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项目化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乔璞

杭锦旗亿利东方学校 017418

项目化教学方式的运用,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尝试。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本文旨在探讨项目化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一、项目化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对学科学习兴趣

通过项目化教学模式,学生们可以亲自动手去做化学实验和探索,这一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变成主动去寻找答案的学习者。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发现新的知识点,让自己的眼界变得更加开阔。同时,在项目进行的过程当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不仅考验着他们的化学知识储备,还考验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与热爱。

(二)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在以往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当中,学生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往往缺乏主动探索与实践的机会,难以真正的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项目化教学模式逐渐崭露头角,为现代化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项目化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会设计一系列与化学知识相关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实践和创新。通过参与这些项目,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提升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项目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富有创新和实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让学生分组完成化学实验和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小组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制定计划、分配任务、协调资源,并在遇到问题时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还能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化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化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选择贴合实际生活的化学主题

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中,选择贴合实际生活的化学主题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增强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节“身边的化学”的学习中,选择既有趣又实用的主题至关重要。其中,“厨房中的化学反应”便是一个极佳的选择。这一主题能够巧妙地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厨房是每个学生都熟悉的地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反应。例如,发酵面包的过程涉及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与酸碱平衡,烹饪食物时的颜色变化与氧化反应息息相关,甚至清洗餐具时使用的洗涤剂也涉及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通过“厨房中的化学反应”这一主题,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化学的奇妙与实用,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化学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构建项目式学习框架和任务

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中,构建项目式学习框架和任务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这要求我们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项目主题。同时,要确保项目内容与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紧密契合,能够涵盖化学基础知识、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

以“空气的成分”这一内容为例,为内容构建项目式学习框架和任务,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框架:

项目名称:探索空气的秘密——解密空气的成分项目目标:1. 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比例

2. 掌握探究空气成分的主要实验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任务:资料搜集(搜集关于空气中主要成分及各成分性质的信息)——实验设计(基于搜集的资料,设计实验来验证空气中氧气、氮气等主要成分的存在及其比例)——实验实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实验,记录观察结果)——成果展示(展示项目研究过程、实验现象、数

据分析及学习收获)

通过这一项目式学习,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空气的成分,还能在实践中锻炼科学探究能力。

(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划分实验小组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划分实验小组,是确保项目化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一环。一方面,要确保小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以便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相互协作、共同提高;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小组间的平衡性,避免实力悬殊过大,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在跨学科实践活动:水的净化与自制净水器,这一内容当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划分实验小组是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首先,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素养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 4-6 人,确保组内成员在各方面能力上能够互补。其次,小组内应设有组长一名,负责协调组内分工、监督实验进度及确保实验安全。在分组时,还需注意性别、性格等因素的平衡,以营造和谐、积极的实验氛围。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跨班级、跨年级组建兴趣小组,以拓宽视野,促进交流与合作。通过这样的分组策略,学生在自制净水器的实践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解决问题,提升综合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化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更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实践探索,学生不仅掌握了化学知识,更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多方面能力。未来,应继续深化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为初中化学教育注入更多活力。

参考文献

[1] 杨雪梅 . 初中化学跨学科项目化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J]. 天津教育 ,2025,(05):92-94.

[2] 侯猛 , 高景兰 . 初中化学“主题·项目化学习”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J]. 课堂内外 ( 高中版 ),2024,(35):20-21.

[3] 符爱琴 , 周晓燕 . 主题式·项目化初中化学教学模式转换迭代探索[J]. 化学教与学 ,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