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群众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王珂
河南省荥阳市文化馆 河南省荥阳市 450100
引言:新时代,文化馆作为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素养的重要任务。而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文化的期待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对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一、新时代群众文化艺术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近些年,我国出台了不少前瞻性且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为群众文化艺术发展带来很强的动力,这些政策既包含资金扶持、场地保障这样的基本支持,也提倡革新创作、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比如设置专门基金来扶持群众文艺团队创作好作品,开展文化志愿活动让艺术走进社区和乡村,使用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当中。
2. 科技发展带来新契机
从创作上来说,数字技术让艺术创作变得更加快捷高效,艺术家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冲破传统艺术形式的约束,创造出更为身临其境且互动性更强的作品。在流传上来说,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出现的媒体,让群众文化艺术作品得以快速抵达更多受众,实现艺术与大众的零间隔碰触。
3. 社会参与热情高涨
社会进步,人们对文化素质要求提高,更多人自愿投身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不论是创作者、演出者、观众都很积极热情,这种广泛的社会参加既给了群众文化艺术不少人才资源和创作灵感,又加强了各种文化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的交流互动。各地方举行的各种群众文化节、艺术展览、演出活动等,都吸引大量群众参加观看,形成很强的文化氛围。
(二)挑战
1. 文化消费需求多样化
经济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改善后,老百姓的文化消费需求越来越表现出差异化、个性化的趋向。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且单调的文化艺术形式及其内涵,而是想尝试更为新颖、特有且富含深度的文化体验,这为群众文化产品质量和水准带来很大考验,致使创作者与表演者要不停地革新,来契合大众不断上升的文娱需求。但这些传统的群众文化艺术样式及内容难以对应上这种改变,很多作品因而缺少市场竞争力。
2. 市场竞争加剧
商业文化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营销手段,不断更新时尚新鲜的文化产品,引起很多年轻消费者的目光。而外来文化以其独有的艺术特色及自身独特的内容对本土群众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的挑战,群众文化艺术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吸引更多的观众,成为必须面临的问题。
3. 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现在群众文化艺术方面的人才缺少问题比较严重,特别是既懂文化艺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就更少,这就造成有些群众文化艺术机构在经营和管理上遇到困境,不能很好地发挥出它们应该起的作用。并且人才缺少还限制了群众文化艺术的更新发展,很多好的想法和主意很难被有效地执行和推行。
二、新时代群众文化艺术创新发展的路径
(一)内容创新
1. 贴近群众生活
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扎根于民众的生活之中,切实反映他们的情感需求和价值取向,要深入基层开展系统调研,全方位掌握受众的需求特点和审美喜好,重点创作出既有生活气息又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文化精品。因此可以针对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疫情防控这些重大主题展开创作,塑造出一批具有时代特色,展现人民精神面貌的高质量文化成果。
2. 融入时代元素
在新时代语境之下,群众文化事业要积极顺应社会发展走向并融入时代特色,关注社会热点话题与主要关切点,创造性地将现代科技要素与流行文化资源整合,塑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艺术表达体系。同时,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手段营造沉浸式艺术展示环境,进而更为深刻地传达文化艺术的本质内涵以及美学价值。
3.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重要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根基。群众文化创作时要深入挖掘并传承这种宝贵的资源,促使传统与现代文化交融,塑造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以及时代特色的文化艺术体系,依靠戏曲、书法、绘画这些经典的艺术表现形式,全面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国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
(二)形式创新
1. 丰富艺术表现形式
传统群众文化存在类型化的明显特征,很难完全符合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多元化需求,为了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必须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多种艺术要素融合,营造出蕴含多方面内涵的文化产品,策划一些富有创意的综合性演出项目。比如音乐剧或者歌舞剧,从而促使观众在审美过程中深刻体会各种艺术形式独有的魅力和价值。
2. 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活动
互联网技术被广泛采用之后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发展赋予了很大空间。在线上可以利用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扩展文化覆盖面,改善其社会影响;线下则通过举办各类展览和演出活动加强公众参与度和现场体验感,创建虚拟展示平台来表现优秀艺术品,从而促使观众同创作者展开深层次的交流和互动。
3.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创建是评判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关键指标,它要依靠区域特色资源来塑造带有鲜明地域色彩的文化符号体系。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或者艺术展览等形式,不断加强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很多地方凭借自身民俗传统和自然资源优势,塑造出文旅融合的品牌形象,既很好地增强了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又给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赋予了强大的推动力。
(三)传播创新
1. 利用新媒体平台
新媒体平台有着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互动性好等特点,是群众文化艺术流传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文化艺术消息,提升群众文化艺术流传的速率和影响力。比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文化艺术知识、活动预告等信息,吸引更多人留意群众文化艺术,凭借抖音短视频平台表现文化艺术表演、创作进程等,让更多人认识并喜爱群众文化艺术。
2. 加强与媒体合作
加强同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合作,利用专题报道、节目展播等方式,加大群众文化艺术流传的规模。也要同新媒体平台合作执行联合流传,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同电视台合作举办群众文化艺术大赛,用电视直播方式让更多观众观赏到精彩的比赛;同新媒体平台合作开展线上投票、互动抽奖等活动,提升观众的参与程度和关注程度。
3. 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文化交流能推动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积极开展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将本地群众文化艺术带去更大的舞台,表现本地群众文化艺术的魅力。同时也要吸取外地的优势,譬如组织本地文化艺术团体到国外演出交流,加强彼此间的感情与友谊,接纳外地文化艺术团体到本地表演交流,促使本地群众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四)人才培养创新
1.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很多专业的工作人员 , 要加强对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借助于高校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途径 , 加强艺术文化人才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 , 支持高校设立群众文化相关专业 , 为社会培养既懂文化艺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还要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 不断充实知识技能储备, 增强业务素质能力。
2.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去吸引并留住人才,对于在群众文化艺术方面有所建树者予以表彰及奖励,从而改善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物质报酬,并为之营造适宜的发展环境,给予政策上的扶持。比如成立群众文化艺术人才奖励基金,对优质文化艺术作品及人员实施表彰与嘉奖;向文化艺术类人才赋予创业扶持资金及场地等援助,扶持他们完成创业梦想。
3. 发挥群众文艺骨干作用
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群众文艺骨干的组织能力、艺术水平,鼓励群众文艺骨干带动身边人参与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形成良好的群众文化艺术氛围。比如建立群众文艺骨干人才库,定期举办培训和交流活动;对表现优秀的群众文艺骨干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激发群众文艺骨干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结束语
未来,群众文化艺术将面临更多的发展空间,群众艺术工作者应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勇于创新,实现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让群众文化艺术在新的时代中开出灿烂之花,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郑琳 . 新时代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需求与发展路径 [N]. 江苏经济报 ,2025-03-14(T03).
[2] 潘秋艳 . 浅析新时代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新路径 [J]. 参花 ,2025,(05):144-146.
[3] 安川 . 新时代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新路径 [J]. 新传奇 ,2025,(02):116-118.
[4] 范浩 . 新时代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需求与发展路径 [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8(23):177-181.
[5] 邬倩 . 新时代全民艺术普及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J]. 文化产业 , 2025(4):148-150.
[6] 张晓红 . 新时代群众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及发展路径研究 [J]. 畅谈 ,2023:13-15.
[7] 骆红旭. 新时代视域下创新文化建设路径研究[D]. 重庆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