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
张杰
430923198809244473
引言
乡镇水利工程在促进农业增产、保障农村生活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乡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系统分析这些问题并探讨相应的优化对策,对于提升乡镇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乡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特点
(一)区域分布广泛性
乡镇水利工程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广泛性,这些工程往往跨越不同的地形地貌,覆盖广阔的农田和乡村地带,呈现出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地理位置的分散性要求水利工程必须适应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如山区、平原、丘陵等,这增加了工程规划和建设的复杂性。由于服务范围的广泛,水利工程需要满足不同乡镇的用水需求,包括农业灌溉、生活供水、生态环境用水等,这要求工程在设计和运营中充分考虑区域差异性。广泛分布的工程特点使得管理维护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管理效率成为乡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及待解决的问题[1]。
(二)设施功能多样性
乡镇水利工程在功能上展现出显著的多样性,这些设施不仅承担着基础的水利功能,还兼具其他多重作用,一方面,工程设施在防洪排涝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建设水库、堤防、排洪渠道等,有效减少洪涝灾害对乡镇地区的影响。另一方面,灌溉供水功能是水利工程的核心,通过修建渠道、泵站等设施,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水源,设施功能的多样性还体现在对生态环境的保障上,如通过水域管理和水生态修复,维护河流、湖泊等水体的生态平衡。这种功能多样性要求乡镇水利工程在运行管理中必须综合考虑多种需求,实现水利、农业、生态等多目标的协调统一[2]。
(三)管理主体多元性
乡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主体呈现出多元性特征,涉及政府、社会力量和农民个体等多方参与者,政府在水利工程管理中扮演着主导角色,负责制定政策、法规,以及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和监管。社会力量,包括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在工程建设和运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公私合作、社会投资等方式参与管理,再者农民作为直接受益者。也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等形式实现自治管理,这种管理主体的多元性,虽然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但也带来了责任分散、利益冲突等问题[3]。
二、乡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健全
当前乡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管理层级混乱、职责划分不清以及政策法规滞后等方面,管理层级混乱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决策效率低下,难以实现对工程设施的统一协调和高效管理。职责划分不清使得各部门在工程运行维护中责任不明确,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再者政策法规滞后于实际管理需求,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导致在实际工作中难以依法依规进行有效管理。
(二)资金投入不足
在乡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这已成为制约工程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方面,政府投资力度有限,难以满足工程日常维护、更新改造的巨额资金需求,导致许多工程设施因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而无法得到及时修缮。另一方面社会融资渠道不畅,民间资本和外部援助难以有效引入,加剧了资金短缺的状况,农民自筹能力较弱,对于需要集体出资的项目往往难以达成共识,进一步削弱了工程资金的来源。
(三)设施老化与维护不到位
乡镇水利工程普遍面临着设施老化与维护不到位的问题,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随着工程使用年限的增长,许多设施逐渐出现老化现象,如混凝土结构开裂、金属部件锈蚀、设备性能下降等。然而由于维护资金短缺和技术支持不足,这些老化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修复和处理,一方面,维护资金的短缺导致必要的维护工作无法开展,加剧了设施的老化速度,另一方面,技术支持不足使得维护工作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难以达到预期的维护效果。
三、乡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优化对策
(一)完善管理体制
针对乡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首要任务是完善管理体制,以提升工程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应优化管理层级,简化决策流程,确保信息畅通无阻,提高管理效率。需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划分,建立健全责任体系,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避免责任真空和职责重叠,再次必须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及时更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政策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为工程管理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构建一个权责清晰、运行高效、法治保障的管理体制,从而促进乡镇水利工程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
为了解决乡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必须采取多措并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政府应提高对乡镇水利工程的投资比例,确保财政预算中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工程的维护和建设。需要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和外部援助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还应鼓励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工程投资,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激发农民自筹资金的积极性,加大资金投入,不仅能够保障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还能够推动乡镇水利工程服务能力的提升,为农业增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三)加强设施维护与管理
针对乡镇水利工程设施老化与维护不到位的问题,必须加强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应建立定期检查与维修制度,对工程设施进行常态化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需要增加维护资金投入,设立专项维护基金,确保维护工作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再次要提高技术水平,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和先进技术,提升维护工作的专业性和效率。加强设施维护与管理,不仅能够有效减缓设施老化速度,还能够提升工程的整体性能,为乡镇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水利服务,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结论
通过对乡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对策,研究表明完善管理体制、加大资金投入和加强设施维护与管理是提升乡镇水利工程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关键。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解决当前乡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推动乡镇水利工程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乡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以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汉飞 . 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与优化策略探讨 [J]. 中国科技纵横 , 2023(2):142-144.
[2] 张功 . 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水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及优化措施 [J]. 河北农机 , 2023(13):115-117.
[3] 许正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分析[J].大众科学 , 2023(1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