药物的性味、归经和功效,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未来,需要继续加强中药炮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动中药炮制技术的现代化和标准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杜紫微 , 王一硕 , 李佳珍 , 王颖 , 张昌锋 , 李天爱 . 药用辅料米的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应用 [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3,57(06):59-67.
[2] 张志国, 吴萍, 杨磊, 张琴, 肖望重, 黄雍, 欧阳琳. 中药“九蒸九晒”传统操作的改进与注意事项 [J]. 辽宁中医杂志 ,2022,49(10):160-162.
[3] 刘倩 , 张定堃 , 黄伟 , 马乐乐 , 刘慧敏 , 王芳 , 杨明 , 许润春 ,马鸿雁 . 中药饮片多辅料共制的传承挖掘与现代研究概况 [J]. 中草药 ,2022,53(07):2184-2195.
[4] 傅琳 , 祝婧 , 钟凌云 , 杨明 , 张金莲 , 刘海平 . 特色辅料蜜麸的炮制历史沿革及研究进展 [J]. 亚太传统医药 ,2021,17(05):182-188.
[5] 原野 . 浅谈中药炮制辅料及其对中药饮片质量的影响 [J]. 石河子科技 ,2021,(0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