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高考视域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实践探索

作者

陈敏

重庆市合川瑞山中学 401520

文言文承载着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传承民族精神与智慧的重要载体。然而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却陷入瓶颈。一方面,新高考对文言文考查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另一方面,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这种矛盾使得探索创新文言文教学方法变得尤为紧迫。本文以新高考视域为切入点,结合教学实际,挖掘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旨在让文言文教学重焕生机,让学生在汲取古代文化精髓的同时,提升自身语文综合素养,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

1. 创设情境语境,激活文言学习兴趣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情境能够唤醒学习者的认知图式,当学生置身于精心创设的与文言文相关的真实或虚拟情境语境中时,大脑会自动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经验建立联系,从而更高效地理解和记忆文言内容。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情境为这种建构提供了支撑。新高考视域下,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愈发重要,创设情境语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文言进行表达与交流,打破了传统文言文教学中 “死记硬背” 的模式,使学生在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情境任务中,主动探索文言知识,激发内在学习动机,进而提升语言感知能力和综合素养,真正实现文言文从 “知识本位” 到 “素养本位” 的转变【1】。

在教学部编版教材《烛之武退秦师》时,为了让 “国际外交谈判” 情境更加真实生动,教师提前准备好详细的谈判背景资料、各国势力分布地图以及角色背景卡。课堂上,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分别负责扮演秦、郑两国的谈判团队,包括主谈人、谋士、记录员等角色。谈判开始前,各小组依据文中内容和补充资料制定谈判策略。在模拟谈判过程中,学生们需运用文言文中的语句据理力争,如扮演烛之武的学生要巧妙引用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等经典语句,向 “秦伯” 阐述保留郑国对秦国的利益;而扮演秦伯及其谋士的学生,则要依据文中秦伯的心理变化,用文言进行反驳和追问。同时,教师设置突发状况,如其他诸侯国使者的干扰等,考验学生临场应变能力。通过这种沉浸式的情境模拟,学生不仅对烛之武的谈判智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在实践中体会到了文言语言的魅力与实用性,极大地激发了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同时也锻炼了团队协作、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2. 聚焦核心素养,构建文言学习体系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它打破了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科育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聚焦核心素养开展文言文教学,契合了新高考 “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的核心功能【2】。在语言建构与运用上,学生通过积累文言词汇、掌握语法规则,实现对古代汉语的内化与输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文言文蕴含的古人智慧和逻辑论证,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审美鉴赏与创造,让学生在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意境美中提升审美情趣;文化传承与理解,则助力学生挖掘文言文中的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认同感。四者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共同推动文言文教学从 “知识本位”向 “素养本位” 转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学习部编版教材《劝学》时,教师精心设计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环节,引导学生分组整理文中 “绝”“假” 等实词的不同义项,归纳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等状语后置句式,并鼓励学生用所学句式进行仿句创作,实现知识迁移。思维发展与提升层面,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探讨 “荀子比喻论证是否存在逻辑漏洞”,促使学生深入剖析文章从 “学习的意义” 到 “学习的方法态度” 的论证逻辑。审美鉴赏与创造部分,教师带领学生配乐诵读,品味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等排比句的节奏韵律,开展 “最美劝学比喻句” 评选活动。文化传承与理解上,结合当代 “终身学习” 理念,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荀子学习观与现代教育思想的异同,撰写小论文阐述如何传承发扬古人的学习智慧。通过多元教学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构建系统的文言学习体系。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高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实践,需要从多维度进行探索与创新。创设情境语境,能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兴趣,让文言文学习不再枯燥;聚焦核心素养,构建完整学习体系,则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筑牢根基。当然,这些策略在实际教学中还需不断优化与完善,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相信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涌现,让文言文教学在传承文化、培育人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助力学生在新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贺子薇 . 古代文体学视域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 [D]. 济南大学 ,2023.DOI:10.27166/d.cnki.gsdcc.2023.000796.

[2] 王秀秀 . 高中语文文言文深度学习教学研究 [D]. 山东师范大学 ,2023.DOI:10.27280/d.cnki.gsdsu.2023.001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