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从生活体验到文本创作的转变
高焕娣
神木市第四小学,陕西省榆林市,719300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综合体现,是学生语言积累与思维表达能力的集中表现。小学四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生活素材日益丰富,但在写作中常出现内容空洞、语言生硬等问题,难以将真实体验转化为有感而发的文字。部编版教材强调以生活为本的写作理念,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入手,提升学生从体验到表达的转化能力。探索有效路径促进生活经验内化为书面表达,是提升四年级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四年级学生生活写作能力的阶段特征分析
(一)学生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尚缺系统性
写作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影响了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其心智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对于写作这样需要耐心与创造力的活动,往往缺乏持续的兴趣和动力。一方面,面对长篇大论的写作要求,部分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产生畏难情绪;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的写作热情难以持久。因此,如何在阶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喜欢上写作,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二)学生在写作逻辑构建方面表现出初步意识
四年级学生已开始接触记叙文、写人叙事类文本的基本结构模式,对“时间先后”“事情发展”“人物行为”的写作顺序有所了解,但其逻辑安排仍然较为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变化性。在写作过程中常常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单线条方式罗列事情,语言衔接较为机械,缺乏过渡词和情感递进。例如,在写作《一次有趣的活动》时,学生会机械罗列活动流程,忽略对活动中关键细节和心理变化的展示。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排序训练,例如让学生尝试“事件逆向讲述”“插叙描写”“补充细节延伸”等写作方式,使其具备基本的文本组织意识和表达结构能力,在构建文本时既有清晰的逻辑线,也保有表达的层次感和丰富性,从而推动写作内容更加饱满。
(三)学生在表达情感态度方面缺乏内在深度
虽然四年级学生对生活已有基本的情感体验,但将这些感受升华为具有感染力的语言仍面临挑战。在写作《难忘的一件事》《我喜欢的一个人》这类作文时,学生容易停留在“我很高兴”“我很伤心”这样的表述,缺乏对情感成因、变化过程及内在动机的描写。其背后反映的是学生对于内心情感认知的模糊以及写作表达手法的匮乏。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情感内核,例如借助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小剧场创编等方式,使学生沉浸于具体语境中,通过模拟体验增强情感感知力。
二、促进生活体验转化为文本表达的教学路径探析
(一)创设真实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要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写作,必须从真实的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构建富有代入感的表达空间。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情境的真实性、趣味性与贴近性。例如,在教学《一次有趣的活动》前,组织一次亲身参与的班级游戏竞赛,并通过角色分工、观察任务布置等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通过课前布置“观察任务单”,让学生带着“写作眼光”参与日常活动;课中利用小组分享或语文角落展示所见所闻,为写作提供直观支撑;课后则布置写作任务,将生活体验转化为书面表达。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情境的创设者与体验的引导者。
(二)引导学生构建写作语言与表达结构体系
学生将生活体验转化为文本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语言表达能力不足而导致写作困难。因此,构建有效的语言与结构表达系统,是落实生活转化的关键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句型训练、结构梳理、典型模仿等方面入手。例如通过分析课文《爬山虎的脚》中如何具体描写细节,引导学生仿写植物描写段落;或者借助《一次成功的尝试》这类叙事课文,帮助学生提炼“事件起因—过程—结果—感受”四段式写作结构,建立起完整的表达路径。在语言层面,可建立“好词好句库”“场景描写句式卡”等资源,让学生学会从日常语言中提取写作语言。结构方面,则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提纲 + 关键词串联”模式,将思维路径逐步落地为内容框架。
(三)借助写前写后活动实现表达与思维互动
作文并非单一的写作行为,而是前期观察、构思与后期修改、重写的综合体。教师应系统化设置写前写后环节,推动学生的思维深度与表达能力同步提升。在写前环节,可以通过绘本导入、图片观察、小剧场情境演绎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写作主题的感知,并通过“关键词联想”“画图构思”等方式构建内容蓝图。写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边写边思考,鼓励其加入独特体验或视角。在写后环节,不局限于教师批改,而要引入学生互评、语文展示会、情境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在他人视角中审视自身作品,借助集体智慧不断完善内容与结构。同时强化修改意识,倡导“润色一遍再写一遍”的再创作理念,让学生体会写作并非一次性的语言堆积,而是反复推敲的创造过程,使写作成为习惯与能力的统一体现。
(四)融合教材资源提升文本生成的文化厚度
语文教材是写作教学的重要依托,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中蕴含了大量文化资源、表达范式与情感表达模板,应当在写作教学中加以深度挖掘。教学中可从教材文本中提取典型素材与写作技法,带领学生开展“借文写作”“仿写练笔”“结构续写”等活动。例如,在学习《去年的树》后,引导学生续写结尾,思考“如果鸟回来,它会怎样看待树根”;阅读《她是我的朋友》后,引导学生仿写“我的好朋友”一文,并尝试在写作中融入语言描写与心理描写等技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背后的文化价值与情感内涵,让学生体会到写作并非孤立的行为,而是与生活、阅读、文化深度融合的创造行为。
三、结束语
小学四年级写作教学应坚持以生活为本、以表达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中汲取素材,将生活感受转化为有温度、有画面感的文字表达。教师应通过构建情境、夯实结构、强化语言、拓展文化等多元路径,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表达能力,走出“无话可写”的困境,走进“我有真情想表达”的写作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性,关注写作个性差异,不断优化教学流程与评价机制,为学生构建一条由生活通向文本、由感受通向表达的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1] 奥瑞 . 绘本阅读在小学中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J].天津教育,2021,43(11):34-38.
[2] 郑朝霞 .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J]. 甘肃教育,2020,44(19):39-43.
[3] 焦飞飞 .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素材积累与引导研究 [J].考试周刊,2024,45(43):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