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的史料运用策略
瓦夏芸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第四中学 661100
引言:
高中历史教学领域,大单元教学模式正在慢慢成为改进教学质量,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关键要素,它在大单元教学中的合理且高效应用处在核心地位,合理利用史料,既可帮学生建立起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又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深入体会历史发展脉络与规律,这对达成高中历史教学目的非常有益,深入探究大单元教学里的史料运用策略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1.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的史料运用策略的意义
(一)构建系统知识体系
大单元教学重视知识的系统性与关联性,史料很多的时候,学生可以利用它来整理历史发展线索,把分散的知识串起来。教师会把每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料汇集起来,学生依靠这些史料就可以知道古代中国从秦朝统一到唐朝鼎盛这段时间里,政治制度怎样变,经济怎样发展,文化怎样繁荣。从而形成起一套连贯又完整的古代史知识体系,感受到历史发展的延续性与阶段感。
(二)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大单元教学中学生对不同史料的辨别能培养实证意识。在世界近代史大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中,教师提供英法美三国革命时期的法律文献、革命亲历者回忆录、当时的政治漫画等史料,学生分析这些史料,判断其是否真实可靠、有无研究价值,并利用可靠史料得出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等结论。在此过程中,史料实证素养得以提升,还能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历史发展进程[1]。
(三)提升课堂教学活力
恰当运用史料,可以让课堂活起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统编版教材必修一“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这一大单元时,教师用民国时期的老照片、表现不同年代人们生活场景的影视片段、流行歌曲等鲜活的史料。向学生展示近现代社会人们的服饰、饮食、居住、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变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历史的变迁,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和探究中来,活跃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的史料运用策略的现状
(一)史料选择缺乏精准性
一些教师在大单元教学史料选择时,未围绕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忽视了对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兴趣点的把握,所选史料不能引起学生共鸣,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史料运用方法单一
当下很多老师在大单元教学中史料方法运用比较局限,大多都是先展示史料再提问,没有对史料深入挖掘,多元呈现。而且较少采用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生动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置身史料情境,导致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难以真正体会历史。
(三)缺乏深度探究
在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有些老师对于史料的使用并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比如在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这一大单元的教学中,呈现了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史料,但是并没有组织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仅仅让学生得出斗争的结果,学生并不能从史料的探究中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不利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2]。
3.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的史料运用策略
(一)精准选取史料
精准选择史料要联系教学目标,按学生认识水平和兴趣点,符合教学目的的史料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契合学生认识和兴趣的史料能提升学生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教师应仔细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既要清楚大单元教学的主要目的,也要清楚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从而挑选史料。
在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中,教师想要实现让学生了解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特点和发展趋势的目标。于是选择了《史记》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制度的记载,它能很好地呈现出秦朝中央官制体系,契合教学目标。而且学生比较喜欢一些故事性的情节,教师就采用了“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史料,把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鲜活地展示给学生,既合乎学生的认知又能引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有助于学生体会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二)多元运用史料
用多元的方法利用史料,可以多方面的帮助学生了解史料,用问题引导,可以多方面的帮助学生了解史料。用创设情境,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走进历史中,感受史料。教师要根据史料、教学内容等采用不同的方法来使用。
在“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大单元教学中,展示一战前欧洲各国军备竞赛数据史料时。教师提问“这些军备竞赛数据反映了当时欧洲怎样的国际关系,对一战的爆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背后各国矛盾和战争隐患。在讲解十月革命时,创设情境,学生扮演革命时期不同角色,根据当时政策、社会情况等史料对话行动,体会十月革命爆发背景和意义,加深史料理解。
(三)推动深度探究
组织学生开展深入探究活动,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逐步养成系统的历史思维。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们的思想能够相互碰撞。由于史料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专题研究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挖掘某一历史问题,进而形成全面、深入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分组,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指明方向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在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大单元教学时,就“古代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展开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从丝绸之路上的商品贸易、宗教传播、科技交流等方面搜集相关史料。如敦煌壁画所表现的中西文化交汇、阿拉伯商人游记等,经小组讨论交流,建立起关于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知识网络,教师也可让学生针对某感兴趣的话题深入探究。诸如“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产生的影响”,查阅诸多文献、考古资料等,写出研究报告,以此锻炼学生的深度探究能力及历史思维。
结论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史料运用对于构建知识体系,培养核心素养,活跃课堂意义重大。史料选择、运用方式、探究深度等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但采用精准选择,多元运用,促进深度探究等方法可以解决。教师要提升史料运用水平,合理运用策略,充分发挥史料在大单元教学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习效果,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炜 . 高中历史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及教学运用 [J]. 教育科学论坛 ,2025,(14):49-51.
[2] 张淇翔 , 周佳伟 . 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涵养的内在逻辑、实践误区和优化路径 [J/OL]. 中小学教师培训 ,1-6[2025-05-24].