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与应用研究
王若雨
福建省诏安第一中学
摘 要 本文“为情景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与应用研究—以人教版《分子与细胞》为例”课题的结题报告。研究探讨了情景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实际应用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情景教学法通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概念,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法,广泛收集了学生的反馈,并系统地梳理了情景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案例。结果表明,情景教学法的实施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积极作用。同时,研究也指出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包括时间压力、资源限制和课堂管理的复杂性等。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建议,主要是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运用情景教学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高中生物教学;实施与应用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21 世纪教育改革中,中国教育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2019 年《中国高中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指出,传统讲授法在实际教学中仍占主导,学生主动学习与科学探究能力不足,且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制约情景教学法推广。在此背景下,情景教学法研究意义重大。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与认知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助力核心素养发展,将抽象知识具象化以提升学习效率。理论层面,其研究与实践能丰富现代教育学理论,为生物教学创新提供依据。实践中,该方法可直接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情境探究中多角度分析问题。
(三)研究方法
为了深入探讨情景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决定采用问文献分析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情景
情景是情景教学法的核心,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特点,创设的带有情感色彩和认知价值的具体环境。
2.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具体情境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和引入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品质。这一概念在教育领域被广泛接受,它超越了传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未来职业生涯的需求。
(二)理论基础
1.情景认知与学习理论
情景认知与学习理论由心理学家尤尔·布朗芬布伦纳于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并经完善,其核心认为知识在特定情境下,通过活动、社会互动和文化参与构建,强调认知与环境关联,学习是情境互动的结果,知识构建动态且依赖学习者情境经验。
2.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20 世纪中叶,皮亚杰、维果茨基等学者提出并发展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其核心观点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与社会互动主动构建的,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三)情境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
1.利用语言描述
教师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将抽象生物概念转化为具体场景,激发学生想象,助力知识与认知结构关联,深化理解。
2.利用实验实践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实践是连接理论与实操的桥梁,为学生提供探索生物学现象的亲身体验机会。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知识应用,在操作中深化对原理的理解。
3.利用真实实物
真实实物可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感知,助力抽象概念具象化理解。
4.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多媒体信息技术包括视频、音频、动画、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这些形式,它们能够将抽象的生物学概念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学习材料,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三、情景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应用分析
(一)创设高中生物教学情境的策略
1.创设科学史情境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创设科学史情境主要是通过将生物学知识与科学发展的历史相结合,帮助学生在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下理解和掌握生物学概念。
2.创设生活体验情境,强化生命观念
教师需要通过引入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生物学现象,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习和理解生物学概念。
3.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培养科学思维
教师一般需要利用模型、图表和视频这些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将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和过程形象化、具体化。
4.创设实验情境,激发科学探究
教师通过设计实施实验,引导学生参与科学发现,深化知识理解。鼓励学生自主假设、设计方案、开展探究,能有效培养创新与问题解决能力。
四、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实践应用中发现的问题与建议
(一)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1.教师只在导入时创设教学情境,有应付成分
教师常于课程导入阶段应付式创设教学情境,缺乏深度与延续性。根源在于教师对情境教学法认知片面,仅将其作为课程开端的激趣手段,忽视情境在全流程教学中的价值。时间压力与资源限制加剧此问题。
2.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过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教师过度创设情境,虽欲丰富教学、提升参与度,却致使学生注意力分散、认知超载、教学重点模糊、思维混乱,抑制思维发展。
3.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时不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一方面,创设情境时未能充分考量学生在认知、学习风格和兴趣上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需求未被满足;另一方面,课堂管理复杂、大班额教学限制,使教师难在有限时间内开展个别化指导。教学资源(时间、材料、技术支持)不足,进一步加剧了该问题。
(二)关于优化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实践应用的建议
1.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强化情境教学效果
为了强化情境教学效果,教师首先需要通过持续的专业发展来提高自身素质。另外,针对时间压力和资源限制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协作的方式,与同事共同开发和分享教学资源。
2.教师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适度创设教学情境
针对教学情境过多影响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教师需精准把握教学目标与内容,明确各环节重点,排除无关情境干扰。在此前提下,精心设计少量紧扣教学目标的情境,助力学生理解核心概念。同时,可通过课堂观察与学生反馈评估情境创设效果。
3.结合学生发展特点,创设最适教学情境
为了解决教师在情境教学中难以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发展的问题,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深刻理解,这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兴趣点以及先前知识。基于这些理解,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情境,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五、结论
本文“为情景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与应用研究—以人教版《分子与细胞》为例”课题的结题报告。通过研究发现,合理设计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以及参与度,同时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情景教学法通过将抽象的生物学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构建深刻的生物学认知结构,提高知识迁移和应用的能力。然而,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对情景教学法理解不够深入、教学资源的限制、课堂管理的复杂性等,这些问题限制了情景教学法效果的最大化。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总之,情景教学法的优化实施,需要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以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持续改进和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