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初中数学综合实践研究

作者

顾军强

江苏省南通市跃龙中学 江苏 南通 226001

引言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与发展,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逐渐引入各学科教学中。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教育领域,项目化学习模式通过整合实际问题解决与学习过程,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能力。现有研究显示,实施项目化学习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本研究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探讨项目化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效果,并评估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作用。通过这一研究,我们旨在为项目化学习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普及和优化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项目化学习的概念与背景

1.1 项目化学习的定义与发展

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中逐渐受到重视[1]。项目化学习旨在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并完成一个项目,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项目化学习的概念实际上源自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结构。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自主性学习和团队合作中获得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项目化学习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50 年代的“任务型学习”、“探究型学习”等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都强调学生通过实际任务和问题解决来获取知识,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当今信息化时代,项目化学习得以快速发展与普及,得益于现代技术手段的支持,学生可以更方便地获取信息、展开调研,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协作[2]。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技术的不断完善,项目化学习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中,项目化学习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化学习主张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要学会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1.2 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挑战

项目化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作为一种前沿的教育理念,近年来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而项目化学习恰恰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当前,项目化学习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逐渐扩展。许多学校开始设计以数学知识为基础的综合实践项目,如市场调查、数学模型建构、数据分析等,旨在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帮助其建立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真实生活情境中的能力。研究表明,参与项目化学习的学生在内容掌握、思维能力及创造力等方面普遍优于接受传统教学的同龄人。

尽管项目化学习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展示出了良好的前景,但其实施过程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是影响项目化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对项目化学习的理解和掌握仍不够深入,导致项目设计不够科学合理,无法有效发挥项目化学习的优势。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合理整合课程标准与项目主题,使学生既能掌握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实践能力,是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和支持系统也对项目化学习的推广形成制约[3]。许多学校在硬件设施和教学材料方面存在不足,缺乏足够的实验室、计算机设备以及可供项目使用的实际材料,限制了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学校制度及考试评价方式的固化,也使得项目化学习在实际实施中受到了阻碍。传统的考试评价往往偏重于记忆和计算,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考核。

项目化学习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着教师专业能力、教育资源、评价机制以及学生参与度等多重挑战。尽管如此,其推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潜力毋庸置疑。未来,应通过加强教师培训、优化资源配置、改革评价机制,来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项目化学习的实践,助力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2、项目化学习对初中生数学能力的影响

2.1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育中优势显著,对提升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作用突出。

以“校园绿化面积计算”项目为例,教师给出校园绿化区域规划图,要求学生计算不同形状绿化区域的面积。学生需运用所学的三角形、矩形、圆形等面积公式。在项目推进中,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简单例题,而是面对真实场景中的复杂问题。比如,部分绿化区域形状不规则,学生需将其分割或组合成已学图形来计算面积。

这一过程中,学生动手测量相关数据,通过实地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时,要解决这些问题,需严谨的逻辑推理,从确定图形形状到选择合适公式,再到准确计算,每一步都考验着学生的逻辑思维。经过项目化学习,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动手操作更加熟练,逻辑思维也更为缜密,能更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也显著增强。

2.2 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的培养项目化学习在培养初中生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方面成效斐然。

在“设计校园超市盈利方案”项目中,学生分组合作。每个小组内,成员分工明确,有的负责市场调研,收集同学们对商品的需求和价格接受范围;有的负责成本核算,计算不同商品的进价、运输成本等;还有的负责利润预测,根据调研和成本数据制定盈利方案。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必须尊重并理解他人观点。例如,对于商品种类的选择,不同成员可能有不同想法,通过沟通协调,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最终确定最合适的方案。这种团队协作训练,不仅让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分配任务、共同解决问题,更提升了他们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同时也加深了对数学中统计、利润计算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项目化学习也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空间。在“制作立体几何模型”项目中,学生要运用所学的立体几何知识,将抽象的几何图形转化为实物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怎样保证模型的稳定性等问题。有的学生突破常规,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出新颖独特的模型;还有的学生在模型表面进行创意装饰,让模型兼具美观与实用性。通过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学生体会到创新的乐趣与挑战,敢于冒险尝试,创新思维意识得到充分培养。

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项目化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证实了其在提升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创新思维方面的积极影响。通过具体项目的参与,学生不仅对数学概念有了深入理解,同时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升。然而,项目化学习的深入推广与执行仍需教师具备相应的指导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未来研究可以继续探索项目化学习在其他学科领域的适用性及其长期效果,以全面评估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

[1] 唐玲 . 引入项目化学习理念 优化数学综合实践课 [J]. 成才之路 ,2022,(07):136- 138.

[2] 陈雪林 . 初中数学“ 综合与实践” 项目式学习 [J]. 理科考试研究 ,2023,30(08):20- 24.

[3] 何 萍 . 初 中 数 学 微 项 目 化 学 习 的 设 计 [J]. 中 学 数 学 月刊 ,2023,(05):24-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