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地铁信号设备在列车运行安全中的保障策略研究

作者

徐肇

杭州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112

引言

地铁信号设备作为列车运行控制的核心系统,承担着确保行车安全的重要职责。现代信号系统采用计算机联锁、自动防护和列车自动控制等技术,构建了多层次的防护体系。这些设备通过实时监测轨道状态和列车位置,为运行调度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为乘客提供安全高效的出行服务。

1 地铁信号设备的概述

1.1 信号设备对列车运行安全的核心作用

地铁信号设备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确保列车在轨道上的安全、高效运行。信号设备通过实时监测列车位置、速度和运行状态,向列车驾驶员或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准确的指令,防止列车追尾、侧向冲突或超速行驶。信号系统还负责管理列车进路,确保道岔正确转换,并在必要时实施紧急制动。信号设备与通信系统协同工作,实现列车与控制中心的数据交互,为调度人员提供实时运行信息。通过精确的列车定位和速度控制,信号设备能够优化列车运行间隔,提高线路通行能力,同时保障乘客和运营人员的安全。

1.2 现有地铁信号设备的类型与特点

现代地铁信号设备主要包括固定信号机、轨道电路、计轴设备、应答器和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固定信号机通过灯光信号指示列车运行状态,轨道电路和计轴设备用于检测列车占用情况,应答器则提供列车精确定位信息。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进一步分为列车自动监控(ATS)、列车自动防护(ATP)和列车自动驾驶(ATO)三个子系统,分别负责运行监控、安全防护和自动驾驶功能。近年来,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逐渐成为主流,其特点是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列车与控制中心的实时数据交换,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不同信号设备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完整的列车运行安全保障体系。

2 地铁信号设备保障列车运行安全的策略体系

2.1 设备日常维护与巡检策略

地铁信号设备的日常维护与巡检是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础。维护工作包括定期清洁设备、检查电气连接、测试传感器精度以及更换老化部件。巡检策略则采用计划性巡检与动态巡检相结合的方式,计划性巡检按照固定周期对信号机、轨道电路、计轴器等关键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动态巡检则根据设备运行状态和历史故障数据调整检查频率。先进的监测技术,如红外热成像和振动分析,可用于早期发现潜在故障。维护记录需详细归档,以便分析设备劣化趋势。通过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和责任制,确保每项维护任务落实到位,从而延长设备寿命并减少突发故障。

2.2 信号系统的更新与升级策略

信号系统的更新与升级是适应技术发展和运营需求的重要措施。更新策略包括硬件设备的迭代更换和软件功能的优化升级。例如,传统轨道电路可逐步替换为更精确的计轴系统,固定闭塞系统可升级为移动闭塞系统以提高线路容量。升级过程中需进行严格的兼容性测试,确保新设备与既有系统的无缝衔接。引入基于人工智能的预测性维护模块或增强网络安全防护功能,可进一步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升级工作通常分阶段实施,先在非运营时段进行局部测试,再逐步推广至全线,以最小化对正常运营的影响。通过持续的技术更新,信号系统能够保持先进性和可靠性。

2.3 故障预警与应急处理策略

故障预警与应急处理策略旨在快速识别和应对信号设备异常,减少运营中断时间。预警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设备运行参数,如电流波动、温度变化或通信延迟,在故障发生前发出警报。数据分析技术可用于识别故障模式,提高预警准确性。应急处理策略则包括预设的故障处置流程,例如在ATP 系统失效时切换至降级模式,或启用备用通信通道。应急演练定期开展,确保维护人员熟练掌握关键操作。与运营调度部门的协同机制能够优化故障期间的列车运行调整,例如采用电话闭塞法临时维持行车。通过快速响应和标准化操作,最大限度降低故障对安全的影响。

2.4 信号设备的安全评估

安全评估与改进策略通过系统性分析信号设备的潜在风险,推动持续优化。安全评估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估,例如故障树分析(FTA)和危害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以识别设计或运维中的薄弱环节。改进措施可能涉及硬件加固、软件逻辑优化或操作流程细化。闭环管理,即评估结果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优化项目中,并通过后续评估验证改进效果。通过定期安全评审和动态调整,信号设备的安全性能得以持续提升。

3 提升地铁信号设备保障能力的综合措施

3.1 人员培训与技术提升措施

人员培训与技术提升是确保信号设备高效运维的关键。培训体系涵盖基础理论、设备操作、故障处理及新技术应用等内容,采用课堂讲授、模拟演练和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岗位设计专项课程,例如维护人员侧重设备拆装与测试,工程师侧重系统分析与优化。技术提升措施包括鼓励员工参与行业认证(如 IRSE 认证)和学术交流,引入虚拟现实(VR)技术辅助培训复杂场景。建立知识共享平台,汇总故障案例和解决方案,形成可复用的经验库。

3.2 设备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措施

设备管理与信息化建设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运维效率。设备管理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从采购、安装到报废均有完整记录,并利用条码或 RFID 技术实现资产跟踪。信息化建设包括部署信号设备健康管理系统(PHM),集成传感器数据、维护记录和故障历史,通过可视化看板实时展示设备状态。大数据分析可挖掘设备劣化规律,支持决策优化。移动终端应用允许现场人员快速查询技术资料或上报异常,缩短信息传递链条,实现与运营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构建智能化的运维支持平台。

3.3 多系统协同与联动保障措施

多系统协同与联动保障措施强化信号设备与其他系统的配合能力。协同机制包括与供电系统的联动,确保信号设备在电源切换时无缝过渡;与通信系统的协同,保障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与车辆系统的接口优化,提高控制指令的执行精度。联动保障还涉及与消防、安防系统的集成,例如在紧急情况下自动触发信号封锁。标准化协议的应用能够减少系统间兼容性问题,确保在复杂工况下仍能维持高效协作。

3.4 与外部环境的适配与优化措施

与外部环境的适配与优化措施关注信号设备在特殊条件下的可靠性。适配策略包括针对高湿度、高温或粉尘环境选用防护等级更高的设备,或在雷击多发区加强接地保护。优化措施可能涉及调整无线通信频段以减少干扰,或根据线路拓扑优化传感器布局。应对极端天气的预案需明确设备保温、除冰等操作流程。环境监测传感器的部署可实时采集温湿度、振动等数据,为动态调整运维策略提供依据。

结束语

地铁信号设备的保障策略研究,为提升轨道交通安全性提供了重要支撑。通过完善设备维护体系和技术升级方案,能够持续提高信号系统的可靠性。未来应关注新技术在信号领域的创新应用,探索更智能化的安全保障方法,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沈宁 . 地铁列车运行效率优化及信号设备协同研究 [J]. 人民公交 ,2024,(20):112-114.

[2] 宋瑞 . 地铁信号设备在列车运行安全中的保障策略研究 [J]. 人民公交 ,2024,(18):93-95.

[3] 杨荣兵 , 梁建彬 , 谭冠华 , 等 . 地铁信号系统计轴设备受扰分析与解决方案 [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24,27(02):107-111+116.

[4] 伍雨彬 . 绍兴地铁 2 号线一期信号系统设计分析 [J]. 铁道运营技术 ,2023,29(04):48-51.

[5] 王 宗 琰 . 地 铁 信 号 系 统 设 备 维 护 技 术 [J]. 中 国 科 技 信息 ,2021,(10):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