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技术
曹文乐
612325199611261614
引言
在住宅建筑领域,主体结构犹如建筑物的“脊梁”,其质量优劣是决定住宅能否安全使用的关键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住宅项目不断涌现,建筑规模和复杂程度日益提升,这对主体结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主体结构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能引发诸如墙体开裂、楼板坍塌等严重事故,给居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质量检测技术作为保障主体结构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系统的检测方法,能够对主体结构的材料性能、构件尺寸、连接节点等进行全面检测与评估,及时发现质量缺陷和潜在隐患,并为后续的整改与加固提供可靠依据。因此,深入研究和合理应用住宅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
1.1 混凝土强度检测
回弹法:回弹法是一种常用的非破损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回弹仪弹击混凝土表面,通过测量回弹值来推算混凝土的强度。回弹仪的弹击拉簧驱动弹击锤,弹击混凝土表面后,弹击锤回弹带动指针在刻度尺上指示出回弹值。回弹值与混凝土表面硬度相关,而混凝土表面硬度又与混凝土强度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大量试验建立的回弹值与混凝土强度的测强曲线,可根据实测回弹值计算出混凝土的强度推定值。在使用回弹法时,需注意对回弹仪进行定期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同时,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测区,每个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 0.04m2 ,在测区内均匀布置 16 个测点,测点距构件边缘不宜小于 50mm ,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不宜小于20mm。
钻芯法:钻芯法是一种半破损检测方法,通过从混凝土结构中钻取芯样,在实验室对芯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以确定混凝土的实际强度。钻芯法检测结果较为准确,能直接反映混凝土内部的真实强度情况,可作为回弹法等非破损检测方法的验证手段。在钻取芯样时,应选择结构受力较小且便于钻芯的部位,芯样直径一般不宜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 3 倍,且不得小于 70mm 。芯样的高度与直径之比应在 0.95-1.05 之间。对芯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时,需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加工和试验操作,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1.2 混凝土内部缺陷检测
超声波探伤法:超声波探伤法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时遇到缺陷会发生反射、折射和绕射的特性,通过接收和分析反射波的信号来判断混凝土内部是否存在缺陷以及缺陷的位置、大小和性质。在检测时,将超声波发射换能器和接收换能器分别置于混凝土测试面的两侧,发射换能器向混凝土中发射超声波,接收换能器接收透过混凝土的超声波信号。若混凝土内部存在缺陷,超声波传播路径会发生改变,接收信号的声时、波幅和频率等参数也会相应变化。根据这些参数的变化情况,可判断缺陷的情况。该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内部的空洞、疏松、裂缝等缺陷,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范围广等优点。
雷达法:雷达法基于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特性的差异来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雷达发射天线向混凝土中发射高频电磁波,电磁波在混凝土中传播时,遇到混凝土内部缺陷(如空洞、钢筋等)时,会产生反射波,接收天线接收反射波信号。通过分析反射波的波形、频率和相位等信息,可确定缺陷的位置和大小。雷达法具有非接触、快速、高效等优点,能够对大面积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快速检测,且能直观地显示混凝土内部结构情况。但该方法对测试环境要求较高,容易受到周围电磁干扰的影响。
2 砌体结构检测技术
2.1 砌体材料强度检测
原位轴压法:原位轴压法是在砌体结构墙体上直接进行抗压强度测试的方法。在墙体上开凿两个水平槽,安装原位压力机,通过原位压力机对槽间砌体施加竖向压力,直至砌体破坏,根据破坏荷载和槽间砌体的受压面积计算砌体的抗压强度。该方法能较为准确地反映砌体结构的实际抗压强度,但对墙体有一定的损伤。在测试前,需对原位压力机进行校准,确保其加载精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墙体进行测试,测试部位应避开门窗洞口、墙角等部位,且同一墙体上的测点数量不宜少于2 个。
扁顶法:扁顶法也是一种原位检测砌体抗压强度的方法。在墙体的水平灰缝中嵌入扁式液压加载器(扁顶),通过扁顶对墙体施加水平压力,测量墙体在压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根据相关公式计算砌体的抗压强度。扁顶法对墙体的损伤相对较小,且可用于测定砌体的弹性模量等参数。在检测过程中,要保证扁顶与墙体灰缝的贴合紧密,加载过程应缓慢、均匀,记录加载过程中的压力值和变形值。
回弹法:回弹法在砌体结构检测中可用于检测砌筑砂浆的强度。其原理与检测混凝土强度类似,通过回弹仪弹击砂浆表面,根据回弹值和事先建立的测强曲线推算砂浆的强度。在选择测区时,应在墙体的不同部位均匀布置,每个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 0.25m2 ,测区内均匀布置 12 个测点。回弹法操作简便、快速,但受砂浆表面状态、碳化程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在使用时需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2.2 砌体结构裂缝检测
裂缝宽度检测:裂缝宽度检测可使用裂缝测宽仪进行。裂缝测宽仪通过光学成像或电子测量等方式,能够精确测量裂缝的宽度。在检测时,将裂缝测宽仪的探头对准裂缝,调节仪器焦距,使裂缝图像清晰显示在仪器屏幕上,读取裂缝宽度数值。对于较细小的裂缝,也可采用刻度放大镜进行测量,刻度放大镜上标有刻度,通过放大裂缝图像,可直接读取裂缝宽度。裂缝宽度的测量应在裂缝的不同部位进行,一般每条裂缝测量不少于3 个位置,取其平均值作为该裂缝的宽度。
裂缝深度检测:对于表面裂缝深度较浅的情况,可采用凿开法直接测量裂缝深度。对于较深的裂缝,可采用超声波法进行检测。与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的超声波法类似,通过在裂缝两侧布置超声换能器,测量超声波在裂缝中的传播时间,根据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计算裂缝深度。在检测前,需对超声换能器进行校准,并在裂缝周边选择合适的测试点,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 结论
综上所述,住宅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技术作为保障建筑安全的核心环节,在维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规范及支撑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混凝土、钢筋、砌体等结构的多样化检测技术应用,结合系统的检测流程与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能够精准识别结构隐患、量化质量状况,为工程质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推动建筑行业向更安全、更可靠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牛付虎 . 住宅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技术实践探索 [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5,24(10):19-21.
[2] 黄喜强 .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的主体结构检测技术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5,(07):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