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建设背景下档案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作者

王雅静

奈曼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引言

伴随着信息技术极速发展,数字化建设渐渐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档案管理属于记录历史,传递文化,服务社会的重要工作,档案管理模式与方法的革新变得尤为关键,在数字化创建大环境之下,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诸如信息查找速度缓慢,档案保存条件受限,管理花费昂贵等状况,这些情况严重妨碍了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所以,探寻并实行档案管理模式改良策略,成为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一大急切需求。

1 特点与影响

1.1 数字化建设的概念与特点

数字化建设是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传统的业务流程,数据存储和业务服务转变为数字形态的一种过程,其主要特点包含数据电子化,流程自动化,资源共享化以及决策智能化,在数字化大潮中,各个行业都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档案管理也不例外,与传统方式相比,数字化建设能够做到对信息进行高效的存储,快速的检索以及长久的保存,而且还能缩减物理空间的占用和管理费用,像云计算技术的运用,就使档案数据得以跨越地域限制,随时被访问,人工智能的融入,也使得档案的分类和检索更为精准,数字化不只是技术上的升级,更是一种管理观念的改变,档案管理要从被动的储存转向积极的服务,从封闭的管理走向开放的共享。

1.2 数字化建设对档案管理的影响研究

数字化发展正在改变着档案的所有环节,在存储方面,电子档案取代了纸质档案,缩减物理位置上的占用,规避自然损耗的风险;在管理步骤方面,自动化系统可以做到对档案的智能归类、建立索引,完成备份,并且极大地缩减了手动操作所产生的误差;至于服务的形式,则出现了远程阅读,线上分享的功能等等,这些都令档案的利用变得更加便捷,不过与此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譬如数据安全方面的危险、长远保存技术上的难关等,而且在人员上也有一个新要求,即技能更新的必要性,因为数字化不是简单的扫描之后存储就大功告成的事情,而要依靠一套适合这种状态的管理概念和技术体系才行。

2 现行档案管理模式的缺陷与问题分析

2.1 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固有局限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在如今的数字时代,显得越发低效,资源的浪费和服务滞后的问题,变得愈加凸显,纸质档案具有的物理属性,就决定了它会遭到损害、占据很多地方而且查找十分费劲儿,找一份历史文件可能要翻很多卷宗,很是麻烦又浪费时间,以前的传统管理都是手工做事儿,很可能会出错或者忘记一些事情,要是想把档案从别处拿过来看一眼更是完全办不到,最重要的是不能适应数量上暴增的数据问题,很多单位的档案库里都快放不下东西了,可依然按照过去那种分类和保存办法做事,使得开支越来越高,并不是为了档案方便使用,而且已经无法契合现代社会对信息既快又好又能双向沟通的要求。

2.2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问题

虽然不少机构已经开始尝试档案数字化,但转型过程并不顺利,技术标准混乱是常见现象,各个部门可能采用不同的数据格式或者管理系统,造成档案之间无法互相流通共享,数据安全存在严重隐患,电子档案容易遭受黑客入侵,系统崩溃或者格式过时,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信息永久性丢失,很多单位把数字化仅仅看作扫描存档,没有重视后续的数据治理和智能应用,数字档案库就成了“电子垃圾堆”,人员素质差异也不可小觑,一些档案管理者缺乏数字技能,很难适应新系统的操作与维护需求,这些问题若不加以解决,数字化建设很容易陷入投入大而收效小的困境。

3 数字化建设下档案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3.1 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体系

优化档案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创建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包含统一的数据标准,操作步骤和监管机制,制定电子档案的元数据标准,保证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可以相互兼容,建立档案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明确档案从生成,归档到销毁各阶段的责任和要求,还要建立风险评价机制,定时检查档案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能否得到保障,避免出现数据泄漏或者毁坏的情况,体系化的管理可以防止数字化过程变得支离破碎,让档案资源得到真正的整合和利用。

3.2 运用先进的档案存储管理系统

技术是数字化建设的推动者,使用云计算和分布式存储技术,能够解决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访问问题,使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能够提高档案的真实性,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档案的自动分类,内容提取,智能检索,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用户可以通过关键词或者语义搜索,快速找到目标文件,使用图像识别技术,可以自动修复破损档案的数字化影像,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系统平台,并且保证技术的持续更新,这是保证档案管理长效运行的关键。

3.3 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再先进的技术也要靠人去操作,所以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很重要,一方面加强已有的人员培训,让他们学会用数字工具和管理数据的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找一些有信息技术背景的人才,改善团队的构成,再就是建立奖励机制,促使管理者自己去学习新的技术,探究新的方法,防止因为思想僵化而影响到数字化的转型,一个既懂档案业务又懂得数字技术的团队,才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关键。

3.4 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模式

数字化的终极目的就是提升档案的服务价值,创建在线档案服务平台之后,使用者就可以远程查阅,下载或者申请档案利用,这样就能节约大量的时间跟经济成本,把部分非涉密档案的数据接口开放出来,供学术机构或者企业再次开发,这会发掘出档案的深层次价值,拿历史气候数据来说,科研机构可以用来探究环境改变,经济档案可以给企业做市场分析的时候当作参照,服务模式的革新既增强了档案的社会影响力,又让档案从静止的资源变成了动态的知识库,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结语

数字化建设给档案管理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健全档案管理体系,使用先进的档案存储和管理系统,优化档案管理队伍,更新档案管理服务模式,这样我们就能解决现存的档案管理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促使档案管理走向现代化,高效化。

参考文献

[1] 张文娜 .“互联网 +”背景下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 [J]. 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22(03).

[2] 张胜利 , 白璐 , 任雷 , 等 . 企业推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J]. 中国标准化 ,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