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参与,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
陈小红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班级管理工作事无巨细,但每件都关系到教育。如果只靠班主任单枪匹马,想把几十个生龙活虎,个性不同的学生管理教育好,即使一个能力再强的班主任,几乎也是不可能的。而班级管理作为以班主任为主导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班级学生群体的活动,学生在其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主体地位,倘若能引导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不仅教师不需要事无巨细躬亲而为,也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的能力和积极性。因而,全员参与作为优化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值得提倡。
一、信任激励——启动全员管理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都有需要表现和展示自己的愿望。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应该关注每一位发展中的学生。并以此为基础,启动全员参与的班级管理。即改变过去只依靠几名“小干部”来管理“群众”的方法,根据学校对学生的各项要求,结合班级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相应的管理工作岗位。如 : 将班集体的管理任务分解为学习、活动、生活、纪律、组织等方面,每个方面又有具体小项目,如生活管理分解成值日、卫生,安全工作等等。学习管理分解为早读、作业、课外阅读等等岗位。这一也不是一成不变,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让每一个学生针对自身的实际从中找到合适的位置,担负起一项具体的管理工作。如此,就形成了管理学习的“领读员”、“作业检查员”;管理卫生的“小监督员”、“值日组长”起初在班级中启动全员参与管理时,学生一时间会无法进入角色而缺乏必要的信心,此刻教师可及时发现班级中的典型,积极地树立榜样,激起每个孩子内心积极向上的愿望。如开展班干部竞选活动,教师大胆鼓励敢于挑战自己的学生,并时刻把他们作为其余学生的榜样。边鼓励这些学生大胆地工作,边适时地给予指导。一有成绩,便加以肯定与表扬。以此来激活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和进取心。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在全员参与的班级管理中,信任与激励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特别是起步阶段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当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与激励时,内心会受到极大的鼓舞,从而都乐意投身于班级管理。
二、指导培养——强化全员管理
包办代替班级管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会压抑和遏制他们的生机和活力,但过于完全放手又会使“不成熟”的学生失控,因而,在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时 , 指导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做个有心人,抓住各种机会强化全员管理。
1. 以教师自身形象为榜样,引导学生学习管理班主任是一本立体教科书,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读着这本厚重的书。而教师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一心一意的敬业精神,一往无前的争先意识都是学生学习的最好榜样。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当教师为班级、为学生真诚付出自己艰辛的劳动时,善于模仿的学生们会用同样的真诚付于他们自己的管理之中,实践中的例子比比皆是,教师们都深有体会,从所教学生的身上常常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 以学生工作岗位为基地,锻炼学生管理能力教育是要将“捕鱼”的本领传授给学生,而不是将“鱼”给他们,即通常所说的“投之渔”,而不是“授之鱼”。在全员参与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我们可让学生以自己的工作岗位为基地,在实际操作中不断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给学生,教师只是扮演导演的角色,时而走到台前,手把手地教;时而退到幕后,细心观察,适时指导;时而给孩子们亲自示范、出谋划策……每天,当教师一踏进教室,就能看到“各路神仙”在大显神通 :“ 某某,一楼楼梯没拖干净,再去拖一下;某某,今天你的窗台擦得很干净,给你加一颗星”这是主管卫生的孩子在施展“权威”;“第一组的同学赶快坐下来读书 !”这是“小班主任”在“发号施令”……全体学生各司其职,干得不亦乐乎。
三、发展为本——促进全员管理
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与提高,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也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全员参与管理的必然选择。因为班级管理是以学生为本展开的,而全员参与的班级管理工作正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它是一块肥沃的土壤,在“园丁”精心创设的条件下,每一粒种子、每一棵幼苗都能在这块沃土上健康、茁壮地成长。
1. 强化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实行全员参与的班级管理,最终是要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的自我服务的需要。全员管理让每一位学生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体验到了为他人服务的快乐,更深切体会到班级管理工作的不易。将心比心,他们完全会发自内心地尊重其他管理者的劳动,督促自己做好班级中的每项工作,自我管理的意识就在无形中得到了培养与强化。当教师因许多杂务而疏于对班级的管理时,有了全员参与管理,有了每个孩子们的共同努力,即使教师不在,他们也会将班级管理得秩序井然,按常规进行学习和生活。
一天中午该给学生分饭了,而我因公迟归了二十分钟,当我急匆匆奔到食堂,全然没有想象中的喧哗声,所有的学生都井然有序地做着自己的事,管分饭的“小桌长”边给大家分汤边吩咐大家有秩序地拿饭盒,其余同学都自觉地配合着“小桌长”的工作。汤分完后,部长又拿起多余的饭菜,对大家说 :“不够的同学来添,大家一定要吃饱噢 !”望着这一幕,我真切感受到全员管理这块舞台切实增强了许多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2. 提升了学生班级管理的能力
自我管理意识增强后,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 : 我是班级的主人,要处处为班级着想。在实际的工作中,他们还会想方设法使自己的工作更出色。这期间,孩子们创新思维的火花还会不断闪现。你瞧 : 班级里的“小卫生监督员”就根据自己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几项规定,如 :值日的同学每天要提前 15 分钟到校 ; 在认真做好自己包干区的工作后,帮助其他值日生做事 ; 迟到的同学要连做两天的值日等等。看,原本该有老师制定的班规班约,学生已在实践中摸索出来了。虽然,这些规定还显得稚嫩了些,谁能说这不是一种了不起的创造呢 ? 由于学生学习生活在自己的班级中,对班级的情况最了解,他们对班级的事务也最有发言权,又由于孩子们自己制定的制度简单、具体、容易实行,所以,大家也都乐意接受这些自订的班规班约。此时,师生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充实新的内容,使这些管理制度更富有活力,不断促进全员管理。
另外,学生还学会自己组织召开管理委员会,定期总结班级中的学习、纪律、生活等等方面的情况,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当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班级管理中,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就应该大胆地放手,“放大”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孩子们在参与集体活动中看到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当教师引导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时,孩子们内心渴求进步的天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于是他们会以满腔热忱积极投身于集体的学习、工作、活动等等,每个孩子都来管理集体,每个孩子都会管理集体,每个孩子都受集体管理。孩子们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促使自己做得更好。与此同时,学生的主体性、合作性、自主能力、管理能力都在参与班集体的管理中得了培养。
参考文献:
[1] 胡伟 提高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研究和实践 [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2] 常志焕 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实践分析新课程( 中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