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重视医学影像检查中的射线辐射防护

作者

程志敏

河南焦裕禄干部学院 河南开封 475300

引言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如 X 线、CT、核磁共振成像(MRI,虽MRI 无电离辐射,但常与有辐射检查一同提及以作对比)等,已经成为医生诊断疾病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能够清晰地显示人体内部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但在享受这些先进技术带来的便利时,我们不能忽视其背后隐藏的射线辐射风险。射线辐射可能会对人体细胞和组织造成损伤,长期或过量的辐射暴露甚至可能增加患癌风险。因此,重视医学影像检查中的射线辐射防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医学影像检查中射线辐射对人体的潜在影响

1.1 短期影响

在短时间内接受一定剂量的射线辐射,人体可能会出现一些急性反应。例如,皮肤可能会出现红斑、瘙痒、脱皮等症状,类似于轻度的晒伤。对于一些对射线较为敏感的人群,如儿童、孕妇和免疫力低下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全身性不适症状。不过,这些短期影响通常是暂时的,在辐射剂量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身体会逐渐自我修复。

1.2 长期影响

长期或反复接受射线辐射,会对人体细胞造成累积性损伤。射线能够破坏细胞的 DNA 结构,导致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能会引发细胞的异常增殖,从而增加患癌的风险。尤其是甲状腺、乳腺、肺部等对射线较为敏感的器官,更容易受到辐射的影响。此外,射线辐射还可能对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影响生殖细胞的发育和质量,增加后代出现先天畸形的可能性。

2 重视射线辐射防护的重要性

2.1 保护患者健康

患者是医学影像检查的主要对象,他们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多次接受检查。如果忽视射线辐射防护,患者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过量的辐射,从而增加健康风险。通过加强射线辐射防护,可以降低患者接受辐射的剂量,减少射线对身体的潜在危害,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2.2 保障医护人员安全

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频繁接触射线设备,进行各种影像检查操作。长期暴露在射线环境中,医护人员面临着更高的辐射风险。重视射线辐射防护,为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和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他们受到的辐射剂量,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积极性。

2.3 促进医学影像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因为射线辐射问题导致患者和医护人员对医学影像检查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将会影响医学影像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强射线辐射防护,能够让公众更加放心地接受医学影像检查,促进医学影像技术的健康发展,为医疗事业的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3 医学影像检查中的射线辐射防护措施

3.1 优化检查方案

医生在开具医学影像检查单时需全面评估患者的临床指征,结合个体差异与疾病特点,科学制定检查方案,确保检查的针对性与必要性。通过精准选择影像学检查手段,如优先采用超声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无辐射技术替代 X 线或 CT 检查,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的辐射暴露。在必须使用电离辐射检查时,应严格遵循“合理且尽可能低”(ALARA)原则,优化检查参数,确保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前提下最小化辐射剂量。医疗机构需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由放射科、临床科室及医学物理师共同参与检查方案的制定与审核,确保检查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同时,应充分利用电子病历系统,整合患者既往影像检查资料,避免重复检查,减少不必要的辐射累积。医生需定期接受继续教育培训,掌握最新影像技术进展与辐射防护知识,提升临床决策能力。医院管理层应制定完善的检查申请审核制度,对高辐射剂量检查实施分级审批,从源头上控制过度检查行为。通过优化检查流程、加强质量控制及提升医生专业素养,实现辐射防护与临床诊断需求的平衡。

3.2 提高设备性能

医疗机构需定期维护和校准医学影像设备,确保其性能稳定且辐射剂量准确,从而保障检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采用先进的影像技术,如低剂量 CT、数字化 X 线摄影(DR)等,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通过优化设备扫描参数,如调整管电压、管电流及扫描时间,可进一步减少患者受到的辐射。设备性能的提升不仅依赖于硬件更新,还需结合软件算法的优化,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图像重建,减少辐射剂量而不影响诊断效果。医疗机构应建立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评估设备性能,确保其符合辐射防护标准。同时,操作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熟练掌握设备参数调整技巧,以实现辐射剂量的精准控制。

3.3 加强人员防护

患者在接受医学影像检查时,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铅围裙、铅围脖、铅帽等,对非检查部位进行遮挡,以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采取更严格的防护措施,例如使用专用防护设备并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检查参数。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守辐射防护操作规程,佩戴个人剂量计并定期监测辐射剂量,确保自身安全。应穿戴防护服、防护眼镜等装备,减少射线直接照射。在操作设备时,应尽量远离辐射源并利用屏蔽设施进行防护。医疗机构需制定完善的防护制度,定期检查防护用品的有效性,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应加强辐射防护知识的普及,使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防护的重要性,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防护措施。

3.4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与医护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是减少辐射危害的重要措施。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在官方平台发布科普文章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射线辐射的基本知识及防护方法,使其了解医学影像检查的风险与防护必要性。对于医护人员,应定期组织辐射防护培训,提升其操作技能与防护水平,确保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防护规范。医疗机构可联合专业机构开展辐射防护宣传活动,增强社会对辐射安全的认知。应在医院内部建立辐射防护文化,通过张贴警示标识、播放宣传视频等形式,强化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通过持续的教育与宣传,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辐射防护的良好氛围,从而降低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结束语

医学影像检查在医疗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中的射线辐射问题不容忽视。射线辐射可能会对人体造成短期和长期的潜在危害,因此重视射线辐射防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优化检查方案、提高设备性能、加强人员防护和宣传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和医护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保障他们的健康安全。在未来的医疗发展中,我们应不断加强对医学影像检查中射线辐射防护的研究和实践,推动医学影像技术与辐射防护的协调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秦海英 , 冯育玲 , 秦然 , 等 . 医学影像检查如何做好防护 [N]. 甘肃科技报 ,2024-01-11(008).

[2] 李学琳 , 李星锋 , 俞颖炜 . 医学影像检查中患者安全问题探讨 [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4(14):80-81.

[3] 王霄英 . 重视医学影像检查中的射线辐射防护 [J]. 放射学实践 ,2013,28(03):279.

[4] 罗永斌 . 重视基层医院医学影像检查设备的泛滥及检查中辐射剂量 [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23(12):1496-1497.

[5] 王焕军 . 医学影像检查的辐射危害 : 事实不同于想象 [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2,21(0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