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采气管线及集气站内设备腐蚀机理研究及安全评价
王海龙 朱恩荣 张世德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气厂 内蒙古鄂尔多斯
一、引言
在油田开采过程中,采气管线及集气站内设备是输送和处理天然气的关键设施。然而,这些设施长期处于复杂的环境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腐蚀问题频发。腐蚀不仅会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增加维修成本,严重时还可能引发泄漏、爆炸等安全事故,对人员生命和环境造成巨大威胁。因此,深入研究腐蚀机理并进行科学的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二、油田采气管线及集气站内设备腐蚀机理
2.1 化学腐蚀
天然气中常含有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CO₂)和硫化氢(H₂S)等。当 CO2 溶解于水形成碳酸时,会与金属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以钢铁材质的管线和设备为例,反应方程式如下:
Fe+H2CO3⟶FeCO3+H2 ↑
随着反应进行,金属表面的铁原子不断被消耗,逐渐形成腐蚀坑。H₂S 同样具有腐蚀性,在有水存在的情况下,会与金属发生如下反应:
Fe+H2S⟶FeS+H2 ↑
生成的 FeS 膜若不完整,会加速金属的进一步腐蚀。此外,采出的天然气中可能含有其他化学物质,如氧气(O₂),在一定条件下, O2 可与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导致化学腐蚀。
2.2 电化学腐蚀
在采气管线和集气站设备所处环境中,金属表面存在不同的电位区域,从而形成许多微小的腐蚀电池,引发电化学腐蚀。以铁的腐蚀为例,阳极反应为铁失去电子被氧化:
阴极反应则根据环境不同有所差异,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主要是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
2HΣ++2eΣ-ΣH2 ↑
而在中性或弱酸性且有溶解氧存在的环境中,阴极反应为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
O2+2H2O+4e-⟶4Ol H ⁻
阴阳极反应不断进行,金属持续被腐蚀。此外,管线和设备表面的涂层缺陷、不同金属材质的连接处等,都会因电位差加剧电化学腐蚀。
2.3 微生物腐蚀
油田环境中存在多种微生物,如硫酸盐还原菌(SRB)等。SRB 能够在厌氧条件下将硫酸盐还原为硫化氢,其代谢过程会对金属产生腐蚀作用。SRB 在金属表面聚集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内的缺氧环境有利于其生长繁殖。其产生的硫化氢与金属反应,加速腐蚀进程。同时,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还可能改变金属表面的 pH 值和氧化还原电位,进一步促进腐蚀反应的发生。
2.4 其他影响因素
温度:一般而言,温度升高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从而加剧腐蚀。例如,在含有 CO2 和 H2S 的环境中,温度每升高 10% ,腐蚀速率可能会增加 1-3 倍。压力:压力变化会影响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当压力升高时,酸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更多的腐蚀介质参与反应,导致腐蚀速率上升。流速:过高的流速会冲刷金属表面的保护膜,使金属直接暴露在腐蚀介质中,加速腐蚀。同时,流速不均匀还可能引发局部腐蚀。介质成分:天然气中除了 CO2、H2S 等腐蚀性气体外,还可能含有氯化物、固体颗粒等。氯化物会破坏金属表面的钝化膜,促进腐蚀;固体颗粒在高速流动时会对管线和设备造成冲蚀磨损,与其他腐蚀形式协同作用,加速设备损坏。
三、油田采气管线及集气站内设备安全评价
3.1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腐蚀状况指标:包括腐蚀速率、腐蚀坑深度、壁厚减薄率等。这些指标可通过定期的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检测、漏磁检测等获取,直观反映设备当前的腐蚀程度。
运行参数指标:涵盖温度、压力、流速等。实时监测这些参数,确保其处于设备设计允许的范围内,避免因参数异常引发安全隐患。
防护措施指标:主要评估防腐涂层完整性、阴极保护效果、缓蚀剂添加情况等。良好的防护措施能有效降低腐蚀速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设备完整性指标:检查设备的结构完整性,如焊缝质量、法兰连接密封性等。设备结构的完整性是防止泄漏、保障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
3.2 安全评价方法选择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安全评价。AHP 用于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明确不同指标对设备安全状况影响的重要程度。首先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将目标层设定为采气管线及集气站设备安全评价,准则层为腐蚀状况、运行参数、防护措施、设备完整性等指标类别,指标层为具体的评价因子。通过专家打分构建各层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
模糊综合评价法则用于对设备的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判。将各指标的实际监测数据进行模糊化处理,依据隶属度函数确定其在不同安全等级(如安全、较安全、一般、危险、较危险)上的隶属度,结合 AHP确定的权重,计算出设备的综合安全评价结果。
3.3 实例分析
选取某油田的一段采气管线及所属集气站设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检测与数据收集,获取各评价指标的实际值。例如,该段采气管线的腐蚀速率为 0.12mm/a ,腐蚀坑深度最大为 0.6mm ,壁厚减薄率为 3.5% ;集气站内设备运行温度在 38 C -52℃之间,压力为 1.6MPa-2.1MPa ,流速为 12m/s-16m/s ;防腐涂层存在部分轻微破损,阴极保护电位基本符合要求,缓蚀剂添加量处于正常范围;设备焊缝经检测无明显缺陷,法兰连接密封良好。
运用 AHP 计算各指标权重,假设腐蚀状况指标权重为0.35,运行参数指标权重为0.3,防护措施指标权重为0.2,设备完整性指标权重为 0.15 将数据代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经计算得出该采气管线及集气站设备的安全评价结果为“一般”。分析结果表明,虽然设备整体运行状况尚可,但腐蚀速率和防腐涂层完整性方面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加强监测与维护措施。
四、结论
油田采气管线及集气站内设备的腐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复杂过程,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和微生物腐蚀等相互影响,严重威胁设备的安全运行。通过构建科学的安全评价体系,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能够对设备的安全状况进行准确评估,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和维修计划提供依据。在实际生产中,应加强对设备腐蚀状况的监测,优化运行参数,完善防护措施,定期进行安全评价,以保障油田采气管线及集气站内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降低安全风险,实现油田的可持续生产。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深入探讨不同腐蚀机理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以及开发更加高效的腐蚀监测与防护技术,为油田安全生产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芳 , 何文凤 , 张涛 , 等 . 油田采气管线及集气站内设备腐蚀机理研究及安全评价 [J]. 化工管理 ,2017(35):31.
[2] 廖昌建 . 采气管线及集气站内设备腐蚀机理研究及安全评价 [D].陕西 : 西北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