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探索与实践

作者

马辰昊 胡源 王洋 杨超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长春 130022

课程思政作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在新时代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高校需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将其有机融入各类课程和教学环节,实现思想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协同发展 [1.2]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体系,需在理念更新、系统规划与机制完善等方面协同推进,从目标设定、要素整合到路径设计,实现教学改革的系统性与长效性 [3-5]。

一、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目标定位

专业以“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三位一体为核心,基于OBE 理念,引导教学改革,始终贯彻“两性一度”教学标准,持续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团队的整体建设。围绕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创新教学方式,强化课堂设计理念,从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激发专业兴趣入手,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始终坚持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推动思政课程质量不断跃升。动态调整课程内容,紧跟行业技术演进与社会发展趋势,优化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积极总结推广国家级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优秀经验,持续推进示范课程建设,增强课程育人实效[6-8]。

坚持立足本职、稳步推进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课程思政领导小组加强整体设计与系统谋划,采取“局部试点—全面推广”的渐进策略,持续提升教学成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全过程与各环节,推动实现“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努力将本专业打造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典范。

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计划

依托学校在特色学科建设方面的优势,积极打造融合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于一体的双融课堂体系,着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以光电类学科为核心支撑,该专业在相关领域具有明显的学术影响力和技术优势。结合学校“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联动,系统构建体现“课程思政”理念的专业课程体系。该体系在课程类型与专业知识结构之间建立逻辑关联,并将思政教育理念有机融入其中,使“科学家精神”“大国工匠精神”“仪器强国理想”贯穿于育人全过程。通过在课程目标中深化“素质培养”内涵,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光学工程师应具备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助力其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力量。

在推动工程教育认证的过程中,紧密结合专业教学特点,深入挖掘蕴含思政教育价值的复杂工程实践案例,有效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与工程应用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通过引入如“高端精密仪器国产化进程”“当前发展瓶颈与国际差距”等现实工程问题,体现“科技创新、发展观念、责任意识”等多维思政元素,使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内化价值引导。

课程思政的实践建设也注重资源体系与评价机制的协同推进,形成目标导向清晰、内容嵌入科学、效果评估完善的闭环管理机制。在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与思政要素嵌入点的基础上,聚焦于专业特色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开发、教学设计中的价值引导植入以及面向课程目标的多维考核机制构建,全面提升课程思政的有效性。通过改革教学设计、优化资源建设、完善评价体系,实现课程思政在教学全过程中的深度融入,最终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探索与实践

明确专业育人目标中的思政内涵,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在持续深化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始终坚持“夯实基础、注重实践、鼓励创新”的培养理念,围绕专业内涵不断开展系统建设,牢牢把握“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保障”的核心要求。教学设计逐步由知识传授主导向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科研素养、创新意识及道德修养等多元目标转变,进一步推动育人质量整体提升。

立足“三全育人”的核心理念,紧扣“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依托OBE 教育体系,以逆向设计与正向实施相结合为原则,持续完善体现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结构如图 1 所示。该体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发展输送具备责任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图1 德育与智育相统一的专业培养方案

牢固确立立德树人核心地位,坚持价值引领、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三位一体,全面贯彻 OBE 教育理念。深入挖掘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目标与教学大纲中的思政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融入课程目标、教案设计与教学实施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赵忠玉 . “课程思政”引领下机制专业双创教育路径研究 [J]. 教育教学论坛 , 2022(30): 95-97.

[2] 郭涛. OBE 理念下工科“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探讨[J]. 教育现代化 , 2020(93): 123-125.

[3] 徐示奥. 高校思政课对理工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支撑策略分析 [J]. 教育观察 , 2021(12): 88-90.

[4] 丁利华. 工科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探索——以河北北方学院工科专业为例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 2020(4): 45-48.

[5] 庄雷. 课程思政数字化建设及案例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21(7):112-115.

[6] 陈星明 . 矿业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探索与实践 [J]. 煤炭高等教育 ,2020(3): 67-70.

[7] 王雪洁 . 立德树人背景下的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协同体系构建 [J].高等教育研究 , 2021(9): 55-58.

[8] 王艳 . 新工科背景下信号与控制课程群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 [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 2022(2): 101-104.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智慧课堂的光学测量课程教学创新新研究与实践》2022R2V8RF1000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