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社会议题,价值引领

作者

王靖

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高级中学

引言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涌现出很多全球性的问题,如环境污染问题、资源问题、人类健康问题等,这些问题都与生物学密不可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有素质,成为具有社会担当,能应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公民。高中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分支,在这方面更是担负着特殊的使命,是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意义和价值

就个人而言,有利于让学生跳出书本,联系生活实际,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有科学人文素养的、适应各种社会职业的有用人才;就社会而言,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环境、资源、卫生等问题,养成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应对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疾病传染等方面的危机储备合格人才;就教育担当而言,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体现,让生物教学从教室中走出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服务社会,做一个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结合社会议题,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应深入挖掘高中生物教材,在教材中提炼出社会责任的知识点以及社会素材。教师需将教材和真实的社会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学科知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热情[2]

在教学《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时,教师可介绍与干细胞研究、癌症治疗等社会热点有关的细胞知识。如讲细胞分化时,可引入干细胞在医学上的再生应用以及引发的道德辩论等。讲细胞癌变时,可引入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异同点及癌症的防治等社会问题,让学生了解社会热点问题,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细胞知识的深度了解,又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学学科知识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价值,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学科知识产生主动关注、主动探索的欲望与解决社会问题的责任意识等。

(二)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体验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与社会责任相关的生物学科项目,让学生在项目设计过程中,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的了解和认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科学探究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体验学生作为公民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

在教学生物教材中《细胞中的无机物》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探究当地水质与细胞的生存环境有何关系”的项目,让小组收集当地不同区域的水样、检测其中的无机盐类是否会影响水生生物细胞、收集当地附近工厂的排污等污染源及农业中使用的化学肥料等对水中无机物含量的影响等。在此项目实施中,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探究细胞中无机物作用,培养了小组协作探究科学知识的合作精神,也真正体会到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社会责任,明白自己的行为所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而激发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完善评价体系,引导价值导向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生物学习结果的评价,除知识评价外,增加社会责任素养评价。从学生行为的角度评价其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与社会责任担当精神,并即时点评,及时反馈,促进学生不断改进与提升[3]。

在教学《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调查了解当地农业种植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生产应用,如调查农作物间套种对光照的影响、对产量的影响等。从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提出创新性的建议和意见、关注社会农业生产等问题,考查学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责任担当,进行反馈指导,改进提升,深化知识理解和社会责任。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调查报告,组织课堂讨论或小组汇报,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同时,教师还应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在生物学习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已不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还必须承担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的使命,通过以社会话题切入教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体验、教学评价的评价引领等,都是生物课堂教学与社会责任教育融合的体现,以社会话题切入、以价值引领教学的教学方式,能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提高对社会的参与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张海斌 .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 [J]. 中国标准化 ,2023,(14):200- 202.

[2] 王顺梅 .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策略 [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12):137- 139.

[3] 杨智慧 .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3,(10):24-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