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教育信息化2.0 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转型路径研究

作者

索敏馨

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善水湾分校 江苏南京 210000

一、引言

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已迈入以“融合创新、智能引领”为特征的2.0时代。2018 年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构建“互联网 + ”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信息素养转变。2022 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亟需突破传统“黑板 + 课本”的局限,探索智能化、交互化的新型教学方式。因此,本文立足于教育信息化2.0 的要求,探究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型路径,丰富“技术赋能学科教学”的理论内涵,为一线教师提供实践范式,全面落实“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提质增效、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教育信息化 2.0 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转型的必要性

(一)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学科。教育信息化2.0 环境下,教学资源的泛在化、学习方式的多元化,为人文教育提供了更便捷的条件和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数字化手段,教师可以突破时空限制,通过 VR 技术重现红色经典实景,给学生带来沉浸式的体验;利用数字博物馆资源构建“云端文化长廊”等创新形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生动深刻地呈现给学生。通过构建沉浸式、体验式的德育模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二)实现提质增效的关键措施

当前,“双减”政策全面落地后对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信息化 2.0 为解决语文教学中效率不高的难题提供了技术支持。其一,通过 AI 工具、智能备课系统等,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更短的时间里完成机械性的工作,从而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教案设计和教学创新方面;其二,通过大数据分析工具,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出不同的学生差异,从而为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依据;其三,信息2.0 还能够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而拓展学习语文的边界,实现“课内提质、课外减负”的效果。同时,基于信息化教学变革,能够提升字词识记、阅读写作等传统教学效率,让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破解教学难题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堂都存在学生兴趣不足、读写能力两极分化、语文思维难以培养等教学痛点。随着信息化 2.0 时代的来临,极大地改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可以将晦涩难懂的语文知识,制作成微课形式,以更加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小学生,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游戏化识字 APP、交互式电子绘本、AI 朗读测评等信息化教学工具,能以趣味化方式激活低年级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数字阅读平台的可视化功能,帮助教师诊断学生阅读思维过程;多媒体工具能够活跃语文课堂气氛。利用信息技术赋能,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的瓶颈,为语文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教育信息化2.0 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路径

(一)打造智慧化学习环境,优化语文教学结构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构建智慧化环境要根据。以古诗词教学为例,语文教师借助智能白板的批注功能,带领学生逐句品读《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通过拖拽功能将“石径”的图片与文字对应,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在生僻字教学环节,利用汉字书写软件展示“霜”字的演变过程,同时让学生观察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字形变化。课后延伸环节,教师通过播放配有动画解说的朗读音频,帮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诵读。通过结构化设计,保留语文课堂的韵味,发挥技术设备的辅助功能,使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自然融合。

(二)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拓展语文学习边界

信息化2.0 背景下,开发小学语文数字化课程资源要立足学科本质。首先,要开发基础性资源,比如课文朗读音频、生字书写示范视频、重难点解析微课等,数字教学资源要突出规范性,为学生提供学习范例。其次,要开发拓展性资源,针对不同课文主题设计配套素材,如《观潮》教学时,可收集钱塘江大潮的实景视频;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要利用数字动画功能呈现遗址复原图,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历史变迁。同时,要创新数字资源开发方式,开发汉字演变游戏、诗词填空闯关等趣味性工具,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同时,要打造校本特色资源,如本地名人故事、电子绘本等,将语文学习与地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创设真实语言情境、形成多样化学习支架,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让语文学习从课本走向生活,真正实现“大语文”教育理念。

(三)创新混合式学习模式,创新语文教学方式

随着信息2.0 时代的到来,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线上 + 线下”混合式教学优势。以《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为例,线上环节让学生通过智慧教育平台观看圆明园复原动画,完成预习任务;线下课堂要重点围绕“文物保护”为主题进行交流讨论。在古诗《咏柳》的教学中,利用线上教学平台观察柳树生长的详细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象;线下课堂要组织学生到校园柳树下观察,用平板电脑拍摄特写照片,与诗中描写进行比对赏析。混合式教学模式,保留传统语文课堂温度的同时,能够拓展学习的时空,使语文教学更加灵活高效,真正现实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 2.0 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通过分析信息化环境下语文教学转型的内在逻辑和实施路径,明确了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的具体方向。随着 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将向着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情境化的方向发展。在今后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合理运用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构建更加多元、高效的语文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园 . 基于信息技术 2.0 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建设研究——以VR 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例 [J]. 张江科技评论 ,2024(5):164-166.

[2] 林红宾 .“五个一”融通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信息化实践 [J].天津教育 , 2024(32):114-116.

[3] 严一丽 . 聚焦智慧教育 优化作业设计——探析小学语文教学的减负提质 [J]. 名师在线(中英文),2024(11):62-64.

[4] 李欣萌. 教育信息化2.0 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J].新课程研究 , 2021(1):2.

作者简介:索敏馨(1995.1),女,汉族,籍贯:江苏,学历:本科,专业:英语(少儿双语教育),职称:二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