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油田压舱石工程稳产上产技术对策研究
高梦雪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沈阳采油厂 辽宁新民
引言
XX 油田平面上多个油藏连片,纵向上四套含油层系迭加。含油面积 149km2 ,探明储量 2.24×108t ,动用储量 1.84×108t ,标定采收率23.5% 。压舱石工程包含 XX 油田常规砂岩油藏及潜山难采储量部分,地质储量 1.06×108t 。含油井段超长、油藏类型多样、构造特征破碎、原油凝固点高,目前年产油 28.5 万吨(占比 27.6% ),采油速度 0.35% ,采出程度 23.6% ,处于低速稳产阶段。低品位潜山受投资高、产能低影响,2252 万吨储量未能实现动用。
1 存在问题
1.1 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地质体描述不能满足精细开发需求:
复杂地表和地质条件导致三维地震品质差,小断层刻画难度大;河道摆动频繁,砂体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有效连通关系刻画难度大。
1.2 双高开发阶段层系与井网适应性差,与行业要求有差距:
开发层系粗放,水驱动用程度低:生产井段 400-600 米,层间非均质性强,长期一套层系开发,水驱动用程度 30% ;2020 年以来主体区细分两套层系后,水驱动用程度也仅有 65.6% (要求 70% 以上)。注采井网不完善,水驱控制程度低:区块边部注采井数比1:4.6(要求的 1:3.0),水驱控制程度只有 66.2% 。
1.3 高凝油高效开发当时仍需攻关:
取心井和动态资料均表明,注水无效循环层厚度比例占 10-20% ,吸水量占 30-50% ,开发过程中耗水率高、液油比持续增加,无效水循环严重,导致运行成本增加。
1.4 低效无效水循环严重,注水利用率低:
砂岩油藏:下层系采出程度高( 38% ),单靠水驱递减率高,开展化学驱试验5 个井组,初期见到明显效果,受储层非均质性影响窜聚严重,效果变差,化学驱技术仍需攻关。
低品位潜山:潜山难采储量规模为 2252.5 万吨,受储层物性差、单井产量低、投资成本高等因素影响,无法实现效益建产。
1.5 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难以满足开发需求:
一是污水处理已超负荷运行(设计处理规模 8000m3/d ,实际运行11250m3/d ),下步随着新井增多,更难满足开发需要;
二是联合站污水处理按注水开发设计,难以处理化学驱含聚采出液,目前化学驱试注后,已对联合站造成了较大冲击。
2 技术路线研究
2.1 部署思路
坚持问题导向,采取“五重”优化调整技术路线,支撑 XX 油田压舱石工程效益上产。

3 项目研究内容
3.1 研究思路
面对双特高期的诸多问题,我们将“五个不等于”认识与油田开发实际结合,开展扩边加密挖潜、“二三结合”层系井网调整、化学驱试验等综合治理,逐步提高水驱采收率,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3.2 研究内容
3.2.1 对策一:重新评价油藏
一是整体编图重组构造格局。井震藏一体化精细三维解释,重新落实复杂断裂组合,精细刻画断层位置与微幅构造,断距 8-10m 以上断层的断点组合率升至 95% ,为调整方案提供可靠构造模型。
二是提出扇三角洲主次物源新认识。基于 35 口取心井系统描述,XX 井区提出西南部存在次物源,XX 井区发育多个叠置扇三角洲朵叶体,逐井逐层落实多套油水界面,边水区蜕变潜力区,增储233 万吨。
三是老井复查老区深部扩新层。分层测井二次解释与多方法裂缝预测技术相结合,重拾 XX 块深层太古界扩边潜力,优势区分类评价,含油边界南扩 900m ,含油底界下推 126m ,增储 179 万吨。
3.2.2 对策二:重选技术路线
按照五重优化调整部署的思路,采用多井型、多方式,整体设计407 注 798 采,部署新井 294 口,预计新建产能 54.6 万吨,提高采收率 7.1% ;其中化学驱 108 注 207 采,动用储量 1088 万吨,提高采收率16.5% 。
XX 块:精细油藏描述落实区块剩余油潜力,主体部位细分层系 + 二三结合开发,边部加密完善井网 + 滚动扩边,预计部署新井 228 口,归位工作950 井次,提高采收率 6.5% 以上。
XX 块:分区分类采用“井网调整、重复压裂引效、水平井扩边、压驱补能”方式,预计部署新井 18 口,实施流场调整工作 180 井次,提高采收率 8.0% 。
潜山难采储量:针对低品位潜山油藏块状储层物性差、单井产量低的难点,借鉴致密油开发经验,分类评价裂缝甜点分布,设计水平井立体井网、优快钻完井、V2.0 压裂增产、注水同步补能,以 XX 潜山为突破口,预计部署新井50 口,逐步实现2253 万吨难采储量整体盘活动用。
3.2.3 对策三:重构层系井网
一是新老结合差异化层系井网设计。新老储量开发井网协同优化,统筹层系细分与方式转换、井网重构与流线调整结合,由 1-2 套层系井网重构形成1-3 套层系独立井网,实现各类潜力有效释放。
二是二三结合系统化层系井网接替。水驱井网与化学驱井网协同优化,利于后期两驱井网演化。XX 块两套井网错开 30-50m ,化学驱返层井网互换实现平移流线,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3.2.4 对策四:重调油藏流线
一是个性化井网转换扩波及。定量表征油藏流场,分块设计注采井网形式,调整后较原井网斜移或旋转,改变原注采流线方向和强度,后期两驱井网互换可持续改变流线,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
二是类别化注采结构调整提动用。开展井组、小层、主力砂体注水倍数评价,细分井层水洗类别,按照“注采层段对应精细多级细分优势通道封堵”逐级约束方式,确定井组、层段性质和注采强度,采用智能注采提高效率。
两驱地面流程优化简化。在适应性分析基础上,重新校核地面系统能力,坚持一简四优措施,优化源头设计,控制投资。
3.2.5 对策五:重组地面流程
两驱地面流程优化简化。在适应性分析基础上,重新校核地面系统能力,坚持一简四优措施,优化源头设计,控制投资。
4 应用效果
2023 年重点围绕增储建产、综合治理、先导试验三个方面开展工作,计划年产油29.6 万吨,自然递减 12% 。截止 8 月底年产油20.8 万吨,超进度计划 0.8 万吨,预计全年产油 30.6 万吨,超产 1.0 万吨,自然递减率控制在 10% 以内,对比计划下降 2 个百分点,其他开发、管理指标对标计划均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 周景斌 . 特高含水期低效无效循环识别研究 . 东北石油大学 .2018(04).
[2]殷留义.化学驱用特种表面活性剂的文献综述.石油化工.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