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形势下的基层管理公路养护工作分析
刘化秋
文成县交通运输局 325000
摘要:随着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发展,公路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护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新形势下的基层管理公路养护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养护资金短缺、养护技术落后、超限超载问题严重等。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基层管理公路养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提高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保障交通安全。
关键词:新形势;基层管理;公路;养护
引言:公路作为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养护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寿命和交通安全。随着交通运输需求的不断增加,公路养护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新形势下,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对基层公路进行养护管理[1]。
一、基层管理公路养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养护资金短缺
养护资金是公路养护工作的基础保障。然而基层管理公路养护资金普遍短缺,无法满足正常的养护需求。一方面,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较大,难以投入足够的资金用于公路养护;另一方面,收费公路收支不平衡,养护资金缺口巨大。
(二)养护技术落后
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养护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基层管理公路养护技术普遍落后,无法满足精细化养护的需求。一些养护单位缺乏先进的养护设备和技术手段,造成养护效率低下,养护质量不高[2]。
(三)超限超载问题严重
超限超载是导致公路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路政相关部门管理不严,超限超载现象大量存在,给公路养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超限超载车辆不仅加速了公路的损坏,还增加了养护成本和安全风险[3]。
(四)养护管理体系不完善
当前基层管理公路养护管理体系普遍不完善,缺乏科学有效的养护管理机制。一些养护单位存在管理混乱、责任不清等问题,使得养护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同时,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养护知识和技能[4]。
二、基于新形势下的基层管理公路养护工作策略
(一)加大养护资金投入
公路作为连接城乡、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养护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公路养护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政府作为公路养护的主要责任主体,应加大对公路养护的财政支持。包括增加养护预算、设立专项养护基金等,确保养护资金充足,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资金用于公路养护,特别是对重点路段和关键节点的养护,提升公路整体通行能力和安全性。除了政府财政支持外,市场化手段也是筹集养护资金的重要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资本在公路养护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公路养护项目。例如,通过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公路养护项目,实现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共赢。探索公路养护的商业化运营,如广告、服务等附加收入的开发,增加养护资金来源。
(二)提升养护技术水平
在新形势下,基层管理公路养护工作面临着资金、管理和政策等多方面的挑战,养护技术水平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公路养护的质量和效率,是保障公路安全、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为了提升养护技术水平,首要任务是引进先进的养护设备和技术手段。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养护设备更加智能化、高效化,能够大幅提升养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基层管理单位要积极关注行业动态,及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养护设备,如自动化检测设备、智能养护机器人等,以科技手段助力养护工作。高校和科研机构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能够为养护技术的研发提供有力支持,基层管理单位与相关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养护技术研究和创新。通过合作,可以获得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支持,还能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养护技术人才队伍,为养护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此外,引进国外先进的养护技术和设备是提升养护技术水平的有效手段。国外在公路养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成果,值得学习和借鉴。通过国际交流、技术引进等方式,吸收国外先进的养护理念和技术手段,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养护技术体系。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机制,鼓励养护人员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推动养护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优化。强化技术培训和知识普及工作,提高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确保先进技术的有效应用和推广。
(三)加强超限超载管理
加强超限超载管理对于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保护道路基础设施和维护运输市场秩序至关重要。为有效遏制超限超载现象,路政相关部门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大执法力度,并从源头上进行治理。首先,路政部门应当强化路面管控,在主要干道、桥梁及易发生事故的路段设置固定或移动检查站,严格限制超限超载车辆上路行驶。通过增加巡逻频次,使用高科技设备如动态称重系统(WIM),实现对过往车辆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制止超限超载行为。同时,在路口设置明显的标识牌或提示语,警告驾驶员遵守相关规定,对企图违规的车辆进行劝返或依法予以处罚。其次,重视对运输企业和车辆的监管。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确保装载货物符合规定;推广使用标准化运载工具,避免因车厢设计不合理导致的超载问题;建立运输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超限超载记录纳入诚信档案,作为评优评先、资质审核的重要参考依据。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如智能车载终端,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超载风险。另外,通过媒体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广泛宣传超限超载的危害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广大车主、司机和社会各界的认识水平。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超限超载的良好氛围,促使运输从业者自觉遵纪守法,文明驾驶。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超限超载的标准,细化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同时简化处理流程,提高执法效率,确保违法必究,从而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
(四)完善养护管理体系
完善养护管理体系是确保基础设施如公路、桥梁等设施长期保持高效运作和良好状态的关键。建立科学有效的养护管理机制,需要推行管养分离模式,即管理与养护职能分开,形成分级养护管理体系。将日常维护工作委托给专业的养护团队执行,管理部门则可以专注于规划、监督和评估。为了提升养护质量,必须加强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有助于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建立养护工作信息化平台也是完善管理体系的重要一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实现养护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平台可以实时监控设施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自动记录养护活动,提供数据支持;推动智能化决策,使养护计划更加合理科学。
结语:
新形势下的基层管理公路养护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通过加大养护资金投入、提升养护技术水平、加强超限超载管理、完善养护管理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之后需要继续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提高养护效率和质量,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保障交通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成斌.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公路养护工作中质量控制分析[J]. 科技展望, 2016, 26 (32): 36.
[2]陈大勇. 高速公路养护新技术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20): 208.
[3]李艳红, 肖冬华. 高速公路路面翻浆处治技术[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09, 5 (07): 57-58.
[4]杨春岭. 实行科学养护,延长公路使用年限[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2008, (10): 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